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尚25年 | 吴海燕: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时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时尚25年 | 吴海燕: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时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2022年06月06日 15:05 新浪时尚
  从1997年第一届中国国际时装周创办至今,中国国际时装周和中国时尚一起走过了25个年头。在此背景下,新浪时尚联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国际时装周发起话题#中国时尚25年#,与大家共同见证中国时尚行业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服装的供应链趋于成熟,到1994年,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服装出口国。1997年,首届中国服装设计博览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前身,3年后,由于国际品牌和海外设计师的参与,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时装周”。至此,“中国设计”开始向“中国制造”迈进,中国服装设计从服装加工中剥离出来,第一批优秀中国服装设计师代表正式被推至台前。

  回顾中国时尚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国服装设计师们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来与大家分享25年前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时装周的经历。

吴海燕吴海燕

  吴海燕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纺织服装研究院院长,第5届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第1届、第2届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获得者,她还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出场服装整合设计师。在与新浪时尚的对话中,她回忆并感慨道,从1997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开始,才真正有了中国时尚开始和国际接轨的感觉,开始懂得如何用服装来表达艺术与品味,而不是一味地夸张。

  在谈到中国时尚产业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在哪方面发力时,她提到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而人才的培养不应该仅停留在技术和知识层面,更应当注重思想和品质的培养。

  新浪时尚:您参加了1997年首届的中国国际时装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

  吴海燕:1997年的时候我在凯地做总设计师,所以我就拿着我们南方的丝绸到北京。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帮凯地建立了将近100个在全国各地的专卖店,所以到北京我就非常自信,因为我背后是有一家企业。

  新浪时尚:当时发布作品的主题是什么?设计灵感源自何处?

  吴海燕:发布会的题目叫“进化”。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这样所有的流程都非常规范。那个时候很多模特队不规范,表演不规范,但是我们所有的人也共同在往前进。在这个过程当中,进化是非常重要的、文明的进化、自然的进化,人类对世界认知的进化等等,所以我取了“进化”这个题目。

  最关键的是化妆,因为从来没人这样做过。脸上是画叶子,我想自然的进化,我用叶子在脸上的不同的部位化妆。头上当时想做一个头套,像雕塑一样,上面是金色的。所以我在脸上画的时候也是金色跟黑色一起画,1997年还没人这样做过。

  当时叫的吉米,提前两周跟他说我有个发布会,结果他发烧了,演出当天跟我说吴老师我啥也没做。我说怎么办,晚上要发布会了,后来不知道谁想到把宾馆里面的面粉拿来,说我们揉面粉吧。把面粉盖在头上像大饼一样,再用手去做雕塑,尖的拔出来。我说一定要有金粉,然后又去买金粉在头上一喷。哪知道这个效果非常好,李克瑜老师等很多专业人士在下面问:这个头套怎么装上去的?在中国当时是首次脸上化妆和头饰造型是这么做的。

  新浪时尚:作品发布后,收到的反馈是怎样的?

  吴海燕:当时发布会报纸上有登,我有一套衣服是完全不穿内衣,真丝透明做的,上面有刺绣。很多模特不愿意往台前走,她说衣服里边如果不穿内衣不行。我说这个“进化”是非常纯洁的,你们一定要往台前走。但所有人都不愿意走,那只能是从后往前走,到了远处再转身过来。当时我被称为“透视装第一人”、“化妆第一人”。

吴海燕“进化”系列吴海燕“进化”系列

  新浪时尚:获得“兄弟杯”首届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金奖,您的感受如何?

  吴海燕:中国服装设计师博览会完全是由着我们在进行想象,从1997年的那一届开始,让我对时尚有个非常大的理解,原来我都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的东西,但那一届一下子感觉到了有一种跟国际接轨的时尚信息,以及知道怎么去做,在成衣上如何来表达那种品味,而不是一味的去夸张,非常简单的一件衣服也可以有很大的品味跟艺术。

  93年我获得“兄弟杯”首届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作品大赛金奖,我觉得那个时候这个设计被别人承认了。大概多少年以后李欣老师告诉我说,当时的金奖其实不是你,但是英国的利兹大学跟日本来的评委坚决说我那个《鼎盛时代》是国际化的。我当时还不是很清楚他说只有讲民族的东西到世界上才是真正的能力,有你的风格,有特色。

  到了97年已经做了四年的发布会,对国际的时尚已经跟的非常紧了,所以那个发布会是设计师的一场真正的发布会,也让我感觉到已经开始融入了国际时尚的脉搏。

吴海燕“鼎盛时代”系列吴海燕“鼎盛时代”系列

  新浪时尚: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诞生,将第一批中国优秀服装设计师代表推到台前,那个时候会有压力吗?

  吴海燕:可能那个时候年轻吧,对我来说一点压力都没有。1997年那天晚上的晚会让我很感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所有人对我的一种信任,一个设计师跟企业合作的那种深度、广度。

  新浪时尚:您如何看待当时的中国时尚产业?您认为25年来中国时尚产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吴海燕:我觉得当时的中国时尚还没有完成完全形成,境遇、场地的构建当时是非常难的。因为企业都还在品牌构建的初期,没有真正达到时尚。1997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博览会上,设计师在前面冲,推动形成时尚的气氛。有了这个气息以后,时尚才能真正的扩散到全国。再加上时装周不断地进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时尚逐渐形成它的场域,形成它的体系,才会有一代又一代设计师出来。

  新浪时尚:面对国际时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不断加码,您认为中国品牌和中国设计师应如何应对?

  吴海燕:04年,我在巴黎的中国文化中心做了个发布会叫《东方印象》,是我们这代人的一个梦。后来我一直在思辩这件事,我也在很多场合说为什么要到那里去,时尚话语权为什么在巴黎不在中国。把中国的时尚产业能做的棒棒的时候,这个时候中国才真正的成为世界的话语中心。

  这个话语权可能要打造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才真正会落到中国,这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的稳定性,中国与世俱进的发达性,设计师的成长性的认知性,包括中国加工业如何从传统加工业到智能加工业等等。我觉得未来如果这一关能过的话,那中国真的可以成为世界的时尚中心。

吴海燕“东方印象”专场作品秀吴海燕“东方印象”专场作品秀

  新浪时尚:新中式、国潮的爆火,有人认为是商业营销对传统文化的消费,也有人认为是年轻人对国货和中国品牌的认同,您怎么看?

  吴海燕:我们一直在践行传统文化,因为我们这代人就是这样子。人就是不断的反思,反思当中来获得你是谁。你站在西方的时候来看中国,你是谁,在中国本土的时候看西方,你又是谁,这样反复的思辨,反复的来进行比较的时候,你就会得出很多的结论。

  新浪时尚:疫情之下催生的虚拟时尚、元宇宙概念目前在时尚行业势头很猛,您觉得争夺数字话语权会成为时尚发展的主要方向吗?

  吴海燕:艺术文化支撑我们生活的美学,而智能是让我们的品质更好。所以艺术与科技这两块,在未来它不会割裂,它永远是互相支撑的往前走,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新浪时尚:中国时尚扎根国际舞台,作为设计者,您觉得中国时尚产业未来还应该在哪方面发力?

  吴海燕:第一个人才非常重要,人才的培养,一代人思想的构建很重要,千万不能偏。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发展要有非常清晰的一个认知,要把自己放到全世界的位置上。你是谁,你的强大,你的文化,那种坚定人家才看得起你。所以人才培养不光是技术跟知识构建的培养,我觉得是一个思想更品质的培养。

  第二个技术智能这块是不能丢的,价值共享以及防御的未来新产力的一种构建,年轻设计师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跟专业知识。

精彩视频

时尚热搜

    产业资讯

    明星公告栏

    精彩原创

    高清美图

    专题策划

    风向标

    我爱试用

    秀场库

    化妆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