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置顶
调整字体
搜索
评论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假如宝马译作“巴依尔” 八一八奢侈品牌中文名的门道

2015-10-02 08:23:33 来源:新浪时尚 微博 收藏本文

  导语:就好像你有时候也会拿不准奢侈品品牌的发音一样,这些品牌在中国常常也会为自己的名字苦恼。名字取得好则事半功倍,比如宝马汽车,原来的译名为“巴依尔”(Bayerische),由公司全称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直译过来,相比现在的名字则高下立见。(文章来源:好奇心日报)

  又比如雅诗兰黛(Estee Lauder)在挑选每个用字时都参考了中国文化中的女性美意象——以花喻美人。偏好采用花卉植物用字的还有“兰蔻”、“娇兰”,还有更有文化的,比如引用自李白《清平调》“春风拂槛露华浓”的露华浓(Revlon)。

几乎所有的化妆品牌都愿意和花朵、自然等意象联结在一起几乎所有的化妆品牌都愿意和花朵、自然等意象联结在一起

  但是取得莫名其妙的也大有人在,其结果就是消费者对其中文名完全没有认知。

  比如 Marc Jacobs 的中文名叫“莫杰”,但你还是能听到有人不屈不挠地念着“马克-杰克布斯”,虽然理论上,它叫“马克-雅各布”才对;而 Coach 的“蔻驰”,Dolce&Gabbana 的“杜嘉班纳”, LACOSTE 的“拉科斯特”,Tory Burch 的“汤丽柏琦”也都仅在品牌公关稿和官方网站上出现。

  事实上,一个优秀的译名能够在市场中广为传播,取代其原文名称。虽然我们在提到如下品牌时常常用的是中文译名——香奈儿、阿玛尼、劳力士、希尔顿——但我们还能想起它们的原文名称是什么,但如“劳斯莱斯”这样已经深入人心的品牌,我们根本不会去深究劳斯莱斯的原文叫做“Rolls-Royce”,而“江诗丹顿”的原文叫做“Vacheron Constantin”,也很少有人知道(并念得出来)。

  “万国表”的原名叫做IWC,即 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国际制表公司),也算是业内翻译出彩的例子;积家的品牌原文为“Jaeger-LeCoultre”,显得过于复杂,中文译名与“收藏家之选”相呼应,容易记忆又不失格调;巴黎世家的原文为“Balenciaga”,虽然由西班牙艺术家 Cristóbal Balenciaga 创建,但目前已被法国开云集团收购,也算是个贴切的译名。

  有些品牌的中文名略混乱。比如 Bottega Veneta 在前年的更名风波,市场已接受 BV 的缩写名称,有的则更喜欢普遍使用的“宝缇嘉”; 比如 Gucci,现在叫做“古驰”,却也有“古奇”、“古琦”、“古姿”等译称;化妆品牌 MAKE UP FOREVER 也有两个名字,一个为“玫珂菲”,一个叫做“浮生若梦”;Tiffany 到底叫“蒂芙尼”还是“蒂凡尼”,Valentino 是“瓦伦蒂诺”还是“华伦天奴”,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搞得清楚。

产品表面一般会被贴上一层中文信息说明,上面多使用“玫珂菲”产品表面一般会被贴上一层中文信息说明,上面多使用“玫珂菲”

  额外说一句,时尚或者其他高级品牌的名字改来该去,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 品牌在早年间进入大陆市场,在命名上并不如当下受重视。

  Bottega Veneta(现已正名为“葆蝶家”)在进入大陆市场后并未正式命名,而被市场普遍称为“宝缇嘉”,故再次更名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金钱。但因为 Bottega 原意为“boutique”,即商店的意思,而 Veneta 则是威尼斯的形容词形式,并非通常的人名,故不便用 BV 这样的缩写。

  2. 20 世纪 90 年代,大量国外奢侈品牌的中文音译名被抢注。

  大牌奢侈品如爱马仕,虽然在 1977 年就已在中国注册了英文 HERMES 商标,却在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后才意识到中文译名的重要性。但“爱玛仕”已被抢注,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异议,结果异议未被采纳。2009 年,HERMES 撤销了这个争议商标注册的申请,转而使用了“爱马仕”这一中文名。

  3. 进入香港、台湾、大陆市场的不同顺序。

  品牌往往会先沿用其他市场的用名,之后再根据本地市场的文化差异进行调整,如万宝龙的“勃朗峰”就是香港用名,纪梵希的“纪旺西”也是港台译名。

  4. 更改品牌定位。

  Burberry 的更名被认为,“巴宝莉”过于通俗与品牌的高端定位不符合,且带有强烈女性色彩,但品牌本身拥有男女装产品线。所以现在已经正式更名为“博柏利”。

Burberry更名为“博柏利”Burberry更名为“博柏利”

  我们可以最后看看原文发音问题引发出的起名问题。

  市场中被普遍称为“红底鞋”的 Christian Louboutin 就没有中文译名,而以“裹身裙”出名的 Diane von Furstenberg,则以 DVF 的缩写被市场所认知,好在和快时尚品牌 ZARA、H&M 等一样,胜在音节少、好记,故在传播上并没有产生问题,而 Jean Paul Gaultier 虽然没有正式命名,但设计师的姓氏“高缇耶”也已被市场所广泛接受。

  以上三个品牌作为反例都拥有以创始人命名,且品牌音节过长,发音困难等特征。不过也并非绝对,Dolce&Gabbana 虽然也拥有 6 个音节(算上 & 发音),且“Dolce”发音为“dao-chi”,但品牌依然拥有“杜嘉班纳”(去掉了 chi 这个音节)作为中文名字。虽然市场传播上 DG 作为缩写更为人所知,但 DG 很容易与品牌副线 D&G 相互混淆,造成主副线界线不够明确等问题。这大概也是品牌需要中文译名的原因之一。

  最后一点,音译则可能让位于易传播特性。尤其针对意大利语和法语,原文发音对于本地消费者来说比较困难,或者音节过长,就可能会采取英文发音,本地语言发音等妥协方式,以求容易记忆。比如,Moschino 的原文发音为“MOSS-KEE-NO” ,而中文译名为“莫斯奇诺”,将“kee”音转换为英文中的“chi”音了。

文章关键词: 译名 时尚品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