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大车文化是城市堵车的元凶?

美国人的大车文化是城市堵车的元凶?
2016年12月06日 09:44 新浪尚品

  导语:今年10月10日开始,北京在三环路和最主要的辐射型高速路上实施公交专用道,让原本在交通高峰时段就拥堵不堪的三条主道被压缩到两条主道,留出一条做公交专用道,由此开启拥堵混乱的升级版。(来源:名车志 作者:钟师)

关注公众号“ 有腔有调”,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关注公众号“ 有腔有调”,查看更多精彩原创内容!

  沿线相应查违章的探头设施并没有同步完善,使得一些积习难改的车主时不时地拐到公交专用道上占便宜,使得公交优先并无明显改善。中国特大型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改善看似已无药可救。

  撇开城市建制、道路规划等客观外部原因,交通拥堵还有很大部分源自车主群体本身,当然驾校为了利益最大化求量不求质,让大量不合格的菜鸟新手抛到了道路上试错,一旦从头没学好驾驶规矩,基本上只能是菜鸟变老,很难再变成灵鸟。

  这明显降低了整个道路的通行速度与效率,不是单个的蝴蝶效应,而是几十万个蝴蝶在起效应。近些年又新添了毒性危害——不少车主已不是边开车打电话,而是妄为地看低头看微信或发微信,都顾不上踩油门和制动了。

  还有令人难以察觉到的,是美式汽车消费模式在国内产生不可遏制的东施效颦的影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影视文化输入国与人均拥有汽车比例最高的国家,人人出门几乎都与汽车关联,这种与汽车密不可分美式生活场景随着各种媒介给渴望致富和致富后消费的国人带来太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致形成国人对汽车普遍以大为美的三观,再辅以中国特有的三厢式官车文化的影响。

  所以从这20年来国内汽车消费普及的脉络来看,前十几年都是以三厢轿车为主流,两厢车,MPV和VAN增长乏力;随着官车文化的逐步淡化,后几年SUV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捎带了MPV增长。

  不管国内乘用车消费从三厢轿车过渡到SUV,其共同特点就是追求大型化,购买力越强车型尺寸越大。

  世界上有三个发达国家的国土面积与中国类似,美国约3.5亿人,加拿大约0.36亿人,澳洲约0.24亿人。美国因独特的地理优势,宜居的国土面积远大于中国,使得美国人有充裕国土资源可供消费挥霍,造全球最宽敞的各等级的道路,住平均最宽敞的住宅,而且一直在消费全球价格最低的车用燃油(石油危机等个别年份除外)。这三大条件可以让美国人可以任性消费体大的车型,倒不是为了攀比炫耀。

  而中国适居的地区集中以在沿海一带为纵深,十几亿人口压缩在一个受局限的区域,使得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比比皆是,过千万人口的城市数目位居世界第一,而且中国购买力最强的人群又都集中在各大城市。

  即便像北京这种特大型都市不停地摊大饼式的扩张,城市道路的增设亦无空间,车型尺寸平均偏大。可以想象:

  北京市内的乘用车平均比欧洲、日本都长1米,超过5百万辆的乘用车要多增出5千公里长度,间接带来了停车面积增大和更多地占据行驶道路的长度。

  所以中国大城市的汽车消费模式无法与美国攀比,硬学就会导致不可持续的恶果。大城市的车主们无一不对交通拥堵状况怨声载道,但一旦获得来之不易的拍牌或摇号的购车指标,几乎都往大尺寸汽车而去,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欧洲、日本用车尺寸普遍为小的文化背景、客观条件和形成原因几乎很难被中国所仿效。在中国各大城市似乎已经找不出改善交通拥堵现状的出路,已进入到死循环和死胡同。

精彩视频

产业资讯

明星公告栏

精彩原创

高清美图

专题策划

风向标

我爱试用

秀场库

化妆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