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尼可 | 一个40岁女作家的单身经验

梅克尼可 | 一个40岁女作家的单身经验
2018年07月30日 16:54 界面

  导语:有价值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葛林妮丝‧梅克尼可的回忆录告诉你,在这个问题上“正式成为反面教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葛林妮丝‧梅克尼可葛林妮丝‧梅克尼可

  小时候,我买书之前一般都会先翻到最后一页。在学校书展,我会走过一排排书架,挑一本标题吸引我的书,然后偷偷翻到最后一章,快速地扫过结局,试图找到蛛丝马迹,确定这本书是不是足够安全,有没有一个值得我期待的喜剧结尾。这是一个战略性习惯,可以减轻我的焦虑情绪——这样一来,知道主角最终安然无恙,起码基本不会出什么大事,我就能安心些。而如果结局是个悲剧,我也能提早做好心理准备。

  不幸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不可能预知结局的。

  我单身,没有孩子,快31岁了。一个超过三十岁的单身女性的生活就像是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既会因为无穷的可能性而兴奋不已,同时又不寒而栗,因为长期以来,女人的“幸福结局”就意味着有一个爱你的男人,生一个可爱的孩子。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没有伴侣、没有孩子的生活还挺值得骄傲。我一直以来都想做一个专职作家,现在也确实全职写作了;我住在布鲁克林,有一间温馨的公寓;我有一个超过20年的朋友;我有一群可爱的、亲密的朋友,许多人邀请我去他们的婚礼、新娘送礼会、宝宝派对以及结婚前的单身女郎聚会。我的可支配收入还可以,而且因为没有孩子也没有伴侣,所有这些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旅行,偶尔冲动购物,或者在这个世界上最棒的美食城市搓一顿。

  从各方面来说,我都非常幸运了。

  然而,随着我跨过三十这道坎,而且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一些疑问就放大了。一个人生活,我能负担得起吗?买房是不是愚蠢透顶?我有没有可能结婚?我想要孩子吗?如果我想的话,那么如果在失去生育能力之前没有遇到一个携手走过余生的人,我现在要做点什么吗?这些真的是人生的终极问题吗?

  放大了说,不结婚生子的“幸福结局”是什么样的?如果这两件事都不是人生目标,那么等到我超过了一定的年纪,什么样的生活才值得过?

  这些宏大的问题,葛林妮丝‧梅克尼可(Glynnis MacNicol)都在她的新回忆录《无人指引》(No One Tells You This)里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娓娓道来。

  梅克尼可挖掘了自己在世上第40个年头的生活,描述了一个单身、无子的成功女性到了一定年纪,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这类女性“是有意义的人生的官方反面教材”。正如梅克尼可说的那样,像她那样的女人——也就是像我这样的女人,很少找得到指引地图或者是参考故事。而就算是有这样的故事,也总是蒙上了悲伤的色彩——枕边无夫,膝下无子,这些“困难”一定是要被克服的,故事的最后一页一定得解决这些问题。

  “难过的单身女孩改造自己,然后找到了英俊又温柔的白马王子”一直都是浪漫喜剧和爱情小说的经典套路,而“快乐的单身女性经历过奋斗、梦想、爱情、缺乏安全感和舒适的生活,但还是选择做个快乐的单身贵族”的故事就不那么耳熟能详了。

  然而,从人口统计的角度来看,后面这个版本的故事在千禧一代和X世代的女性之间却更加普遍。上世纪60年代,18到29岁的美国人中,有60%都结婚了,到了2011年,这一比例下滑到了20%。美国女性结婚生子越来越晚,甚至根本不结婚、不要孩子。女性在职业领域、政治和社会领域都是一支力量,我们的声音也应该具有同样的力量。

插画:Simon and Schuster插画:Simon and Schuster

  梅克尼可这本回忆录不会嚷嚷着“我不需要男人所以去你妈的”,而是通过更好的东西来讲述——真诚。这本书的第一章随着梅克尼可40岁来临前夕的场景开启了。40是女人的一个里程碑,暗示着她们来到了一道鲜明的分水岭,按照梅克尼可的说法,在这时候,“我身上所有闪光的一面,所有有趣的特质,所有让我吸引大家眼球的、在大家眼中充满潜力的东西都被一一剥夺了。”梅克尼可并没有让自己沉浸到派对里,也没有陷入沮丧,而是选择暂时逃避喘口气。她关掉了手机,买了张车票到纽约市的洛克威海滩,在新开的嬉皮士汽车旅馆定了间房。既然要“独自”步入40岁的话,为什么不在海边度过呢?第二天她一觉醒来,“有种胜利者的感觉。”

  这本书后面的内容主要是接下来这一年发生的故事。她来到多伦多,帮助怀孕的妹妹,照顾得了帕金森的母亲。又因为一条紧急新闻飞到冰岛,还来到了怀俄明州的一个农场,在那个随时有机会发现自我的地方来回转悠。书中还有许多梅克尼可关于纽约生活的描述,读者也能沉浸在那美好、充实、困难而幸福的生活中。这些故事为梅克尼可搭起了一个框架,从中她可以好好思考那些现代女性生活中的困难和兴奋,而这种生活几乎没有先例可循。

  梅克尼可承认,独身(不是孤独)也有消极的一面,而社会上也普遍认为,这些消极的方面是造成人们不快的根本原因。她在书中倾诉了自己平时照顾母亲和朋友,但没有一个人可以依靠而身心俱疲;也记录了人们对她说“还有时间,别怕,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男人”的时候不经意流露出的那种居高临下的神情。在书中,梅克尼可还分析了自己看到朋友步入婚姻、建立家庭时那种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既为你所爱的人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同时也明白,“要想把自己深深扎根在这种生活里太艰难了——你要一直爱着一个人、依赖着他,但你知道这个人随时都有可能扭头就走,杀你一个措手不及。”

  在这个世界,女人总是被逼着互相勾心斗角,或是放到既定的人物模型条条框框中,这时候,梅克尼可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又没有落入简单的讽刺,这种能力就像是天赐的礼物。她明白,如果自己能有个伴侣可以依靠,生活可能会容易些,不过那样的话,她也会更加理解和尊重那些有另一半的朋友对于生活切切实实的忧思——惊喜吧,婚姻和孩子也没有让生活好过些,只不过能让你过上不一样的生活罢了。你和那些选择被美好婚姻改变了生活的人越亲近,对这一点的感受就越深刻。人类之所以为人,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可以想象那些不属于自己的生活中的自由与奢侈。

  按照梅克尼可的说法,几乎她认识的每个女人“好像都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失败的”,“她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让她们认为,自己是不完整的,别人总更胜一筹。”

  我比梅克尼可小10岁,在她的人生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是个作家;她23岁搬到纽约;她和各种各样不可能发展关系的男人约会过;她有一群能够相互依赖的死党。在一个每天都有人告诉或暗示她“你并不幸福”的世界里,她也快乐地活着。当然了,梅克尼可是一个白人直女,她住在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有足够的钱可以活得体面舒适。她接受且认同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她的故事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

  阅读《无人指引》的感觉就像是呼吸到了一口清甜的空气,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自我肯定:如果我的生活沿着现在的方向继续走下去也没关系,可能还会更好。有时候自己选择的生活会胜过完美生活。

  最近有个朋友对我说,她妈妈认为,如果要结婚,必须先愿意接受离婚。换句话说,长期关系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过后依然想要的自主选择,而不是因为走投无路。同理,人与自我的关系、自己的故事和整个人生也一样。

  梅克尼可在书中写道:“我的生活依然有好有坏,现在再度成为了我的焦点,和以前一样。人生第一次,生活在我眼中成为了我自己选择的东西、是我带着目的搭建的东西……我一旦开始用这种方式看待生活,立刻就明白我一点都不想逃避它,恰恰相反,这正是我想要的。”

单身女作家

精彩视频

产业资讯

明星公告栏

精彩原创

高清美图

专题策划

风向标

我爱试用

秀场库

化妆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