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屏幕线上观赏时装秀,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俨然要成为一种常态,或者说几近“疲态”。没有人可以否认,秀场前排端坐前的航班和梳妆等等为观赏美所带来的仪式感,实在难以撼动。
直到北京时间1月21日晚21:30分,在LOUIS VUITTON男装艺术总监Virgil Abloh为品牌带来的第六个男装系列中,这一刻让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只是奢侈品牌通过服饰而带来的高品质生活,而是与走上秀场客串模特的明星艺术家们同时讲述着同一个声音——没有一个角色应该被定义。
短暂的预热概念短片结束后,黑人歌手Saul Williams的独白和一段滑冰表演为时装秀拉开了帷幕。空旷寂静的拱门下音乐人Saul Williams提着银色出行箱走出来。
黑色毛呢外套上的纽扣变成了飞机的形态,想必除了品牌本身旅行的概念,在这场男装秀中更隐含着不同来处的文化和规范正在交汇融合。
这次男装秀在巴黎网球俱乐部 Tennis Club de Paris举办,社交隔离必然会给予屏幕前观者们这样的心理暗示:这是一场没有观众的时装秀。
而当镜头中的长椅上出现了正在私语的男女,模特们穿着新一季男装在网球聚乐部里手拿咖啡报纸,在这里踱步、瘫坐、交谈等等时,预示着这场男装秀所谈论的主角,正是那些熟悉生活场景里被明确标注着各种职业身份的芸芸众生。
官方新闻稿中的第一句话是“你长大后想做什么?”脱口而出的一定是艺术家、销售员、建筑师……早从童年时期我们便将梦想人格化,形成一个个鲜明的典型。这些正是我们所熟知的社会生活里的常见角色,不同角色所穿着各自具有身份标示的制服,以上在秀场中正在发生的,也是符合他们身份标识的日常活动,我们的大脑早已经过了潜移默化的训练,得以很快从头到脚勾勒出任何一个角色的着装形象和生活习惯。
生活化的行走步伐带领着各种制服、以及符合各自期待的生活着装原型,帮助我们追根溯源着长此以往的悖论。
时尚行业截至现在一直在做的,大多依然是在生产工业里遵循这套规则去制造各种制服套装,只为了让你看起来像是某种职业范围内。
只是这一切太过固化,甚至已经在很长时间形成了某种偏见。因此Virgil Abloh 在此想探究的,便是陈旧的社会规范在多数派心理中所植入的那些先入为主的无意识偏见。用笔者话讲便是——倘若有一天,程序员在工作时间换下格子衫穿上自己喜欢的服饰时,请不要诧异、更不要责备,任何情况下他都不应该被剥夺自己下意识的喜好。若某位艺术家不符合我们脑中固有的艺术家形象,难道她/他就算不上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吗?同样,对于不同种族、性别、性取向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场秀仿佛在告诉我们,宽容有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举措,而应是本能。
这种对一切固化传统的意识敢于质疑的态度,从Virgil Abloh身上并不少见。2019年6 月 10 日,Virgil Abloh 首场个人艺术展览“Figures of Speech”在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开幕。来到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除了巨幅海报之外,还有一面写着“QUESTION EVERYTHING”的黑色旗帜在风中高高飘扬。这面印着自己座右铭的旗帜作为对公众开放的展览的一部分,就明确传递来 Virgil Abloh 对设计的态度。
这种质疑,在正襟危坐的黑色、灰色中夹杂着夺目的鲜红和翠绿时,就不难被感受到,当代人已经在各种文化规范里,所产生过矛盾与紧张已经不止一次。
在这场秀中,观念艺术家Lawrence Weiner通过一系列装置讲述了这些从童年的神话中所诞生的标志性话语:“You can always tell a book by its cover”(以貌取人通常很合理), “Arriving at the same place at the same time”(在同一时间抵达同一地点), 这些被过分固化、也被过分神话的话语在服饰袖标、包袋等等时装细节处留下痕迹,以表达一种激进的革新态度。
在LOUIS VUITTON 2021男装秀直播进行到一半时,连贯的镜头呈现着表演者穿着同一套时装分别出现在巴黎秀场和瑞士山间。这源自James Baldwin于1953年所发表的散文《Stranger in the Village》(村庄里的陌生人),身为非裔美国人的作者Baldwin描绘了自己于1950年代在瑞士山区村庄洛伊克巴德作为当地唯一有色人种的经历,并将其与在美国的生活相对照。实质上,散文所呈现的是一个人仅因外表不同、陌生而受到特别关注,甚至排挤的经历。
基于打破陈旧的人造概念初衷,我们便可以在Virgil Abloh本季多种打破与融合的设计手法里,理解时装创意的本质,不仅仅只是追求更好品质的生活,而是在规范不变的同时改写价值内涵。
就如象征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的服饰元素,与高级成衣的融合,而LOUIS VUITTON的经典monogram印花也贯穿其中。
此外,同样可以与高级成衣融为一体的,还有服饰上立体的花卉和建筑。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曼哈顿等世界各地的地标建筑,都被穿着在模特身上。
原本依赖宽肩、廓形来体现男性力量的秋冬衣物,也在刻意被无限延长到及地的程度,一改以往风衣、正装所被理解的“正确模样”。
黑色、格纹等等肯特面料百褶裙被不经意地安排在男士下装上,与其在这里为男性的性别流动而重申,倒不如思考一下在肯特布上织出方格花纹,难道肯特布就不再属于加纳,方格花纹就不再属于苏格兰了吗?
回归到那句最初的质疑“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我们大脑中第一时间闪现的,除了各种职业名称,随之而来的就是烙印在这些职业之外的各种人物形象,漫长的时间长河里我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它成为常态,但今天我们就要意识到,我们还有更多可能性不应被磨灭。
这也在告诉我们,比看时装更要的,更是看到“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