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那些行走在清宫深墙内的西洋钟表匠,有着众人艳羡的优越地位和丰厚奖赏,可又有多少人会了解那光环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种种。
被遣返回国的德天赐
德天赐(Santo Agostino Adeodato),意大利人,奥古斯丁教派的修士。
乾隆四十九年(1784)来华,因擅长绘画,当年即赴京服务。据本年两广总督舒常的奏折:兹据南海县详,据洋行商人潘文严等、通事林禧等秉称,有意打利亚奴国夷人德天赐、颜诗莫二名,附搭双鹰国夷船到广,情愿进京效力等情。卑职随即传唤该夷人德天赐、颜诗莫并行商、通事人等查讯。据德天赐供,夷人今年二十七岁,谙晓绘画。据颜诗莫供,夷人今年三十二岁,谙晓外科医理。因本国王接到在京夷人汪达洪的信,叫夷人进京效力,附搭双鹰国夷船来广等语,由县转详到司。
之后于本年七月初九日德天赐等从广州启程赴京。在奏折中,德天赐申报自己的专长是“谙晓绘画”,但实际上,他进入宫廷以后,并没有从事绘画,而是转向了钟表和机械制作,说明德天赐也同样精通钟表机械。而且,德天赐在宫廷中主要的工作就是参与钟表和机械玩具陈设的制作。前面提到的巴茂正在乾隆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按照宁寿宫乐寿堂现设写“八方向化,九土来王”西洋人陈设钟制作的西洋人写四样字陈设钟,德天赐即是主要合作者之一。
而且这件由德天赐和巴茂正共同完成的作品最终竟是记在了德天赐的名下:闰四月二十一日,将西洋人德天赐做得写字人陈设一件,安在奉三无私呈览,奉旨:面像手着黄兆、杨秀收拾,其三样字不必做了。其写字人交做钟处着如意馆画配做亭式座子样呈览,钦此。
这也是德天赐在宫中承做活计中最为著名的一件。
情况不明的高临渊
高临渊,西文名不详。法国人。
乾隆四十七年(1782)与巴茂正一起来到中国。前面已经讲到,当他们到达广州后,大臣舒常特为此上过奏折,介绍新来西洋技艺人的情况。其中讲到“有西洋佛兰西人……高临渊三十六岁,晓做钟表”。按此推算,高临渊应该生于1746 年。至于高临渊何时到达北京,现在还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极有可能是和巴茂正一起赴京服务于宫廷的。他在宫廷的具体工作和生活情况史无记载,我们只知道他是和德天赐等一起于嘉庆十六年被清廷遣送回欧洲的,理由仍是“学业未精,止能绘画及修造钟表等事,在京本属无用”。据嘉庆十六年(1811)九月十三日福庆的奏折:“查西洋人高临渊、颜诗莫、王雅各伯、德天赐等四名因现无差使,未便令其闲住在京,经奴才等据实奏请,奉旨:遣令回国等因,钦此。钦遵在案。当即催令收拾行李什物,作速起程。”此时,高临渊已经六十五岁。他是否安然地回到了他的家乡呢?后来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和其他服务于宫廷的西洋钟表匠师相比,我们对高临渊的了解实在是少之又少,希望将来会有进一步的发现。
以嘉庆十六年(1811)为分界点,以钟表匠和机械师的身份在宫中服务的西洋传教士全部离开宫廷,再也不见他们的踪影。实际上,随着宫廷中西洋钟表匠师的离去,宫廷的钟表制作也失去了技术的支撑,最终连那种基础性的修理和保养工作都有些难以为继,更不用说有新的制作了。在以后的时日里,和民间的情形一样,清朝宫廷的钟表收藏主要来自于同西方国家的钟表贸易。那种真正意义上的中西间钟表技术的传播和交流在中国宫廷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