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平时葡萄酒爱好者聊天,总是会聊到到,XX葡萄品种是世界第一大品种……这些观点是对是错?(来源:酒斛网)
幸好,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用2017年的数据给了我们答案:
10、Trebbiano / 特雷比奥罗
面积:11.1万公顷 (2000年:13.7万公顷)
原产地:托斯卡纳
代表产地:托斯卡纳,干邑
Trebbiano也被称为Ugni Blanc(白玉霓)。这是一种原产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的白葡萄品种。
尽管种植面积广泛,但它的名气很多时候远远不如很多面积比它小的品种。
Trebbiano是廉价白葡萄酒的主要来源之一。尽管全世界很多产区都有种植,但它最大的产地是老家托斯卡纳。Trebbiano产的白葡萄酒,绝大多数都在超市里以5欧以下的价格出售,很多甚至都没有标出葡萄品种。这是它知名度不高的原因。
法国也种植了许多Trebbiano,不过主要是用于蒸馏烈酒Cognac(干邑,白兰地的一种)。同样,干邑也不会标出葡萄品种。
这个品种受酒农欢迎的原因是它极其高产,而且易于种植。但同样的,它是个相对无聊且没有什么香气的品种(尽管这种特性让它很适合做烈酒的基酒)。在葡萄酒世界更重质,而不是量的今天,Trebbiano的种植面积正在逐年下降,再过几年它将掉出世界前10的榜单。
9、Pinot Noir / 黑皮诺
面积:11.2万公顷 (2000年:6万公顷)
原产地:勃艮第
代表产地:勃艮第,香槟,中奥塔哥,俄勒冈
拜2004年电影《杯酒人生》所赐,黑皮诺站上了历史上售价和产量的双重巅峰。世界10款最贵的葡萄酒里,7款是黑品诺;产量也在过去十几年里,翻了将近一倍。
优质黑皮诺的香气是如此令人迷醉,以至于全世界的酿酒师都跃跃欲试想一试身手。虽然黑皮诺是如此难以伺候,对气候,种植和酿制都有着最苛刻的要求。但到现在为止,全世界除了法国的勃艮第和香槟、德国等传统黑皮诺种植产区,在新西兰的中奥塔哥、美国的俄勒冈、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雅拉谷等产区,也可以稳定的产出优质的黑皮诺。这都要归功于一代代天才酿酒师的不懈努力。
PS:和很多人的认知不一样,勃艮第并不是黑皮诺的最大产区,香槟产区才是。
8、Sauvignon Blanc / 长相思
面积:12.3万公顷 (2000年:6.5万公顷)
原产地:卢瓦尔河谷
代表产地:卢瓦尔河谷,波尔多,马尔堡
像黑品诺一样,长相思从千禧年开始种植面积也增长了将近一倍。新西兰的马尔堡产区贡献了其中很大的增长份额。
尽管长相思从法国的卢瓦尔河谷起家,但真正把长相思推到全世界的却是新西兰的马尔堡产区。马尔堡的长相思就是为我们这个缺乏耐心的时代量身定做的——强烈的诱人果香,易于理解的滋味,不需要陈年就能绽放的美。也无外乎它们在这个时代种植面积越来越大。
在老家卢瓦尔河谷,长相思可以酿出更严肃内敛的酒,更被那些资深爱好者欣赏。在波尔多,长相思则和赛美蓉(Semillon)调配在一起,酿出世界上最优秀的贵腐甜酒之一——苏玳(Sauternes)。
7、Grenache / 歌海娜
面积:16.3万公顷 (2000年:21.4万公顷)
原产地:西班牙
代表产地:里奥哈,普里奥哈特,教皇新堡,普罗旺斯
歌海娜曾经是世界第2大品种,但近30年它的种植面积持续下滑,现在已经到了第7位。
歌海娜原产于西班牙,尽管是西班牙具体哪里仍有争论。不管如何,西班牙现在仍然是歌海娜的第一大生产国,在这里它被称为歌娜恰(Grenache)。西班牙的普里奥哈特(Priorat)出产以歌娜恰为主要品种的酒;在更出名的里奥哈,歌娜恰作为配角和丹魄混酿。
法国是歌海娜的第2大生产国。其中以南隆河谷和法国南部居多,其中著名的教皇新堡产区大部分时候就是用歌海娜做主酿;普罗旺斯则用歌海娜酿出了一些世界上品质最好的桃红。
在新世界,歌海娜在澳大利亚也变得越发流行,无论是单一品种的葡萄酒,还是和设拉子(Shriaz)、慕合怀特(Mourvedre)酿造GSM风格的葡萄酒。近些年,“隆河突击队”在美国的兴起,让歌海娜在美国也扎根生长。
6、西拉 / Syrah
面积:19万公顷 (2000年:10.1万公顷)
原产地:北隆河谷
代表产地:北隆河谷,澳大利亚,南法
世界好像突然意识到了西拉的实力!
西拉是过去几十年里上升势头最强的品种之一。在1990年的时候,它的种植面积还只有世界第35名;2000年,跃升到第8名;现在又升到了第6名。这得感谢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兴起。
西拉从老家,法国的北隆河谷走向了世界,现在在主要的产酒国都有种植。但在老家之外,表现最出色的相信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西拉在这里的别名设拉子(Shiraz)甚至比本名还要出名。另一个在近些年崛起的优秀西拉产区是南法,这里的风格介于优雅的北隆河谷西拉和浓重果味的澳洲设拉子中间。
5、霞多丽 / Chardonnay
面积:21万公顷 (2000年:19.9万公顷)
原产地:勃艮第
代表产地:世界各地
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角落没有霞多丽吗?霞多丽虽然不是种植面积最大的葡萄品种,但绝对是传播最广泛的葡萄品种。以至于在很多人心中,霞多丽几乎已经成了白葡萄酒的代名词。
霞多丽能够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不太挑剔气候,在任何地方都能种植,而且它在不同气候下能够展现出各种各样的风味。在冷凉的法国夏布利(Chablis),霞多丽是一种清瘦带有矿物质的风格,有着强烈的结构;在炎热的美国加州则变成了饱满肥厚。霞多丽另一个受欢迎的原因是,它没有强烈可辨别的自身风格,酿酒师可以自由塑造它们心目中理想的酒。同样的,消费者也总能找到一款适合他们口味的霞多丽。
4、Airen / 爱伦
面积:21.8万公顷 (2000年:25.2万公顷)
原产地:拉曼恰(La Mancha)
代表产地:拉曼恰
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白葡萄,竟然是一个地方品种!
Airen是一个原产于西班牙中部La Mancha产区的品种,最大的产区也是它的原产地,而且这个品种几乎只在西班牙有生产。
Airen是第10名白玉霓在西班牙的等价物。和白玉霓一样,Airen好种,产量高,出产易饮但没什么深度的廉价白葡萄酒。当然其主要用作蒸馏白兰地。
Airen过去几十年间一直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白葡萄品种(有一段时间更是面积最大的葡萄品种)。但葡萄酒当今越来越注重质量,Airen这个不甚高贵的品种已经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3、丹魄 / Temporanillo
面积:23.1万公顷 (2000年:23.2万公顷)
原产地:里奥哈
代表产地:伊比利亚半岛,门多萨
世界种植面积第3的品种是丹魄。
和Airen一样,难以想象种植面积这么大的葡萄品种竟然只是一个区域品种。丹魄似乎出了伊比利亚半岛就水土不服,谁都酿不好。
全世界90%的丹魄都产自西班牙。除了西班牙以外,葡萄牙也有大面积种植,占了7%。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包了全世界丹魄97%的产量。非常让人惊讶的是,另一个有规模的丹魄产区是阿根廷的门多萨(Mendoza)。是西班牙的殖民者将丹魄带到了这里。
2、梅洛 / Merlot
面积:26.6万公顷 (2000年:26.7万公顷)
原产地:波尔多
代表产地:波尔多,托斯卡纳,纳帕,智利
种植面积榜眼花落梅洛。
梅洛是一个受到“资源诅咒”的品种(资源诅咒:指一个经济体因为自然资源丰富,过于依赖变卖资源,导致其它产业停滞不前,最后经济反而难以发展)。梅洛若有若无的甜味,能轻易的酿出可口诱人(但没有深度)的葡萄酒。酒庄不用努力,消费者喝得开心,双方的“糊涂账”算得十分默契。终于,在前些年梅洛的庸俗化达到了极值,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04年的电影《杯酒人生》男主角说出:“我才不要喝他妈的梅洛!“
庸俗之酒的名声,拖累了梅洛种植面积的进一步增长。但行家都知道,顶级的梅洛酒风华丽且复杂,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酒之一。可喜可贺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酒庄开始酿造高品质的梅洛,其中以波尔多的车库酒和超级托斯卡纳最为出众。受此影响梅洛的种植面积也有望进一步增长。
1、赤霞珠 / Cabernet Sauvignon
面积:34.1万公顷 (2000年:29万公顷)
原产地:波尔多
代表产地:世界各地
是的,你可能猜到了,世界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之王是赤霞珠。
赤霞珠从老家波尔多被传播到了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而且种植面积依然在增长中。赤霞珠也是许多人的第一瓶葡萄酒。
在可见的将来,赤霞珠依然会占据种植面积之王的称号,也依然会带领着葡萄酒世界不断前进。就像葡萄酒大师Jancis Robinson说的那样:“全世界的葡萄酒爱好者都应该向赤霞珠致敬。”
总结
从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榜单来看,葡萄酒世界越来越看重质量,种植面积也越来越朝向那些高质量品种集中。而那些酿造便宜餐酒的品种,则在慢慢减产。
哦,对了,如果把榜单扩大到所有葡萄。第一大品种是我大中国产量占了90%的巨峰葡萄,种植面积高达36.5万公顷,就算赤霞珠也望尘莫及。
参考资料
http://www.oiv.int/public/medias/5888/en-distribution-of-the-worlds-grapevine-varieties.pdf
https://www.adelaide.edu.au/press/titles/winegrapes/winegrapes-ebook.pdf
Robinson, J。, Harding, J。, & Vouillamoz, J。 (2012)。 Wine grapes: A complete guide to 1,368 vine varieties, including their origins and flavour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Robinson, J。 (2015)。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in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