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个好友组团回村建房子,耗时5年,花光1200万:放弃大白墙,改小落地窗
作者: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5年前,3个从村里走出去的新城里人又回来了,盘下了村里最高处的一座老宅。
村里人总觉得他们有些奇怪:比他们晚建房的人都住进了新房。这里却还是一片工地?
维持了一两年时间的框架结构
就连他们自己请来的设计师都开始有些着急:两三年前画的图纸,眼看着白墙落地窗的风格在行业里已经遍地都是,怎么房子还没开始装玻璃?
为此,对自己要求极高的设计师又主动花了2个月时间,出了一套全新的方案:给白墙改色,把窗户缩小聚焦······
第一版白墙、大面积落地窗设计稿
3个房主却显得不紧不慢:‘我们三个人在老家都没房子,就想在村里建栋房,周末有个能回去的地方。每个细节慢慢抠,慢一点也没关系。’
终于,在今年正月,里光村多了一栋美学设计感十足的建筑。房子建筑面积1300多平,只做了12个房间,刚好是能容纳两三个家庭周末度假的尺度。
和村内其他自建房长得都不一样,房间如积木般错落排列,墙色是饱和度偏低的莫兰迪落日黄;窗户也开得相当克制,只把最美的风景引入室内。
♯01
人到中年总想回到山里建栋房
记忆中的家乡很美:有古廊桥,有畲族村落
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源视觉中国)
‘六七岁时,我就跟着父母搬到了镇上。之前读书填志愿,我填了林业,因为很喜欢山里的树木和花草。但我爸听说这个专业分配的工作地点很偏,很难找对象,硬是让我改成了学计算机。’
任平生是泰顺县本地人,已到不惑之年。就像所有小镇青年所憧憬的那样,后来的他在市区里完成了安家立业,娶妻生子的步骤。
以前的他,热衷于走318川藏线,去新疆、去云南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但去的地方多了,他反而更加怀念故乡的小桥流水。
20多年过去了。让他没想到的是,想在山里有个归宿的愿望,却变得越发强烈。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相识多年的两个老同学——老叶和老何。年龄、经历相仿,再加上老家又都在同一个县,三人一拍即合。
村里的荷花池和老房子
每到周末,他们就去到山里选址。几乎走遍了泰顺的每个山头。
第一次来到里光村,任平生就爱上这个传统的畲族村落。整个村子的房屋都围绕着中心的荷花池而建,一排是传统老木屋,一排是新建的畲族白房子,秩序井然。
老屋门楼
若是从高空俯瞰,村子就像是一个月亮湾,而他们要看的老房子就在月亮湾的顶端。
老屋整体比整个村落高出十几米:背靠青山,伴山而居。向后是幽静的竹林,向前可俯瞰整个村落,还能听到村内的鸡鸣犬吠。既有遗世独立之感,又不失烟火气。
据说抗日战争时期省立英士大学南迁,大学的分部还借用过这座民宅办学,有‘泰顺的西南联大’之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朋友商量之后,他们决定一起盘下这座老宅,建一栋自己理想中的房子。
这样一来,每到周末或是节假日,他们就能回山里,有一个地方能自住,也能和朋友们小聚。
♯ 02
上山找树,下溪觅石
在夯土墙外起新屋
在半山腰上建房,想要运输建材,还得自己修一条公路上来。
再加上老房子破败得已经有些严重,是修旧如旧?还是推倒重建?对三人而言,也是一个难点。
他们最终决定只保留老屋最具特色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再建新房,确保居住的舒适性。
任平生经常和同学一起找原料的山坡和小溪
在建房之初,三人就做好了院子里应该‘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设想。
只要有空,他们便跑到村子附近的山上去找可以移植的树:春天山上的野樱花开得很美,夏天桃树上结满了果,秋天山上的柿子树红了一大片······
亲自动手给草坪铺石径
如果没往山上跑的话,那也有可能是挽起了裤腿,在里光溪里找石头。草坪里的隐藏石阶,壁炉下的艺术支架,都是他们从溪里或是外地淘来的。
这边少了一棵树,或是那边一块石头没到位,都会耽误施工的进程。
第一版设计的白墙
就连设计师都没想到,建造的过程会这么漫长。两三年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自己的设计,越发觉得不够满意。
改色、改小窗户之后的房屋全貌
于是,已经刷好的白墙被重新粉刷,变成了莫兰迪色系的落日黄。
专门给整面落地窗留出的框架上又新增了钢结构,不再大包大揽整面窗的风景,而是只把最美的画面框选出来。
从选址到房屋软装完毕,整整花了5年的时间。
三个人都是工作日在城里忙自己的本职工作,周末或是节假日才会回村监工。
不过任平生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负担,恰恰相反,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就是:‘隐入山野常有闲,且拥残酒坐空山。’
从此,这座山中小院便有一个正式的名字——‘空山隐’。
♯ 03
耗时5年
造12亩山水田园
整个空山隐占地12亩,但只有2亩用来盖房。
‘隐’的概念,从入户的混凝土门洞就已经开始延伸:用质朴的灰色、裸露的钢筋水泥质感打底,先把人的视野期待降低。
等你再往里走,视线才会变得开阔、明亮起来:
眼前1400平的草甸院落、背后的辽阔青山,让绿意占满整个眼球。紧接着视线顺着巨大的山石铺就的小径,延展到主楼。
名为 ‘在野酒居’的前厅吧台
房子主体结构主张删繁就简,底部却并不排斥了老屋的复杂元素。
推开前厅的一扇旋转木门,你还来不及感叹:木门最大的一块门板,竟然是一块老旧的高门槛?
紧接着,你又会发现老房子的几堵夯土半墙,竟然被包裹在了透明玻璃房里。
在室内踱步,眼睛感受到的是明媚阳光洒进室内,带来的光影变化。坐在柔软的沙发上,手摸到的是夯土墙的粗砾质感。
前厅后门直通老门楼,原本的门楼连带着旁边的柿子树也一并保留了下来。
绿意太多,也难免产生视觉疲惫感?所以房屋与草坪之间,用水池隔开,做成了流水合院。
穿行在空山隐的不同空间之内,人是会有时空穿越感的。刚刚走过曲水流觞的老门楼,紧接着又来到了设计感十足的洞穴风走廊。
为了给原生的树木留出向上生长的空间,原本要封顶的墙面也被凿出一个圆洞,却意外地有设计感。
通往二楼和三楼房间的,与其说是楼梯,不如说是艺术回廊:干净的色彩,搭配几何形状的扶梯。在楼梯转角处,主人还特意摆放了手工绘制的装饰画。
几乎是一步一景,要想弄清楚每个物件的来历,行走的速度就会自然而然地放慢下来。
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性格:
走进2楼的‘日夕’,你可以开着音响,赤着脚在房间内跳舞;也可以在靠窗的浴缸前泡着澡,独赏一片山景。无论如何,身体总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最舒适的状态。
房间取景也不再局限一整面的玻璃窗;而是换成素雅的墙面,只留出最好看的一部分‘取景框’,颇有中式山水画里留白的意境。
当然,取景框也不是越小越好。你只需躺在三楼的东面房间的床上,就能欣赏村子里的整片荷塘。
每一层楼都设计了独立的露台。这样哪怕来聚会的客人很多,也都能有自己和朋友独处的空间。
3楼露台上去年才种下的老桃树,今年就已经结了不少果儿。就连卖树给他们的大姐都不知道,这棵老树到底有多少年生了,可能是20年?也可能是30年?
挑空的泳池则被设计在了‘房顶’:背靠竹林,前方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池。
当然,走在村子里的人,也能远远地看见上面这一汪蓝色的水池。所以,这里既是观景台,也是村内独特的风景所在。
♯04
租10亩梯田还原乡愁
留一栋老楼建书院
为了纪念旧址的英士大学,空山隐中保留得相对完好的一栋土屋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做成了 ‘守拙书院’。
书院的名字藏在一楼和二楼的楼梯之间,只有开灯时才能看见。
推开喀吱作响的老木门,扑面而来的便是飘满整个书院的老木头清香。
四面夯土墙全部保留原状,只在外层喷上了固砂剂防止掉沙。因为老房子整体单层层高比较矮小,所以中间的楼层楼板被打通,做成了LOFT房型。
上下两层楼都被顶天立地的书架占满。当地图书馆还特意流转了10000册藏书给书院。任平生挑选出8000册收纳其中。
顶层的墙面整体抬高了十几公分,向外再延伸做出一个露台。既解决了空间上的压迫感,又多了一处可以休息的空间。
书院旁边还单独设置了一个中式茶室,熏黑的墙面,配上夯土小窗、煤油灯盏。独自一人饮茶,是寂静恬淡;两人煮茶对酌,热闹之外又多了一分风雅之感。
老家不仅仅有书、有茶,还应该有劳作的记忆,丰收的喜悦。
于是,他们租下了书院旁边的10亩梯田,耕种时不施农药,不打除草剂。春天可以带着孩子们去田里插秧,秋天收割一片金黄。
自从有了这几亩地,三家人平时吃的有机大米都来自这里。就连有朋友或是老同学来了,也能拿一些大米当伴手礼带回去。
♯05
山里的日子
缓慢又美好
虽说房子建在村子里,但从不缺少热闹的时刻。不管是周末还是逢年过节,都会有朋友、老同学专门赶来度假。
每次来的朋友一多,任平生准会端出自己的宝贝炉子,煲上一锅砂锅老鸭汤。再把荷花池旁边的人家请上来,现场煎薄饼,在自己家门口露营、吃饭、放电影。
三个人都喜欢这样热闹的场景。经常有房间闲置的空山隐索性开放成了民宿。
还没正式对外营业,12间客房就经常是满房的状态。来过一次的朋友基本上都成了自来水,在朋友圈里自发地做起了宣传。
就连本村、本县的人都会叫上朋友们过来参观:‘我们里光村建了一家很漂亮的民宿,有时间一定要带你转转!’
不知不觉之间,空山隐成了里光村的一个必打卡景点。
每年夏天,葡萄园、猕猴桃园内也溢满了阳光还有水果的甜香。村里来的人变多了,以前佛系开门的农家乐都恢复正常营业了。
不过,村子里的生活节奏并没有因此改变。畲族老奶奶们依旧拖两个小板凳,放在自己家门口坐着闲聊。
十几亩的荷花池全部盛放·····过去时光,在缓慢的发展步调里保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想必,为空山隐而来的人,在回去时一定也会爱上它所在的这座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