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任何一种设计风格的出现,都与产生这种风格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来源:fastcodesign)
在刚刚结束的纽约设计周上,一场名为“ Sight Unseen Offsite ”的独立设计师展览吸引了不少关注。在这个几乎是全美年度最高级别的独立设计师展览上,很多主题展览都充满巧思。
比如这个名为“装饰乌托邦”(Furnishing Utopia)的主题展,试图呈现的,便是有着 300 年历史的震颤教(Shakers)是如何影响着当下的年轻设计师。
这里先来简单介绍一下震颤教的源起。它的创始人 Anne Lee 是一个基督教信徒,1774 年为了逃离迫害,带领一群小信徒从英国逃往美国寻找宗教自由,然后根据自身生活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创立了新的宗教哲学,便是震颤教。之后随着震颤教阵营在俄亥俄州和肯塔基的发展,至 19 世纪已是美国著名的宗教流派之一。
很多人认为,在 20 世纪大行其道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开创了追求简洁、高效和实用的家具设计风格。但要知道,这种提倡功能性和实用性的简洁设计早在 18 世纪时就出现在了震颤教的家具作品中。
震颤教在建筑和家具设计上主张反对装饰,强调功能性,这并不是个别建筑师或设计师的个人风格所为,而是与震颤教强烈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毕竟任何一种设计风格的出现,都与产生这种风格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
在震颤教的信条中,装饰被看做是外部世界的专利,而他们追求的是与外部世界的完全脱离,建造自己的建筑,设计制作自己的生活物品。他们崇尚节俭,并对人们的生活有所固定,追求和谐、自然。
因此其设计的出发点都是功能性和实用度,他们设计生产了大量简洁、功能突出的物品,而且非常讲究比例和细节,逐渐使简洁的家具设计得到了大众普遍认可,并且很快普及起来。
在北欧设计逐渐崛起的1920 至 1940 年代,被称为“现代家具之父”的丹麦人 Kaare Klint 就是借鉴震颤教派设计的先驱,而包括我们熟知的 Borge Mogensen、Hans J。 Wegner 以及 Arne Jacobsen 都是其学生。直到现在,仍有不少北欧设计师和日本设计师到美国震颤教的博物馆去学习和研究。
在这次纽约设计周的“装饰乌托邦”展览中,Gorm 工作室组织了一批设计师,联合汉克震教村博物馆(Hancock Shaker Village)和黎巴嫩山震颤教博物馆(Mount Lebanon Shaker Museum),受震颤教家具设计理念的启发,创造了一系列迎合当代消费者需求的家具设计作品。
比如 Ladies & Gentlemen 工作室设计的工作台,上部可以折叠起来,以便不使用时节省空间。
又如 Christopher Speece 设计的花园耙子、清扫器和刮刀,都是倡导功能主义的作品。
作为一个整体项目,“装饰乌托邦”展览意图展现的是利用震颤教传统手工艺技术结合当代设计需求进而产生的新碰撞,亦是对这一宗教哲学对现代家具设计深厚影响的一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