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拉菲疯狂背后

2013年02月13日08:41  来源:环葡网

  最新一期《移注瓶》(Decanter 3月号)波尔多名庄酒的价格显示从1961年到2004年中,1982年年份的各类名酒价格遥遥领先其他年份,而这个年份的拉菲[微博](Ch^ateau Lafite)成为仅次于柏图斯(Ch^ateau Petrus)的葡萄酒,以每箱售卖23,297英镑紧随其后(后者为30,905英镑/箱);同时也是涨幅最高的葡萄酒。去年11月份佳士得在香港拍出274,872人民币/箱的高价,此年份年的拉菲在大陆更受尊崇,据说行货价已超过5万元,并且是一瓶难求。

拉菲拉菲

  任何事物被追捧总会有其原因,拉菲庄也不例外。其实在长达七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拉菲庄的酒被不少显贵之人推广,成为其品牌最好的代言人。例如,在18世纪中叶,法王路易十六对从波尔多返回的Maréchal de Richelieu说:“看上去你比去吉耶内省(波尔多属于其中)任职时年轻25岁。” Richelieu回答道:“陛下,您难道不知道我发现了永葆青春之泉?拉菲酒就是这样的青春之泉。”从此,拉菲在凡尔赛宫流行开,被称为“国王的酒”。而在美国未来总统Thomas Jefferson影响下,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上流社会也对拉菲酒推崇备至。更在1855年时,被评级为一级庄中的头名。

  说起顶级佳酿,若以价格作为其身份的标示,那么这个世界上身价贵于拉菲庄的何止一二!近的就有右岸的柏图斯和李鹏(Le Pin)两位大将,远的有隐于勃艮第的两位闺密:几乎只出现在拍卖市场而在流通市场不见芳踪的罗曼尼康帝(La Romanée Conti),和同属于一家族DRC的塔希(La T^ache)。可惜,国内的富豪们似乎过于受1855年分级之影响;也或许归功于波尔多行业协会(CIVB)前瞻的眼光,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在中国市场推广工作;更或许是“拉菲”本身名字的优势-- --好记顺口,让不懂外文人不用费神记自己要喝的酒。看来那些看中中国庞大市场的酒商们,是不是该取个容易记的中文名后再进入大陆市场?!听说奥比昂(Ch^ateau Haut-Brion)正在筹划为旗下品牌选取好记漂亮的中文名,以期待更多的市场份额。

  那又为什么是1982年而不是其他年份的拉菲酒屡屡创出价格新高?析分原因可能如下:

  首先是1982年这个年份本身。这是一个当时被很多专家看低的年份:人们认为这个年份的波尔多酒果香浓郁、诱人,过于成熟,还没有装瓶就散发出青春活力,却没有足够的单宁酸支撑,很难在瓶中继续熟化发展,缺乏顶级佳酿之条件。而他,罗伯特o帕克一个入行不久,在美国小有名气的酒评家,赌下一生的信誉,称那个年份是二十世纪最好年份之一。没有想到,82年的波尔多红酒上市之后被确定成熟及慢,潜力无穷。此后,帕克名声鹊起,追随者与日俱增,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其次,虽然有以前的声誉,但进入上世纪,由于横扫欧洲大陆的葡萄根瘤蚜病(Phylloxerra)和两次世界大战之影响,拉菲的酒质不是很稳定,部分好年的酒相当平庸,1982年的年份具有转折意义,这年后拉菲的品质开始变得稳健。而罗伯特o帕克更是给了这个年份100分的高分,传说他11次品这个年份,每次都满意地打出100分。

  再次,1982年拉菲酒正值顶峰(也就是适饮期)。按名庄酒投资观点看,当一款葡萄酒进入全球各大顶级餐厅供人享用时,这时的价格也同样处于顶峰。鉴于葡萄酒属于饮料一种,当然喝一瓶少一瓶,最后成为稀缺物或许只藏于某个藏家手中标为“非卖品”。

  最后,对于82年拉菲的传奇,圈内的人也有共同的看法:最先是一群香港的富豪开始饮用,那时认为喝拉菲是身份的象征,而选一款82年的拉菲更是品味的体现;然后呢,在一帮生活在欧洲的温州商人间渐渐流行喝名叫“拉菲”的酒,目前是除了温州之外的浙江商人开始炒作82年拉菲。当然,电影之影响力也是巨大的,某部港产影片对这个发生在中国的传奇故事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就如“在中东石油富豪的推动下,1990年白马庄也贵得离谱(注:目前的价格为7,032镑,高于82年)”,而位于法国勃艮第的罗曼尼康帝的价格位于金字塔最尖顶,这不仅因为产量极少,约为3600-6000瓶(注:拉菲的产量约为200,000瓶),而且据说也是因为8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被日本人炒起来。

  至于要不要加入所谓的“反拉菲”团,个人认为以目前的财力没有说话权。但从一个喜欢葡萄酒的角度来说,只要是好酒,只要是酒庄用心去酿的酒,爱酒者没有理由去高举“反对”之旗,把自己变成某某道士。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