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普通车和高档车的区别,打个比方就好似普通剑士和剑豪。习武之人讲究神形兼备,骨骼惊奇,方能在不断锤炼后达到至高之地。骨是剑术得以全力挥洒的基础,而高档车的“骨”则是白车身。很多人会好奇这么一件事:10万级别和100万元级别的车,他们的车身差别究竟在哪?如何评价一辆车的白车身,作为一位白车身工程师,我想从高强度、轻量化、完美细节这三点来跟大家深入浅出的聊聊。(文章来源:AL频道 )
高手,要抗打
白车身钢材强度是衡量汽车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高档车中,高强度钢的使用率往往会比较高。据不完全统计,高档车特别是大排量车的高强度钢大约占70%左右,而一般普通车普遍在50%左右。由于高强度钢加工性差,一般来说加工成本会较普通钢高20%左右。
容易引起误会的是,高强度钢只是一种类别,可以分为普通高强度钢(C-Mn钢、BH钢、IS钢、HSLA钢)和先进高强度钢(DP、CP、TRIP、M、HF)。很多高级车中先进高强度钢的使用率会超过30%,而普通车就捉襟见肘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厂家在其普通车型中很少提及高强度钢型号的原因。
此外,高强度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热影响区有较大的淬硬倾向,随强度等级的提高、含碳元素或合金元素含量增多,其淬硬性也增大,这会对焊接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相比于普通车,高档车的焊接工艺往往会更加先进,控制要求也会更加严格,这无形中进一步扩大了材料带来的优势,当然了相应的焊接以及控制成本也就提高了,一般来说,同种结构下,高强度钢所需成本会较普通钢高30%左右,这和上面提到的加工成本是两个概念。
可以看到,高档车中高强度钢的使用率以及焊接工艺能力会更高,此外,由于高档车会在某些部位使用更多的强化材料,如铝合金、碳纤维等,这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以及下面要聊到的轻量化。
高手,要身轻如燕
提高汽车轻量化程度是各大厂家一直以来的目标,主要手段分为结构优化和材料优化两类。这两种手段简单来说,主要是车身结构优化、高强度材料、铝制材料以及碳纤维材料的运用。
普通车由于成本控制和家用化要求,对新技术的的投入要比高档车少得多。现各大厂家的高档车型纷纷推出了全铝制车身,比如奥迪A8、捷豹XJ、凯迪拉克CT6等。替代传统材料的铝制件大大降低了车重,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操控性以及节能性。而这往往就是衡量一辆汽车好坏的标准,高档车的高档感也因此凸现出来。
此外,很多高档车逐渐地增加了碳纤维材料的使用,这进一步降低了车重。更有甚者,比如BMW i系则是采用了全碳纤维车身,当然了,就更不用谈以追求速度和高档感为目的的跑车了。
随着车身技术的发展,汽车车身材料的使用逐渐由钢材转换为铝合金,再由铝合金转换为质量更轻、强度更高的碳纤维或碳纤维与其他金属粘接的形式。
比如说新宝马7系所使用的碳纤维与金属的粘接技术,这种技术是将碳纤维部件内嵌于沿A柱延伸到车顶和沿D柱往下的金属外壳,这在降低车重、提高操控性能和舒适性的同时,又增强了车辆的扭转刚度,提高了车厢在侧面碰撞或侧翻时的稳定性。而现阶段,这类技术的使用对于普通车型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总之,高档车的车身轻量化投入会较普通车多得多。
高手,要胜在细节
虽然车身也就那么“一亩三分地”,但是,车身合理的布局、清晰灵动的走线,却无不彰显了车企的设计以及制造能力。普通车由于研发时间、投入成本、制造时间及能力有限,往往车身布局都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在细节处往往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说,间隙段差的控制、腰线与前后翼子板的呼应等等。
以汽车腰线为例,由于普通车的材料质量差、冲压难度高导致了冲压尺寸精度较低,制作出来的板件棱线精度差。进一步地,模糊的棱线使得腰线与前后翼子板的衔接精度变差,各线条没有形成整体感。因此,厂家往往会规避掉一些复杂形状的线条,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单一的线和面。
当然了,更加丰富和清晰的腰线,会使得模具成本变高、制造工序变得复杂、控制难度变高。对于豪华车来说,由于产量较少,相比于大批量生产的普通车来说,分摊到单辆车的成本也就越大了。
相比于普通车,高档车其实没有这么多顾虑,高档车的腰线更加的丰富灵动,车身比例极富美感。虽只是那么一点点的勾勒,但灵动感却已“跃然纸上”,相比之下,普通车就显得比较老态臃肿了。
如果说,普通车是跟风者,那么高档车就是潮流的引导者了,而细节往往就是改变潮流、凸显华贵的手段。所以,如果下次有人问你10万级别和100万级别的车身上有哪些差别,从高强度、轻量化、完美细节这三个方向展开来聊,你俨然就是老司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