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梨白:你该买房,还是该买诗与远方?

2016年07月01日 16:06 新浪时尚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桃红梨白:媒体人、专栏作家葛怡然的原创类娱乐自媒体,致力于有态度的娱乐。公众号:geyiran666。

  文丨葛怡然     图丨来源于网络

  前不久,高中同学来美国出差,说:我刚买了个学区房,60多平,下半辈子是哪儿不敢去了,被套牢了。

  同学孩子今年2岁,夫妻双方收入不错,在京有房有车,但是面对8万多一平方的二手学区房,感觉吃力,可是,为了教育投资,又觉得必须这么做。

  2015年年初,股市冲5000点,全民炒股;一年不到,2016年初,楼市飙升,又开始全民买房。纸币购买力下降,回过头看,房子才是过去10年中最保值最值得投资的商品。

  不仅是北京,这一轮房价领涨,我国内所在的城市,更是猛超北上广,以半年涨幅翻倍的成绩,成功摘头牌。

  2015年下半年,我一个闺蜜,准备把自己的一套房,置换成靠单位近一点儿的一个区,当时看了几套房型,不是很满意,就想:先等等再说,到时候会有新开盘的房型,实在不行,就考虑二手毛坯。

  可是,半年过去,房价飙升,短短6个月,已完全变成卖方市场,开发商捂盘,变相涨价,二手房主联合中介临时涨价,开盘前连夜排队,卖房捆绑20万车位,摇号前要银行流水验资,最新的新闻是:居然要绑定买理财产品了。

  更奇葩的是,她跟我吐槽说:我现在根本买不到房了。

  这个区,因为有个湖,有一个学区,而成为房价飙升最凶猛的一个区,我替她问了我们单位房产部的同事,答复说:找大区经理都没用了,必须要找到该品牌楼盘的老总才能买到。

  天了噜,现在买个房,都要拼到这个地步了?

  我另一个好朋友,是刚需族。2015年中,她看中了一套房,是个70平米小两居,当时手头有点紧,犹豫了一下没买,到了年底,忽然发现,首付彻底不够了,至于啥时候能买,我只能给她建议:刚需早买早好,现在觉得贵不下手,10年之后,可能更后悔。

  还有一个女友,之前卖了在深圳的房子,移民美国,不过,她很可惜的表示:早卖了一年,少卖了很多。

  我家一个亲戚,远在外地,早前买了某个区,买时房价5000一平,卖时10000一平,不过面对火热楼市,依旧不淡定的跺脚:早卖了5个月,亏大了。

  隔着越洋微信,我都能感觉到她那种懊悔,只好安慰她:你就知足吧。

  手里的房子,早买还是晚买,在一线城市买还是在二线城市买,在同一个城市,不同地段买,是学区房还是非学区房,时至今日,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异。

  打一个比方。

  15年前,小A和小B两个人都从北京的大学毕业,但小A留在了北京早早买房,小B回到了家乡,当时房价没太大区别,但是15年之后,两个人的资产至少相差一个巨大的段位。

  高晓松有个著名金句:生活中不仅只有房子,还有诗与远方。前段时间,因为老狼参加《我是歌手》比赛,又被拿出来被文艺青年们刷屏。

  可是,这句话,只当鸡汤听听就好,模仿起来,很有难度。

  高晓松当然可以不买房只租房,当然可以奢侈的谈远方。

  他有绿卡,每年来美国的次数,就跟在三里屯逛街一样畅通;他是清华二代,又是名人,早年唱片版税不说,现在上个真人秀是按集计费的,如果相信了他的话彻底做一个无房族,估计到老了之后,面对的现实可能是:买不到房。

  《奇葩说》有一集的辩题是《大城床or小城房》,高晓松站在了小城房的一边,说了很多,却最后被蔡康永无情地一一驳斥。

  “我完全没有一句话能够同意。高晓松把北京当做大城市,加州小城当做小城市,拜托!你在北京赚了所有的钱,然后去了加州美好的小城,买下了农庄。然后你现在跟我说这个农庄比北京舒服,你要这些人听你的故事?”

  
因为买房,我那个女友,还被拖进了一个房产群。

  她说:群里面几百号人,天天热火朝天,讨论如何才能动用关系,买到新的房源,这一波市场行情这么好,买到就是赚到。

  后来,一个人说:我现在已经没有心思工作了,每天都特别急躁。没错,现在低于市场价买一套房,至少能少奋斗10年,谁还有心思干活?

  然而我在的另一个群,景象完全不同,是美国新移民群。

  这个群体,和老一代移民截然不同,他们移民的理由,或者是为下一代做长远打算和布局,或者因为受不了雾霾天,或者不认可国内教育理念。

  每天穿梭在我女友传递的国内热点里,两个群,完全不一样:如果房子是当下,那么迁徙,某种程度就是高晓松说的所谓远方,两者看起来,又矛盾又统一。

  前段时间有篇爆文,说北京一个爸爸卖了房子到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必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才能在未来残酷的竞争里先成为学霸,毕业找个好工作。所以,你是为了孩子,狠狠心买天价学区房,每月还房贷呢,还是拿着这笔钱想办法移民,让孩子从小学起,就在国外接受教育?

  股市不给力,楼市又天天泡沫说,该不该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或者海外买房保值?

  不久前,被杜克大学邀请参加一个交流,一个学生问:中国年轻人如何买房?

  我说:“有两种途径,一是父母掏钱首付;二是自我奋斗。”《欢乐颂》里,没房子的樊胜美,一个月薪五位数的外地美女,接受过良好教育,但分分钟羡慕着手里几套房的本地市民。

  当房子成为男女谈婚论嫁的必要条件。努力和爱情的意义,变得有点儿匪夷所思。

  上次去查尔斯顿,DOWNTOWN里很多老房子都是私宅,里面的老爷爷,看着外面拍照的游人,悠闲的喝着咖啡,他的身后,写满历史,其实这才是房子的终极理想意义,传承,有人情味,自然也会保值。

  房子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代表一个稳定的家,一个充满亲情,温暖的地儿。它不该变成令人焦虑和获利的中介。而很多人谈论着房子和远方的矛盾时,背后其实是中产阶级的双面人生:

  一边是活着,一边是生活。

  一边想当马云,一边想当星云。

  一边拼命喝酒上位,一边拼命健身养生。

  一边是现实的房,一边是诗与远方。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桃红梨白”]

标签: 学区房房价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风尚标+ 更多
精彩视频+ 更多
精彩原创+ 更多
高清美图+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