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美术报 作者:殷铄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尔,都是同一座伟大城市的名字。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式样的建筑先后占据着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彰显出其神圣的地位和文化的多样性。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a),这座比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还要早1000年建成的拜占庭风格建筑,曾经是东正教牧首的驻地,也在十字军东征期间成为天主教大教堂。1453年后,奥斯曼帝国在灭亡了拜占庭帝国后,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为了清真寺。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座建筑才逐渐改建成博物馆,并成为土耳其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不久以前,这一美轮美奂的建筑又迎来了新的命运:圣索菲亚大教堂从7月24日起,以清真寺的身份重新向伊斯兰教信众开放,引起了全世界媒体和普通民众的关注。
为什么这座现今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教堂会迅速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因为它不仅仅是连接欧亚的节点,同样也像是一个穿越时空的虫洞,见证了壮阔的欧亚历史。而更为重要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建筑历史中的一座里程碑。
查士丁尼一世在公元532年至537年期间,建造了君士坦丁堡基督教大教堂,作为东罗马帝国的国家教堂,也就是现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教堂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内部空间,也是最早使用完全悬挂式穹顶的教堂之一,被认为是拜占庭式建筑的缩影,改变了建筑的历史。两位几何学家、建筑师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和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完成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设计。在1520年塞维利亚主教堂竣工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在基督教的世界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也是拜占庭和东正教文明中最灿烂的艺术结晶。
在奥斯曼帝国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后,并没有摧毁这座建筑,而是在拆除了基督教象征的祭坛、圣像、洗礼堂和描绘圣经故事的彩色马赛克后,添加了具有伊斯兰教特色的壁画和装饰,以及四个宣礼塔和一个用来指引祈祷方向的壁龛(qibla)。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们为这座拜占庭建筑的恢宏和精美所深深折服,以至于此后很多建筑都借鉴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样式,比如土耳其现今的国家清真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以及苏莱曼尼耶清真寺和奇力克阿里帕夏建筑群等。
圣索菲亚大教堂巨大的、似乎悬浮在空中的穹顶在历史上引起了许多艺术史学家、建筑师和数学家的兴趣,因为穹顶的建成不仅仅是工程学的奇迹,更包含了古代数学和几何研究的成果。除了穹顶和内部空间,圣索菲亚大教堂还在绘画和雕塑艺术、几何造型、建筑技术和材料应用方面展现出超越时代的奇迹。从现今留存的基督教时期的马赛克壁画中,就能够看出其装饰的富丽堂皇和艺术气息。大多数马赛克壁画完成于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而它们中的大多数在1204年十字军入侵后被运送到威尼斯。此外,圣索菲亚大教堂地板所采用的大理石、用砂和陶片混合而成的“罗马混凝土”等材料,无不体现了古代建筑师和工程师的智慧。
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历史上曾经多次改头换面,如今又从博物馆成为清真寺。纵观这样一座跨越了1500年历史的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不仅是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受害者,也在一次次战火的洗礼中遭到破坏并屡次重建。现代研究者已经发现,与最初的建筑相比,穹顶的曲率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偏移。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已成为现代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必要概念,对古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也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随着世界很多地区对新建筑和空间需求的不断增加,无数已经存在的古建筑——包括那些具有历史和美学价值的世界遗产,仍然具有充分的潜力成为现代城乡景观,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