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秀都已经从想唱就唱到乘风破浪了 看来港姐选美真要凉

中国选秀都已经从想唱就唱到乘风破浪了 看来港姐选美真要凉
2020年08月27日 18:20 新浪时尚

  2020年,中国选秀已经从“想唱就唱”到“乘风破浪”了,而随着议论声水涨船高争议不断的港姐选美,看来是真要凉了?

  服装造型和场地牌面被评价像是“商场促销活动”、网络选拔的形式、穿泳装走秀评选的落俗审美…常被感叹一年不如一年的香港小姐毫无意外继续被唱衰。

2020《香港小姐》十强2020《香港小姐》十强
2020《香港小姐》十强2020《香港小姐》十强

  在诸多唱衰声中不难发现,当下大众对于《香港小姐》的欣赏,更愿意带着时代的滤镜,似乎只有在这群选手中捕捉到些许以往“诸神”时代的面孔,才值得称赞和惊叹。

  借用很早之前有关香港小姐的各种报道,常用到的有“黄金时代”、“巅峰时刻”……等等各种罗列总结那些从港姐中走出来的传奇女星。

香港小姐群像香港小姐群像

  的确,在过去的七十多年里,不论是容貌或者气质、作品还是成就,都从未重复也难以无法复制的港姐,珍稀程度莫过于“再无岁月可回首”这样文绉绉的感叹,因为她们在那个时代带来的影响力,连同她们本身,都是一种现象级存在。

  比如今年66岁的女演员赵雅芝,正是1973年港姐选拔中拿下第四名后,才得以进入演艺圈,以至于在此后几十年里成为大众视野、以及心目中的“白娘子”等等已经和赵雅芝这个名字融为一体的各种角色。

  因常常扮演古典女性角色,赵雅芝很长时间以来,也一直是媒体、观众心目中东方美的代表。

  1983年,刚满18岁的张曼玉在香港小姐选拔中拿下亚军,同年也代表香港远赴英国参加“世界小姐选美大赛”入选了前15名。有人曾将她香港小姐亚军的身份形容成她通向娱乐圈的门票,因为此后她在电影事业中一度被称为“最有前途的女星”。

  刚出道5年就参演了20部电影,迄今为止,张曼玉已经获得5届金像奖影后、4届金马奖影后、还囊括了国际三大节里的戛纳和柏林影后。

  同样以港片女演员身份被认知,还有在1987年参选港姐的邱淑贞,尽管因比赛期间陷入疑似整容的风波,但在退选后火速签约TVB,与梅艳芳、刘嘉玲、曾华倩、上山诗钠、吴君如、罗美薇、蓝洁瑛和张曼玉合称无线“九龙女”。据说,王晶在准决赛之前,就已经注意到这群佳丽,“能在电影圈走红的,只有一个邱淑贞”。

  除此之外,那些年港姐所成就的女星,还有蔡少芬、李嘉欣、钟楚红这些沉甸甸的名字。而后也因陈法蓉、袁咏仪、郭蔼明这些不仅相貌出众,才华和学历同样有分量的选手,而被称为港姐史册里的巅峰时期。

  成长背景、相貌特点、角色养成......每一个留在港姐辉煌史册里的名字,都在过去传统电视媒体的塑造下,逐年加重着她们独一无二的时代滤镜。在香港也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最能代表香港的,不是尖沙咀的钟楼,不是太平山的老衬亭,不是海洋公园,不是大富豪夜总会,而是香港小姐。”

1990年港姐冠亚季军合影1990年港姐冠亚季军合影

  那么如此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代表,为什么逐年黯淡无光?为什么渐渐变得毫无魅力可言?为什么沦为了大众口中的疲劳、甚至落俗审美?这与几十年来,互联网悄悄带火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等等荧幕媒介,观赏美的途径一下被拓宽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不无关系

  2004年11月,我国第一家专业视频网站——乐视网正式上线。如果以此做起点的话,我国视频行业的发展历程已有16年的时间。在视频网站崛起十几年的时间里,截至2019年8月从用户规模来看,爱奇艺、腾讯视频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均在1.5亿人之上。

  与此同时的十几年间,中国选秀也从“想唱就唱”到“乘风破浪”,缔造不同偶像的同时,也帮助大众进一步拓宽了多元化审美空间

  就比如从《超级女声》里走出的2005届冠军李宇春,她中性化、甚至男性化的装扮和表演风格,便是在争议声中爬行,才收获了同比例、甚至此后翻倍的收视率与流量。

  但也恰是这样带着“叛逆”的戏剧性审美,才让十五年前的年轻人得以借此在网络中表达他们想要、却也不敢张口诉求的开放性审美。或许这场选秀、这个城市、这个国家,曾经有过不止一个李宇春,但她最终的出现也却是是通过选秀才得以从素人成长为偶像,她背后所代表的的文化审美才得以从小众到台前。

  又或者将时间拉近,中国选秀从“卫视制造”变成了“互联网制造”,也完成了从独立艺人到偶像团体的转变。在2018年的女团选秀《创造101》结束后,或许记住每一个成团队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一定会记得有一个从形象到谈吐都在众多选手中独树一帜的选手“菊姐”——王菊。

  她有着不同于以往选秀审美中白瘦美的外在条件,并在节目中表示坚持美黑不瘦身,同时还公开表示要重新定义中国女团。也在表演中完全不同于其他选手的甜美可爱,而是在公演里真实呈现自己的霸气和狂野。

  从性别到肤色、身材,十几年来的中国选秀对荧幕审美的改变,既带有年轻的开放性,也似乎带着一种冲击性。而这种改变也从未试图停下过脚步,今年由芒果TV推出的女团成长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召集了30位1990年之前出生的女艺人,通过训练和考核,最终选出5位成员组成女团。至此,从独立艺人到偶像团体的转变还没有稳下阵脚来,有关中国女团的定义似乎又要被“30+”这样的年龄话题重新定义了。

  十几年来审美趋势一直从电视到网络、从独立艺人到偶像团体选秀中被强行进行了一次又次的开放式改变,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的《香港小姐》,倘若在传统审美的语境中再也无法出现更加倾国倾城的美貌,那么她的审美疲累、甚至落俗,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发展结果。

  而在时装行业,同样存在诸多由于没能及时适应多元化审美,而处处壁垒惨遭淘汰的例子。比如近几年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简称维密),就同时面临着市场和口碑的双重围堵。

  几十年来,不论是维密秀场、还是品牌广告中的模特,一直是穿着单薄内衣、身体极瘦的单一体型标准,但随着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个人和团体带动下的多样性审美,维密也开始暴露出自身的弊端。消费者不再崇拜穿着内衣的极瘦女性,而是要求更多样化、更包容、更能引起共鸣的模特。

  而公司高管有关变性模特的不当言论,也让维密在这个审美多元化、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再一次失去的话语权和解释权。

  维密创始人Leslie Wexner的左右手,Ed Razek在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表示“维密是一档娱乐节目,不应该让变性人出现在其中”。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Razek一直在推动维密的性感形象。

  他的言论引发行业内诸多反抗的声音,卡莉·克劳斯(Karlie Kloss)等模特离开了该品牌,歌手哈尔西(Halsey)在2018年的时装表演中也曾公开指责该公司缺乏多样性。

  尽管此后维密也采取了相当多次的自救行为,譬如签约变性模特Valentina Sampaio、邀请穿着14码衣服的大码模特参与品牌广告大片拍摄。。。。。。又或者在中国启用杨幂、周冬雨代担任代言人等等措施,但都难改品牌多年来来自市场和口碑的旧疾。当然更多的挑战,还有来自年轻的内衣品牌,从多样性、包容性、价格优势等方面带来的外部挑战。

  比如 Rihanna的个人内衣品牌Savage X Fenty,首先在尺寸上就实现了多元化,不论平坦还是丰腴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尺码;其次还启用不同肤色、身材、尺码的模特儿为品牌拍摄形象大片。

  又或者是创立于2013年的新兴内衣品牌 Third Love, 也因多元化、包容性、拥抱女性的品牌理念,收获越来越多的市场关注。

Third LoveThird Love

  《香港小姐》的几十年辉煌、中国选秀在十几年光阴似箭......它们和维秘内衣秀的展示舞台一起,像是在上演这一场有关时代的接力赛,一程紧接着一程。

  关于美这件事,有很多文学甚至哲学角度的解释,但简单从视觉上看,每个人都会承认,这个时代的美已经完全变了个模样。以往的传统美并没有错,在带着时代滤镜的前提下,她们依然是未迟暮的美人、为落幕的传奇。但她们或许应该和“选美”这个词一起留在属于她们的那个时代。

  因为美始终不需要也不应该被选拔,那些身处大众标准以外的个体、或者团体,也同样一向合理。

香港小姐

精彩视频

产业资讯

明星公告栏

精彩原创

高清美图

专题策划

风向标

我爱试用

秀场库

化妆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