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玩领域的收藏江湖

2014年01月15日09:57  时尚专栏  作者:西风   我有话说

  曾几何时,“江湖”一词是一个很有精深道义的词汇。而如今的“江湖”一词,多被“贬义化”和“变异化”。从抽象的角度来理解,江湖应该是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江湖是很险峻的人生旅途。故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之说。这之中的“江湖”是指“江湖是无情的,身在其中而必守道义和规矩”,而不是“面临险境而不得不丢弃道义和规矩”,可惜江湖之深、之险、之难,以至于人们选择了后者的“江湖”而放弃前者的“江湖”,或者干脆“模糊化”和“为己化”,如今“江湖”几乎被沦为“小姐”一词的下场。

  我们先来了解“江湖”一词的来由。《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与其彼此艰难的互相在一起,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在。这里的“江湖”是指大江大湖。《汉书·货殖传·范蠡》:“﹝范蠡﹞乃乘扁舟,浮江湖,变姓名,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范蠡既已协助越王洗雪了会稽被困之耻,便乘坐小船漂泊江湖,改名换姓,到与各地诸侯国四通八达、交流货物十分便利陶邑治理自己的产业,囤积居奇,随机应变,与时逐利,而不责求他人。这里江湖所指四方各地。

  江湖一词到唐朝之时,成为“寻禅问道”的代名词。”。“江湖”这两个字,本是指的“江西马祖”和“湖南石头”。当时禅宗马祖道一住在江西。各地学禅的人,都风起云涌到江西去访道。湖南石头和尚-------希迁,唐朝比丘,禅宗大德高僧之一。曹洞宗的创始人,著有《草庵歌》,《参同契》流传于世,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两人都是当时众望所归的大禅师。由于天下僧侣不是到江西参访马祖道一,就是湖南参访石头希迁,社会上就称参禅的人取“江西”和“湖南”首字,名为“走江湖”。沿用到后来,也称那些浪迹四方以杂技谋食者为‘走江湖’,再后来被引用到各个行业派系,被称为“江湖组织”,以遵守基本道义为先,制定江湖规矩为本而立于社会。其中以“黑道江湖”最为有名。再再后来,泛指讲道义和行业规矩的行业组织都可称为“江湖”。

  古玩界的江湖,随着宋元明清古玩收藏的几次兴盛,古来有之。古玩江湖涵盖“暗江湖”和“明江湖”之说,暗江湖所指“盗丘江湖”,规矩繁多,组织严密,以保证不泛滥和引火烧身。“明江湖”是指收藏圈子讲究务实精到,恪守文化道义和行业规矩,以保证文化血脉的传承纯洁性和品位的雅致。如果务虚、欺诈乱来就必将被踢出收藏江湖。踢出收藏江湖的人一直被人鄙视和不耻,这类人几乎可以身败名裂。1905年,清廷崩溃在即,一些王宫贵族、八旗子弟生活无着无落,有的从皇宫盗宝、有的搬出祖传文珍,拿到市面上典当换饭吃。一时间,各地古董市场红红火火、生意兴旺,其中尤以上海城隍庙一带最为热闹,商人云集,国宝汇聚,场面胜过了北京琉璃厂和天津、香港的古董场。进入民国中后期,中国古玩业进入混乱时期,大量外国人进入中国进行购买,军阀混战、外敌入侵、社会各类非专业人群大量涌入这个行业。加上文物和古玩的大量走私,各类仿造品应运而生,各种代办也层出不穷。有负责英国代办的,有负责美国代办的,有负责德国代办的,有负责日本代办的,有负责全部通吃代办的等等,古玩江湖自此没有了规矩。尽管如此,民国以北京琉璃厂、上海、天津、广州、香港为主要的古玩收藏圈子,依然还有许多有识人士在抢救和收留流散的文物古玩。他们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有些古玩店也依然保留最后的江湖经营规矩。文物古玩研究领域主要以陈万里等为代表;文物古玩收藏圈代表性人物如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等人,他们倾尽全力在收留随时可能外流的文物;文物古玩经营圈里以孙瀛洲等为代表的也在一边经营一边收留,解放后大量捐献国家;文物古玩代办走私圈里则以卢芹斋最为著名。在当时背景下,卢芹斋的出现并不稀罕,他只是规模大而已,比他走私规模小的大大小小代办走私人物不计其数。根据当时资料显示,当时民国许多军阀都参与走私文物和古玩来筹集军费开支。这些军阀不光直接或者间接参与走私,最重要的是这些军阀们都参与盗墓,孙殿英就是突出的代表之一。

  我们来回顾卢芹斋的其人其事,就在1905年,26岁的卢芹斋,经浙江同乡、孙中山先生的好友张静江点拨,漂洋过海,开始了他的古董生涯。初入行时,卢芹斋与北京、上海等古董行的一些大买卖人搭帮结伙、欺行霸市,国内凡有青铜古玉、瓷器字画等稀世古货露面,不管如何周转,最后必定落入他们之手,然后再从上海港发往巴黎、纽约等地贩卖。从1906-1949年,卢芹斋等人的这种交易从未间断。据史料记载,仅1926年,上海港向美国出口文物的关费达778,325海关两(当时1美元合1海关两)。当时经卢芹斋拍卖的一件康熙年黑地素三彩瓷器仅值2,000美元,一件古玉才卖64美元。以此推算,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此人倒卖的中国文物恐怕只会在几十万件之上。新中国建立之际,尽管帮助回流一些文物到国内,临死的时候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忏悔,但卢芹斋无疑成为千古罪人而永载史册。

  民国的古玩江湖,可谓历史上江湖中的江湖,古玩江湖从此变了味道。新中国之后,古玩江湖从大陆移至香港,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大量收藏转移至香港等地的文物古玩,一些爱国人士或者帮助中国新政府回流文物。香港古玩收藏江湖圈逐渐泛起一股清流。最早由胡仁牧、利荣森和陈光甫三位先生发起“收藏江湖组织”,于1960年成立的“敏求精舍”。这个机构最初主要由他们约集香港好古诸友十余人组建了这个收藏团体。后于1974年成立的“香港东方陶瓷学会”等高端收藏组织。敏求精舍的人数虽不足50人的圈子,这里面有许多颇具实力的收藏鉴赏家。香港可谓重拾中国“文物古玩江湖”。到上世纪90年代,敏求精舍的香港会员达44人,海外会员13人,名誉会员8人。2005年敏求精舍四十周年时,有香港会员36人,海外会员9人,名誉会员22人。但他们的藏品不但等级高,影响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享誉世界。如乐在轩,北山堂,萱晖堂的书画;暂得楼,天民楼,关善明的陶瓷;还有徐氏基金(徐展堂),麦雅理的收藏;以及攻玉山房的中国古代家具;陶瓷和杂项收藏家张宗宪等。这些“古玩江湖”人士不仅影响到台湾的收藏江湖,尤其影响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的“收藏江湖”慢慢苏醒。

  有人问:中国大陆目前文物古玩领域如此之乱,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收藏江湖”?笔者经过多年的调查,可以毫不掩饰的说:“有,只不过江湖规模较小和较分散而已”,鉴于国情和在次起步只有短短30多年,混乱是不可避免的,真正形成“江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浙江、湖南、北京、河南等地区已经率先崛起,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至于如今诸多的“伪古玩收藏江湖”让老百姓和外界眼花缭乱,甚至为所欲为,我想“邪一定不会压正”,大乱才有大治,他们无论怎样折腾,终将是失败的命运。因为江湖自有江湖之道,江湖永远会存在下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古玩 江湖 文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