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有“精英感”的穿衣,穿的其实是一份“专业感”

所谓有“精英感”的穿衣,穿的其实是一份“专业感”
2022年01月21日 06:10 新浪时尚

  转载自:海报时尚

  原标题:所谓有“精英感”的穿衣,穿的其实是一份“专业感”

  精英女穿搭,我们聊过不少,但大多围绕着“如何穿得像个‘精英’”这个思路讲。

  今天想换一个角度,聊聊所谓的“精英感”,到底迷人在哪儿?

  要按编辑说,精英女性身上那种笃定且潇洒的姿态,源于她们由头脑沁入灵魂的专业。

  举个例子🌰时尚与艺文圈公认的精英女Joan Didion:

  大家谈Didion穿衣,经常会提到她曾在《VOGUE》工作过,并试图解读这是她时髦的重要理由之一。事实上,Didion被问到这段经历时,印象最深的并不是谁教会了她穿衣,而是那位在《VOGUE》工作三十多年的资深编辑Allene Talmey教会她使用动词,以及如何让文字精准、有效。

  关于这部分采访,可以在《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书中找到,Didion讲自己在《VOGUE》学到的:“在一段八行的图说中,所有的元素都必须有用,每个词语,每个逗号。”翻译一下就是,杂志版面有限,对于重要却无需过度描述的文字,要提炼至最关键与准确的信息。

  中译版《论自尊》,收录在《向伯利恒跋涉》这本书里

  而她做编辑时为《VOGUE》写的文章,也跟时尚八竿子打不着,是关于自我与自尊的讨论。比如文中提到“接电话,当对方提出要求,自己无法做到回绝别人又不深陷自责时”,她写道:“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而活的状态,回归自我,就要靠自尊的非凡伟力”,这段文字现在听来仍觉受用。

  而让时尚圈津津乐道的针织裙、套头毛衣,也是她为了应对突然而至的出差准备的(除了虚构类小说,Joan Didion定期为杂志报刊提供评论性文章,经常要以记者身份外出采访)。针织类单品不仅穿起来舒适、方便,这种不过分讲究的打扮,也容易让受访者感觉放松。后来反而成为她的风格密码,被视作一种“知识分子”式的穿衣模板。

  下面这幕画面你们有印象吗?美剧《继承之战》里,想要写Logan Roy老爷子传记、而跟家族“边缘人”Greg约谈的那位作家👇

  相较于Joan Didion松弛轻便的风格,这位传记作家的着装,似乎更符合大众定义下的精英审美:剪裁合身的藏青色细条纹外套,内搭精细的灰色羊毛衫,色调一致的竖条纹围巾在领口浅浅系一个结,以及一副看起来戴了许多年的眼镜,无不透露出冷静、条理与专业。

  同样是作家及记者,同样给人专业、精英的印象,为什么两人的装扮会差那么多?这是由于特定的情景、记者的身份以及受访者身份等许多因素综合决定的:年轻时的Didion经常深入探访旧金山老城中的“垮掉一代”,而年资深厚的传记作家,面对的是行业中最著名、富有的那群人,自然从品牌、质感到穿搭方式都不同。

  所以我们说,精英感并不是由某个牌子、或某几件单品堆砌起来的,而是服务于自己的职业与专业,自然而然形成的。

  比如我们之前文章里提过、很有“新闻女性气质”的Vanessa Friedman👇

  毕业于“常春藤联盟成员”普林斯顿大学的她,职业生涯之初就作为自由时尚评论员,定期为《金融时报》、《纽约客》、《名利场》、《VOGUE》等撰稿。在正式成为《纽约时报》时尚编辑及首席时尚评论家之前,Friedman还曾就职《金融时报》,是这份创立于1888年的报纸唯二给过“时尚编辑”头衔的编辑之一。

  这位“科班”出身、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本身就带有几分学究气质。但身处时尚行业,Friedman总是让她的着装在保持专业的同时,留一处“点睛”,有时是一对闪闪发光的耳环,有时是不经意露出的印花,是一种职业而不无趣的穿衣理念。

  另一位拿到《金融时报》时尚编辑offer的,是Jo Ellison👇

  咱们之前专门为她写过一篇。

  正如之前那篇文章里说过的“每一件单品在她身上都有作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是为了快速记下看秀细节;低跟或平底鞋靴,是为了匆忙赶往下一个秀场时更加高效;“从记事起就偏爱”的男装外套,不仅穿着方便、洒脱,同时让她自带一种无关性别的专业姿态。

  相较于这些业内前辈,《RIKA》杂志时装总监及顾问Alexandra Carl,用大胆廓形与出位单品,也能带来职业感与实穿性并存的务实搭配。

  这群由作家、记者、编辑组成的女知识分子团队,她们爱穿的衣服,也适合大多数职场女性。却在风格上更加笃定,知道什么样的单品能够表达自己,而不会为了“他人的期待”仿照某种流行的穿搭。即便是当季新款,选的也是能融入她们风格体系的单品,不会偏差太多。这大概也是一种浅层次的“自尊”的体现吧。

  虽然不绝对、但如果在时装周外碰见衣着“简朴”却走路带风的女士,多半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厉害角色:她们要么是工作数十年的资深编辑,要么是不屑于跟年轻人抢风头的老牌买手。

  因为会选择设计感单品的人,对“时髦”还是有执念的(经常发生在“新手”身上),希望自己的精心装扮被别人看到(这也没错)。而会挑选剪裁合身、好质感单品的人,多半在购买前已经考虑好工作与生活场景,选的是一件要经常穿的衣服。

  比如,一件看似“平平无奇”的毛呢外套。

  但它极有可能是一件Armani品牌的,简单而富有力量。

  或是一件经久不衰的Max Mara大衣,衣身上的每一根线条,都为优雅而舒展的穿着体验提供辅助。

  这也是一种设计上的“专业性”。

  有一种说法是,当你穿着一件个性鲜明的外套,人们看到的是衣服,而不是你。尤其是大衣,因为面积大,几乎可以左右整个人的气质。

  

  前面提到过,无论是作家还是编辑,几乎都要同时担任记者的角色。在采访时如何快速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让她们感觉放松,从衣着出发是个好主意。

  当西装的棱角太过犀利的时候,一件能让人“放下戒备”的针织衫,可以让你与受访者的心都跟着柔软下来。

  针织单品虽不是最强势的,但绝对是最有表情的。比如,当Vanessa Friedman穿着细织针织衫,将认真准备的资料在桌上一应铺开,目光温和而坚定地望着你时,你大概也很难拒绝她的提问吧?

  针织衫也是女作家们最爱的单品,通常是出于舒适考虑。因为她们大部分时间待在书房写稿,不想花费太多心思在衣着上,没有任何性别特征的纯色针织衫就挺合适。

  左上:Susan Sontag  右下:Francoise Sagan

  与她们爱穿的外套一样,针织衫也几乎都是基础款式。像Joan Didion、Susan Sontag等作家,忙着用心体验生活、用笔书写故事、谈论时代与艺术,哪有精力耗费在穿衣这件小事上呢。

  更现实一些的人物,例如Isabelle Huppert在《将来的事》中出演的哲学系教师。虽然也爱穿针织衫,但选择的范畴就要大许多,秋冬是厚实的杂色粗棒针毛衣。

  春夏则是轻薄的细织开衫,搭配白色休闲裤或是连衣裙,教养良好的女知识分子模样就出来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对他人和事物做出判断是人类的天性,通常第一印象就是一个人的外表。”

  这是时尚评论人Vanessa Friedman在采访中谈到的,她想要表达的,并不是肤浅的“以貌取人”,而是当你想要告诉别人你是谁的时候,需要有一些独属于你的标志性单品,或是某种搭配习惯,甚至是发型、香味。

  例如,就算没有读过Joan Didion作品的人,谈及对她的印象,往往会提到针织裙、大墨镜。这就是一种Iconic元素。

  Alexandra Carl每次街拍都会变换不同的造型,唯独那副金丝边眼镜,像是她镶在她脸上的“半永久”,让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除了金丝边眼镜,有时Carl还会戴上存在感十足的大耳环。夸张的配饰与学究气质的眼镜造型碰撞,反而极凸显她的个性。所谓个性,不正是自我的一部分么。

  同样偏爱夸张耳饰的,还有Miuccia Prada!都是彩色宝石或枝型吊灯般的华丽耳环,有时候还要搭配项链。这位时尚圈最著名的女知识分子,真的在珠宝配饰上一点也不低调。

  想要“雅”一点的话,丝巾是不错的选择,通过调整丝巾的色彩、印花与搭配方式,让自己看起来是优雅务实,还是时髦精致。

  如果想让自己不受潮流驱迫,是不是应该远离人群、远离现代资讯呢?我觉得不是。无论是自我还是风格,都是立于人群而不轻易动摇才逐步形成、确立起来的东西。你只有见识得足够多,看过精华还有糟粕,从中锻炼起能分辨是非的专业能力,最终吸收、融合成自己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风格。

  最后,用Joan Didion所写的《论自尊》的结尾,来结束本篇:逃离人群去寻找自我,却发现内心空空如也。

  自尊、自我、风格,都是如此。

精英穿搭

精彩视频

产业资讯

明星公告栏

精彩原创

高清美图

专题策划

风向标

我爱试用

秀场库

化妆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