你的命是空调给的,那你知道古人怎么避暑吗?

你的命是空调给的,那你知道古人怎么避暑吗?
2018年05月23日 15:59 新浪时尚

  导语:炎炎酷暑,寸步难行,你是不是最爱呆在空调房里,感受岁月静好?那么,在没有电的古代古人是怎么避暑呢?(来源:花木然)

  - Primary measure: Go for a swim -

  初级措施:去水边

  一提起避暑,戏水绝对是不可或缺的消夏方式之一,今人如此,古人亦是如此。

  据记载,古人有“浸伏”的风俗,即三伏天要到江河中洗冷水浴,或以井水冲凉,从而祛除暑气热毒。明代仇英的《四季仕女图》中便有宫女们浸伏的情节。

▲宋 | 扇面画代《纳凉观瀑图》▲宋 | 扇面画代《纳凉观瀑图》
▲明 | 仇英《四季仕女图》▲明 | 仇英《四季仕女图》

  而要说到古今“浸伏第一人”,当属东晋炼丹家葛洪无疑了。他酷爱浸伏,以至于《四时幽赏录》“入水避暑”条都记载了他的故事:“葛仙翁每大醉,夏炎热,入深水底,八日乃出,以能伏气故耳。”

▲明 | 尤求《葛洪移居图》▲明 | 尤求《葛洪移居图》

  除了浸伏外,“大暑赏荷”也是古人亲水的风俗之一,其中苏杭赏荷之风最盛。苏州人甚至把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当成荷花的生日,这一天坐船赏荷最为壮观。据《清嘉录》“荷花荡”条记载,荷花生日那天,“画船萧鼓,竟于葑门外荷花荡,观荷纳凉。”

▲清 | 绢本设色 金廷标《莲塘纳凉图》▲清 | 绢本设色 金廷标《莲塘纳凉图》

  - Intermediate measures: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中级措施:消暑神器

  当然了,如果每次觉得热都去水边未免过于麻烦,于是古人也发明了一系列的器物来解决在家消暑的问题。

1、风车扇1、风车扇

  The windmill fan

  对于平民百姓,无非凉茶蒲扇草席子这平民避暑三件套,实在热得不行就脱了衣服放飞自我了。

  对富贵人家玩儿就精彩了,首推自动风扇车。这件神器汉朝时就发明了,一度是用来打仗的。后来军工转民用,接上水车,成了全自动消暑神器。

02、冰鉴02、冰鉴

  Utensils containing ice

  要解决消暑问题,冰镇食品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便发明了冰鉴(hàn),它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放冰(冰采于冬季,储藏在冰窖中),内层用于冰镇蔬果,相当于一台简易的冰箱。

▲战国 | 我国最早的“冰箱” 曾侯乙铜冰鉴▲战国 | 我国最早的“冰箱” 曾侯乙铜冰鉴

  里外两层,外层放冰,里层就可以用来冰镇瓜果饮料了。外壳上开几个孔往外排冷气,成为冰箱空调一体机。

▲冰鉴结构图▲冰鉴结构图

  到了明朝时候,冰鉴的材料变成了黄花梨和红木。

03、凉枕03、凉枕

  Cool pillow

  凉枕也是古人必不可少的消暑利器之一。据说乾隆皇帝就很喜欢睡瓷枕,他曾题诗道:“瓷枕通灵气,全胜玳与珊。眠云浑不觉,梦蝶更应安。

▲宋 | 定窑白瓷婴儿枕▲宋 | 定窑白瓷婴儿枕
▲宋 | 磁州窑白地黑花竹纹枕▲宋 | 磁州窑白地黑花竹纹枕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不管是冰窖藏冰还是瓷枕都过于奢侈,因此他们发明了“竹夫人”。它大约产生于唐代,由青竹编成,用法与现在的抱枕类相同。

  《红楼梦》中谜题“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 。”即指竹夫人。

▲竹夫人,又称“竹姬”、“青奴”▲竹夫人,又称“竹姬”、“青奴”

  - Advanced measures: The refrigeration unit -

  高级措施:房屋的制冷装置

  尽管古人没有空调,但他们通过利用自然条件、改变建筑结构,同样建造出了房屋的制冷效果。

01、深井冰01、深井冰

  The deep well of ice

  古时候的住宅,为什么房间地上总会有一个洞?其实,古时候的大户人家都会在严冬时收集海量冰块储存在地底深处的地窖中,夏天的时候拿出来。

  这是引入了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由于地底相对恒温,冬暖夏凉,所以这个洞夏天就会排出地底的冷气。据说,这方法在曹操筑邺城的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深井冰”!

▲没错!就是这个洞▲没错!就是这个洞

  02、冷巷

  The cold lane

  冷巷被誉为岭南建筑的精髓,分为“室内冷巷”和“露天冷巷”两种,其原理即通过缩小建筑间距来增大风速,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室内冷巷,连接室内各房间的通道,减少生活余热▲室内冷巷,连接室内各房间的通道,减少生活余热
▲露天冷巷,也称“青云巷”▲露天冷巷,也称“青云巷”

  03、自雨亭

  The water cycle pavilion

  人不能有效给自己降温,怎么办?那就想办法给整栋楼降温!唐代时人们就已发明了“自雨亭”来实现建筑一体化降温。

▲唐代大明宫自雨亭复原图▲唐代大明宫自雨亭复原图

  自雨亭,顾名思义,通过不停把水浇到屋顶模拟下雨,利用水循环带走热量。而这一切,都是自动的。

  另外,在近水处修建宫殿避暑,对古代皇帝来说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承德避暑山庄正是因此产生。

▲清 | 绢本设色 袁耀《水殿纳凉图》▲清 | 绢本设色 袁耀《水殿纳凉图》

  - Last move: Calm and natural cool -

  最后一招:心静自然凉

  如果以上这些方法统统无效的话,古人还留有最后一招——调整心态。早在先秦,《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到夏季要“使志勿怒”,即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度过酷暑。

▲清 | 绢本设色 邓文举《焦荫纳凉图》▲清 | 绢本设色 邓文举《焦荫纳凉图》
▲宋 | 佚名《槐荫消夏图》▲宋 | 佚名《槐荫消夏图》

  古人最懂得“凉由心生”的道理。王维为了避暑,扛着琴就走进了后院小竹林。古代不少文人骚客因为太穷,都练就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元代养生家丘处机也在《摄生消息论》中称,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说白了就是通过调整心态和修身养性,做到心静自然凉。

▲明 | 文徵明《纳凉图》▲明 | 文徵明《纳凉图》

  不管是对于古人还是今人,夏天总是十分难熬的。《天津县志》曾提到乾隆八年“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由此可见,空调的发明能够称得上是解救人们于危难之中了。

避暑古人唐代

精彩视频

产业资讯

明星公告栏

精彩原创

高清美图

专题策划

风向标

我爱试用

秀场库

化妆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