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为了葱油饼和锅贴 也要专程去一趟提篮桥

就算为了葱油饼和锅贴 也要专程去一趟提篮桥
2019年07月16日 14:04 新浪时尚

  导语:在上海北外滩有一个片区叫“提篮桥”,一年当中总要跑过去几趟。别误会,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当然是跑去吃的。(来源:企鹅吃喝指南)

  提篮桥所辐射的老虹口,有一些动辄做了十几个年头的小吃摊,一年前我们写过的葱油饼江湖中,‘舟山路俞阿姨’和‘提篮桥老摊头一号’就都发迹于此。

舟山路俞阿姨舟山路俞阿姨
提篮桥老摊头一号提篮桥老摊头一号

  另外一家值得专门去吃的,就是连招牌都快寻不着了的‘为民点心店’。

  为民点心店是老板用自家门面开的,27年来只做三样东西,锅贴搭上两种汤。生意从清晨做到午饭后,小店虽然简陋,但桌椅碗筷全部清清爽爽。 

  尤其是门口摞起的几屉刚包好的锅贴,简直是阅兵现场,能引起强迫症患者的极度舒适。

  如果像我一样是手控,那就会对阿姨包锅贴的手法上瘾了……

  薄薄的竹抹子在她手中简直就是仙女棒。拇指并拢后那一捏,简直充满刚柔并济的灵魂,怪不得包出来的锅贴,都像月牙儿挂上夜树梢。

  阿姨的手,怎么那么修长好看!

  下锅贴的手势也漂亮得没话说。一手托住砧板,一手四指张开轻轻一捻,四只锅贴就轻轻滑入滚烫的油锅中。

  边角旮沓都码好之后,淋油,合盖,闷煎,等待。接着马不停蹄去一旁继续揉面、擀皮、裹馅……偶尔回来翻转一下锅炉,间或倾斜一下角度,照顾一下边缘的锅贴。

  等到锅盖一掀,云腾雾罩之后,那种滋啦滋啦的热闹场面,是扑面而来的诱惑!

  为民的锅贴,包得挺刮秀气,像这枚特别周正的锅贴,提溜起来就是一只“月半弯” ,好浪漫~

  怎么忍心在月亮的脸上下口呢?只好啊呜一口,整个吞掉了! 

  至于味道,就是小时候弄堂里厢极平凡、而如今却极珍贵少见的那种——好吃!

  象牙白的一面光滑有韧劲,底部一层漂亮的铁锈色,带出油锅里的烟火焦香。一口咬开,肉汁就溢了出来,馅也调得对劲(不是甜口),真香!

  桌上有辣椒酱一罐,香醋一壶,供人自由搭配。不过辣椒酱很容易盖过肉香,过犹不及。

  几两锅贴下肚,就一碗热乎乎的咖喱牛肉汤,抹一抹嘴,就好起身让座了。

  午饭高峰前的小空档,店里阿姨们会见缝插针地解决起午饭。

  员工餐有时是焦过头不好意思给客人吃的锅贴,有时是青菜菌菇烂糊面。一斤面,五人分,老板给几个老姐妹盛得扑扑满,吃饱了好继续通力协作包锅贴,像一个战壕里的娘子军。

  通常十点过半,店里便会迎来早餐后第二波小高峰,许多老客人没地方坐,老板就用板凳在沿街搭出临时的台子。

  店里虽然连老板有五个人,但忙起来每个人手里都流转着活儿,因此,来吃锅贴的熟客,都知道如何完成全自助点单。

  在今天的上海,看着为民点心店这样的地方,只能想到五个字:遗世而独立。

  拆得七零八落的惠民路上,沿街店铺大多是荒芜着,路口的写字楼早已搬空,颓旧的大楼紧闭着等待着。

  为民点心店,成了这条街上唯一活色生香的存在。

  人潮褪尽,岁月静好。忙碌了大半天的娘子军们围坐店门口聊天,没卖光的锅贴就是现成的下午茶。

  老板说,写字楼撤离后,店里生意冷清不少,原先一天能包掉40斤肉,现在远没有了。但她也无所谓,房子是自己的,生意做得开心就好。

  倒是天天来吃锅贴的阿婆比较慌:“侬要坚持做啊,伐做阿拉没得吃了。”

精彩视频

产业资讯

明星公告栏

精彩原创

高清美图

专题策划

风向标

我爱试用

秀场库

化妆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