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人卖吊牌毛利率达93% 质量问题频发涉嫌财务造假

南极人卖吊牌毛利率达93% 质量问题频发涉嫌财务造假
2021年01月20日 10:01 新浪时尚

  央广网北京1月19日消息(记者 苗雁)近期,南极电商(002127)股价出现大幅波动。一方面是因其卷入财务造假风波,另一方面是因市场对其“卖吊牌”商业模式的质疑。

  日前,南极电商进行了一系列动作,譬如披露澄清公告、发布回购计划,这些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南极电商股价的反弹,但悬在南极电商头上的造假“乌云”并没有完全散去。

  针对市场对南极电商的质疑,证监会发言人高莉15日表示,已在第一时间将南极电商公司的股票交易纳入到重点监控范围。在日常监管中,深交所对南极电商的经营模式,业绩真实性高度关注,2017年到2019年对年报重点审核,以及对关联交易、重大投资、闲置资金理财的问询。

  “证监会将坚决落实零容忍要求,紧盯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一旦发现,将严格查处。”高莉强调。

  开年股价闪崩 深陷“财务造假”疑云

  2021年开年的两个交易日,南极电商股价闪崩。1月4日,其以跌停板收尾;1月5日,再度下滑9.91%,市值也跌破300亿元。

  看似突然的股价闪崩,或与兴业证券2019年发布的一份《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界定和识别》报告有关。

  在这份报告中,关于“体外循环造假的识别”段落里,列举了“XX电商”的案例,并提出六大疑点,分别是:净利润非常高而无明显壁垒、无明显的竞争对手、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应收账款)、经营规模翻倍增长的同时员工数量下降、供应商和客户高度重叠。

  由于和南极电商的情况吻合,被市场普遍解读为,该“XX电商”指的就是南极电商。

  为了打消大家对公司财务数据的质疑,1月5日,南极电商董事长张玉祥在券商电话会中表示,“公司账面资金充足,并将推出公司史上最高的回购计划。”1月7日晚,南极电商发布公告称,公司将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回购部分股份,并表示,“回购总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7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5元/股”。

  然而,这种股票回购的方式,并未有效的安抚股民情绪。1月6日,南极电商股价大跌6%。截至1月12日收盘,南极电商股价再度跌停,报收9.23元/股。

  12日当晚,南极电商发布《关于媒体报道的澄清公告》表示,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授权生产商提供品牌授权、供应链服务等综合服务,品牌综合服务业务主要成本构成为采购的辅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因此毛利率较高。

 (截图自南极电商公告) (截图自南极电商公告)

  随后,13日,南极电商又针对“网上流传的质疑公司体外循环造假的PPT,后被多家第三方自媒体转载”一事,发布澄清公告。

  南极电商表示,IP授权业务本身壁垒较低,但拥有持续成功的IP壁垒很高。公司2020年总GMV销售额已突破400亿元。南极电商还称,IP授权业务均为轻资产模式;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员工数量和薪酬在增长;生产商与经销商存在重叠,多为前店后厂模式;销项税率为6%,第三方论述计算逻辑有误;董事长质押比例占总股本的8.17%,公司每一笔销售都发生在各大电商平台,所有数据都截取自电商平台官方数据,真实、可靠、可溯源。

  澄清公告发布后,南极电商股价连续三日反弹,截至1月15日收盘,股价收报10.48元。而在昨日(18日)收盘时,股价报9.74元,总市值239.10亿元。南极电商的这些动作,虽在一定程度上使股价有所反弹,但并未将其带离财务造假的疑云。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面对重重疑点南极电商已发布公告澄清,但其品牌形象或已受到较大冲击。

  1月18日,央广网记者就相关问题致电南极电商股份有限公司,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万物皆可南极人 授权模式“品控”堪忧

  公开资料显示,南极电商前身是南极人,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上海,是A股上市公司,靠保暖内衣打响了品牌知名度。

  2012年,南极人取消生产和销售端自营环节,转而做起品牌授权,并更名为南极电商,后一度被称为“吊牌之王”。也就是说,南极人把品牌授权给“生产端+销售端”的数千家供应商和经销商,利用品牌赋能实现巨额创收。

 (截图自淘宝平台) (截图自淘宝平台)

  央广网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南极人”发现,内衣早已不是它的全部产品。在各种旗舰店、专卖店、直营店等等,经营范围甚广,吃穿用一应俱全。可见,我们现在买到的各种“南极人”产品,早已不再是原来的“南极人”了。

  在2020年半年报中,南极电商称自己以电商渠道为主,用品牌授权和产业链服务力争打造世界级消费品巨头。去年上半年,其品牌在各电商渠道合计约有10万个产品链接,在各电商渠道可统计的GMV达143.78亿元,同比增长30.94%。

(截图自南极电商2019年年报)(截图自南极电商2019年年报)

  同时,在南极电商发布的2019年年度报告中,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为39.07亿元,同比增长16.52%。而在营业收入构成中,31.76%为品牌综合服务业务,金额约为12.4亿元;1.68%为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金额约0.65亿元。品牌授权相关营收合计约为13亿元,因而被业内称为靠“卖商标”一年收入13亿元。

  该报告还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合作供应商总数为1113家,合作经销商总数为4513家,授权店铺5800家。显然,南极电商依靠这种商业模式不仅扩大了规模,还为企业赚到可观的收益,那这种模式是否能够长久呢?

  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周伟光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极人品牌比较深入人心,其自知在产品开发与创新、渠道等方面竞争优势不足,因而开展品牌授权模式。这种模式已被西方发达国家验证过,是完全可行的,譬如希尔顿酒店就是如此。南极人如果在这方面管理恰当,产品把控到位,这种商业模式是可以长久下去的。

  值得注意的是,南极电商并未很好的注重“品控”。在过去几年中,其产品质量问题频频发生。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仅2018年一年,就有14次登上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名单,主要涉及蚕丝被、内衣、棉服、童装、电推剪、卷发器、按摩棒等多种产品。

  2019年,南极人品牌男鞋再次抽检不合格。去年7月6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通报商标为“南极人”的彩棉和服三件套、婴幼儿内衣存在绳带不合格问题。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南极人”的投诉量也高达上百条。

  除此之外,据天眼查显示,2019年以来,林心如、关晓彤、张若昀等明星将南极电商告上法庭,案由皆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另外,南极电商还涉及侵害商标权纠纷、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肖像权纠纷、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等案件。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南极人若在品牌授权模式下管控不了质量,最终只能透支品牌价值,导致品牌口碑和产品品质的下滑。

  对此,周伟光建议,首先,南极人应该对授权对象精挑细选,保证合作商的品牌诚信以及产品质量,即使不能远名四方,但至少不能损害品牌形象。其次,需要对授权产品范围进行界定,不能盲目授权,合理的关联性产品能让消费者产生联想与信任。第三,需要对授权企业产品经营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出现经营偏差,一旦发现问题,即刻启动相应处理机制,杜绝危害品牌的事情发生。

南极电商南极人

热门推荐

精彩视频

产业资讯

明星公告栏

精彩原创

高清美图

专题策划

风向标

我爱试用

秀场库

化妆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