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纽约博物馆
原标题:《神奈川冲浪里》:名画剖析
就在1831年的新年来临之际,Eijudo版画公司发布了版画系列《富岳三十六景》,这一系列描绘着日本圣山——富士山的版画以率先使用的外来颜料色彩“普鲁士蓝”而著称。
该系列中的一幅版画《神奈川冲浪里》(普遍被称作《巨浪》)成为了横贯东西,享誉全球的文化标志。它代表的不仅仅是艺术家葛饰北斋本人,更代表着整个日本艺术界。
葛饰北斋(日本,1760-1849)。《神奈川冲浪里(Kanagawa oki namiura)》,也被称作《巨浪》,选自《富岳三十六景》 (Fugaku sanjurokkei),约1830-32年。日本江户时代(1615-1868)。彩色木刻版画;墨水、颜料、纸张。10.125 x 15英寸(25.7 x 37.9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H。 O。 哈弗梅耶收藏, H。 O。 哈弗梅耶夫人遗赠,1929年 (JP1847)
木制版画在江户时代蔚然成风,其先进的色彩再现技术领先于世界。大都会博物馆科学研究部的调查研究使我们有幸了解到江户时期的版画作家们,尤其是他们对新色彩的处理和使用成就了《富岳三十六景》的卓越成就与影响力。
《神奈川冲浪里》是一幅充满着高饱和蓝色和强烈对比的动态视觉版画。光谱分析显示,要实现这样的效果,版画作者绝不仅仅是用外来普鲁士蓝代替传统乏味的靛蓝。相反,他们将靛蓝和普鲁士蓝相融合创造出大胆的轮廓,两种颜料交相覆盖,既柔化了普鲁士蓝的跳跃,又保留了较强的显色度。
左:靛蓝与普鲁士蓝色卡。右:《神奈川冲浪里》未加修饰的细节图印证着其下边缘双重印画的做法。纽约私藏。
画中显而易见的是高耸的巨浪打翻了左侧的船只。早在江户时期,不知名的版画大师们在勾勒设计轮廓时,他们先用普鲁士蓝和靛蓝创造出更深的炮铜色来印刻深色的垂直条纹,继而留出波浪形的空白,用普鲁士蓝涂画最初印好的条纹,再填补条纹之间的空白。
从深蓝到双重印刻出的明亮普鲁士蓝的过渡赋予了波浪动态感,加强了视觉的深度和动感。这项简单的技术启发着利用三维渲染来刻画海浪的做法,并增强了版画的效果。
左:3D扫描显微镜放大深蓝色波浪之间空白处的细节。右:3D扫描产生的构造细节图,显示出白色的纸张(右上方)位置比中间的蓝色(绿色部分)高,只被印刻过一次。接下来中间蓝色的部分位置比山蓝色的高,被印刻了两次。
双重印刻还有一个更加微妙的效果,即在印刷时伴随着纸张被推入木板,刻在木板上的浮雕与纸张紧紧咬合,色彩会伴随着凹陷随之沉淀。其效果在二次印刻时会表现的更加明显,深蓝色波浪中,白色的泡沫,无论是浅蓝色还是深蓝色其高度都不尽相同。因此,观者可以潜意识地感知到色彩的层次变化,增强了视觉的三维深度。
由于其明亮的色彩及饱和的色调,普鲁士蓝使风景印刷在日本江户时代兴起和流行。然而直到今天,我们都无从知晓无名伐木工和版画师对葛井北斋的富岳景究竟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神奈川冲浪里》可能是版画复印的最早版本之一。其线条的质感和色彩的活力提醒着我们,葛饰北斋只是众多参与创作这幅画的艺术家其中之一,尽管只有他的名字为世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