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消费者撑起时尚消费半边天 但品牌们真的尊重亚太市场吗?

亚太消费者撑起时尚消费半边天 但品牌们真的尊重亚太市场吗?
2021年06月14日 16:33 WWD国际时尚特讯

  原标题:深度报道 | 亚太消费者撑起时尚消费半边天,但品牌们真的尊重亚太市场吗?

  作者:Jason

  疫情的传播虽没有地域区分,但它却拉大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

  从各大品牌集团的第一季度财报来看,因得益于中国消费者的强劲消费力,中国所在的亚太市场成为了 LVMH 集团、开云集团、Nike、Adidas、Zara、迅销集团等时尚奢侈品牌的业绩增长动力,大大弥补了欧美市场的损失。

  毫无疑问的,继续押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所有时尚奢侈品牌的共识。

  除了持续带来销售额、推动时尚奢侈品牌们的业绩增长,亚太地区还为全球的时尚产业贡献了主要的劳动力。根据国际劳工组织 2019 年的统计数据,亚太地区大约有 6500 万服装工人,占全球服装产业从业人数的  75%。

东南亚包括南亚地区,因为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成为全球的服装制造生产中心东南亚包括南亚地区,因为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成为全球的服装制造生产中心

  亚太地区不仅创造消费,更提供了创造消费品的劳动力。然而在疫情冲击下,该地区的服装产业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作为产业转移目的地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尽管这里的大多数经济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在近年来都呈现上升趋势,但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却十分薄弱。

  除了中、日、韩、新这几个主要经济体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印尼、孟加拉、印度、柬埔寨、缅甸等国仅有少部分人口享受到了相对平等社会保障。这些国家因为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而成为服装品牌进行产业转移的首选目的地,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将自己的服装制造加工链条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

  从媒体和企业公开信息的来看,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有四分之一的缝纫制造和面料生产链条设在东南亚。Nike 和 Gap 在中国的制造产能目前仅剩 23% 和 21%;H&M 和 Zara 则只在中国投放了不足三成的产能。因此当疫情到来的时候,更是直接令东南亚的服装生产工人的艰难处境雪上加霜。

  国际劳工组织正在去年发布的《供应链连锁反应: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亚太地区服装业》研究报告就指出,疫情已经严重打击了亚太地区的服装产业,其主要出口市场零售额直线下降更是直接影响了整个供应链上游的企业和工人。疫情暴发以来,消费需求骤降、封锁措施以及原材料进口中断等对亚太地区的服装产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亚太地区 10 个主要服装制造国孟加拉、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和越南受到的影响最大。

  此外在疫情之后,亚裔群体被暴力对待以及歧视的事件便呈现上升趋势。与去年同样涉及到种族歧视问题的“George Floyd 事件”不同的是,面对激增的歧视亚裔事件,时尚品牌和设计师们却甚少发声,甚至自己还参与到歧视队伍之中。

  如此前 H&M、Nike 等品牌的”抵制新疆棉事件“,就属于典型的固有偏见,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之下,西方的服装企业往往带着有色眼镜来对待亚裔消费者和亚太市场。歧视亚裔事件的激增事实上也反映了时尚产业在对待亚裔族群这件事情上的逃避态度,它们一方面享受着亚太消费者带来的销售利润,一方面又做着不尊重和伤害亚裔消费者的事情。因此在尊重亚太地区的服装行业工作者之外,尊重亚裔族群也同样重要。

H&M在“新疆棉事件”之后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强烈抵制H&M在“新疆棉事件”之后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强烈抵制

  国际劳工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办事处的高级性别问题专家 Joni Simpson 在接受 WWD 采访时表示,如果时尚产业希望自己走上能够带来正面社会影响的发展道路,品牌和供应商之间的权力差异就必须改变。

  “在品牌方面,我认为它们可以对如何与供应商开展业务进行反省。很多人力成本问题和责任问题被忽视了。品牌和供应商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包括去反思亚太地区的服装生产人们在工作条件和薪资报酬等方面是如何的不可持续”,Joni Simpson 对此说到。

许多数服装厂的工作环境都十分恶劣许多数服装厂的工作环境都十分恶劣

  离最终的消费者越远,时尚行业的规则制定者就越忽视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对长期以来需要解决的供应链问题视而不见。“目前的时尚产业还有很多根深蒂固的问题急需解决,因为全球时尚产业从发展初期就植根于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Clean Clothes 运动东亚联盟的区域紧急呼吁协调员 Johnson Yeung 向 WWD 如是说到。

  “大部分品牌的服装生产链条都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和发展中国家。当我们谈论亚洲的时候,它是一个非常大的地方,但对于服装制造之一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它却是行业中最脆弱、最边缘化、最贫困的社区。”

  Johnson Yeung 接着说道:“当时尚品牌在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开始寻求制造外包的时候,中国和菲律宾成为它们的首选,而后再是柬埔寨、越南和缅甸等地。美国服装进口的前 10 个国家中就有7个地处亚洲地区,如中国、越南、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除了中国,这些地区的国家大多政治不稳定,基础设施、法治保障薄弱,劳工权利并不是他们的优先事项,而只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牺牲品。因此,当时尚品牌们在产业转移时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结合起来的时候,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就越显脆弱,并使剥削变得非常容易,尤其是这些区域内的女性劳动者。”

  当疫情来袭,品牌们在大面积关店的同时也暂停了大量与东南亚服装工厂的订单,并利用合同上的不可抗力条款来免除或推迟应该付给工厂的资金,这意味着本身就处在“二级被剥削者”的工厂也无法支付工人们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受伤的往往就是最没有话语权的服装工人们,在缅甸等地区,服装工人的日平均收入可能不到 3 美元。

  根据 Clean Clothes 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的时尚品牌已经拒绝为累计价值超过 160  亿美元的商品进行付款,甚至不惜取消一些已经发往欧美地区的服装商品,以及将风险推向了供应链。

  面对这个问题,大多数品牌都选择了忽视。“这对服装工人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工厂停工,工人们大多被遣散并失去了经济收入;而坚持开工生产的企业,也因为订单量的减少和品牌方拖欠资金,而使得工作条件越来越差,甚至也无法给工人们提供合同保证”,Joni Simpson 说到。

  通常来说,除了奢侈品牌,大多数时尚品牌尤其是快时尚品牌的生产供应链大多建立在低成本、低技能的女性劳动力基础上。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全球大约 80% 的服装工人是女性,而在亚太地区则大约有 3500 万妇女在服装、纺织品和鞋类行业工作。

  Joni Simpson 表示:“由于全球80% 的制衣工人为女性,而这些女性又大多身处性别歧视问题严重的地区,因此她们在工厂中更容易遭受到基于性别的暴力,剥削女性劳动者已成为常态。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在亚太地区才有,在每一个主要的服装生产地区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然而品牌和公司们却始终未能为这些女性劳动者提供劳工权利保护,甚至连最低限度的保护都未曾给予。”

  根据全球风险咨询公司 Verisk Maplecroft 在去年 9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过去四年中,亚洲制造中心的“现代奴隶制”风险一直在飙升,而疫情只会使问题更加恶化。Verisk 人权分析师 Sofia Nazalya 表示:“时尚产业正面临疫情所带来的多重压力,疫情加剧了劳工和其他侵犯人权的行为。”

  因此在亚太地区这些主要的服装生产区域内,建立起更透明化和更符合社会道德的生产供应链,已经势在必行。

  关于建立符合道德标准的时尚供应链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多年,行业也对此达成了一定的举措共识,包括:提高透明度,从公开工厂名称地点到建立起监督机制和提供工人们的工作环境,公开薪资报酬等等方面,提高生产透明度是打破人们疑虑的唯一解决办法;其次真正为工人提供发言权和捍卫权利的机会,并在品牌、供应商和工会之间执行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禁止性别歧视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

社交媒体上的 #PayUp 运动,旨在通过举报监督来对克扣工人工资进行曝光,以此促使品牌对应付的款项进行付款,保障工人权益  社交媒体上的 #PayUp 运动,旨在通过举报监督来对克扣工人工资进行曝光,以此促使品牌对应付的款项进行付款,保障工人权益

  亚太地区的消费者为时尚品牌贡献了大量的销售红利,而品牌们却反过来对亚太地区的服装产业工作者进行了剥削,这显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消费者对时尚品牌提出的新要求。

  在当下,随着消费者社会意识的觉醒和提高,他们在消费时会去关注自己的所购买的衣服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一件服装背后可溯源信息便成了消费者在做出购物选择时的重要依据。在这种背景下,时尚产业必须真正地去尊重亚太地区的服装劳动者,才能让整个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WWD

  撰文 Jason

  (感谢 Tara Donaldson 对本文的贡献)

精彩视频

产业资讯

明星公告栏

精彩原创

高清美图

专题策划

风向标

我爱试用

秀场库

化妆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