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梨白:媒体人、专栏作家葛怡然的原创类自媒体。公众号:geyiran666。
文丨谦叔 图丨来源于网络
《我的前半生》已经落幕了,马伊琍居然又刷了一波话题。
因为上了两期《圆桌派》。(我们之前写过这个节目,柯蓝徐静蕾为什么能跟窦文涛做朋友?)
有网友揶揄,三个男嘉宾“穷尽了所有她大概能够得上的话题”。
为数更多的还是好评,比如:
我仔细数了一下,上下两期节目,马伊琍只有两次提到文章:
一次是说“我老公”反对她责罚孩子,还哭着跟马伊琍父亲告状;
另一次是她跟“我先生”聊到自己,说这几年好像跟人说“对不起”“不好意思”的时候越来越多。
这两期节目,讨论的是“成熟”和“作女”话题。
跟潘采夫、马未都、窦文涛的男性立场相比,已婚有娃、历经过家事波折、把罗子君演得招人嫌又惹人怜的马伊琍,至少是一种平衡和补充。
让明星来谈不娱乐的话题,让几位男性知识分子来跟明星对谈,同样避免了双方在自己专业领域炫技,而掩盖了彼此的光芒。
这些因素,让这期节目显得混搭,还让人重新认识了一遍马伊琍。
不再是作女,而是熟女。
不再是夏琳,而是子君。
马伊琍从前是真作,这种作,她自己承认打小就有,家庭条件也决定了有资本作:妈妈就爱扮靓,作为八十年代的幼儿教师,每天擦口红上班,还喜欢把马伊琍打扮得漂漂亮亮。这样成长起来的小公主马伊琍,想要什么都不说,要让家人用猜的。
大人带她出去买衣服、买鞋子,不管她喜欢哪个,嘴上都坚决不说,还觉得大人怎么连这个都猜不到。不开心呢,也不说,就这么拧着。
闹了一通内心戏,上公交车回家还继续使小性子:爸妈从前门上,她就从后门上,不跟他们站在一起。被爸妈在大庭广众之下喊小名“俐俐”,还觉得特别丢脸。(这更像是青春期的叛逆吧)
马爷对这种“作”下了个定义:一种理由不充分的、折磨对方的行为。
这种作,一直是隐藏的性格密码,好的一面是:有自己的主意、非黑即白的三观。认定的事,就不会被其他人影响。
用导演滕华涛的话说,“马伊琍不是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的人,不是什么事儿都必须摆在明面儿上的强势的人,但她心里有谱。”
1988年,马伊琍小升初,当时上海考生志愿只能填一所中学,马伊琍考前还甲肝在家歇了俩月,家人为保险起见,都劝她报考普通中学。
但直到第二天就要叫志愿表了,她都跟革命烈士似的抵死不从,结果母亲熬不过了,先松口说;“填,让她填,这是她自己做的决定。”
马伊琍过线三分,考上重点高中。自己能做对选择,大人可以干涉的余地,相对就很少了。
长到15岁,马伊琍参加电视台的舞蹈队,就开始靠演出所得缴学费了。17岁,演电影《刘海粟》,拿到800块的片酬,还没成年就成了同学中的小富婆、家里的经济支柱。
18岁进上戏,之后在电视剧《黑洞》、电影《西施眼》中崭露头角,2002年因为《还珠格格之天上人间》中的紫薇大火。
从小一直到考进中戏、进入娱乐圈,基本上没吃苦,也没跑过龙套,而且决定都是自己做的,这让马伊琍没有一般“社会人”的圆融,而是“作”出了一副我行我素的性格。
上大学跟同学拍戏,剧情设定是:俩女生吃饭挨宰,20块钱的饭菜被收两千,两个女孩无助大哭。马伊琍觉得:这种情况下不是应该报警吗?干嘛要哭?所以打死哭不出来,逼得导演往她眼睛里滴甘油……
滕华涛跟马伊琍去酒吧玩儿,同时遇到高晓松和郑钧,免不了要social 一下,结果马姑娘脱口而出:我不喜欢郑钧,我喜欢许巍。(求郑钧心理阴影面积)
那会儿,马伊琍是个摇滚女青年,欣赏的是窦唯、丁武那种飞扬的男子,也是个懂音乐的主儿,但这么直抒胸臆,大部分男人都接不住。
所以当时有男性朋友说:“我们不会喜欢你这样的女人。”马伊琍也是心气儿高:你水平跟我都不在一个档次上,自信的男人爱不会这么想呢。
跟男性关系紧张,在媒体眼里同样不好惹。
有一段时间,搜索马伊琍的新闻,紧跟着的关键词不是“黑脸”就是“发飙”,对待采访,最经常的态度就是:拒绝回答。要是碰上“敏感问题”,哪怕是大型晚会上,也是要直接甩脸子的。
“2009十大快乐明星家庭晚会”中,因为被问到文章、女儿的问题,马伊琍就怼记者:你们为什么老喜欢问他呢?
到了台上,其它嘉宾刚刚调侃了一下“姐弟恋”,马伊琍就炸毛了:我不是说不做采访的吗?还立即cue 导演,还要求重新录一遍。
最后结果是:录制中止,跳过提问,直接颁奖。
大概也是好久没上节目了,马伊琍在《圆桌派》上讲到自己,还蛮不留情面的,像是在清点黑历史,但又像是在讲别人的事情,因为实在不像马伊琍。
这一点,她自己也在节目中讲到:自己以前是蛮刻薄的。变化发生在有了孩子之后,还说孩子是帮助自己的天使。
马伊琍的育儿经,简直就是一部新妈妈血泪史。
拍完《奋斗》,不管家庭、事业、名利都算不错了,她想沉浸在家庭生活里,全力带孩子,结果被父亲点醒。
演《北上广不相信眼泪》的时候,观众对她的身材提出疑问,“马伊琍胸下垂”、“不穿内衣拍戏”。
面对网友的疑问,马伊琍在微博上回复:“因为我边拍戏边喂奶一直在杀青。哺乳期妈妈不能穿任何紧身或塑形内衣,只能穿松垮没型的哺乳内衣。等你当了母乳妈妈就知道了。”
别的哪个明星在微博上发自拍、发写真,初为人母的马伊琍会在微博发喂母乳图片,一时引发热议,因为……这也太不像女明星了。
除了发图,还发过长文《潘芸写给每一位职场背奶妈妈》,分享自己作为二胎妈妈的体验:飞机上挤奶、在美国每6小时挤一次奶、因为哺乳需要没法穿紧身一些的漂亮衣服……
这些经历Po 在微博上,确实挺不女明星的,但同时,这一段经历把马伊琍过往的跋扈之气洗掉了,淘出了一种跟广大普通女性无差别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什么?是在“上有老 下有小”的年纪,一面陪伴小生命成长,一面做好老人的心理疏导工作。
节目中有一个细节是,窦文涛讲到家里雇保姆的问题,窦家老爷子连换几个保姆都不满意,不是嫌人家偷吃饺子,就是觉得人家习惯不好,老人不开心,保姆也做不长。
最后嘉宾一致得出结论:你多给保姆一千块钱,让她的收入高出行业平均水准,就不会有这种状况了。
马伊琍特别交代:这种事情,必须自己跟保姆交接好,而且要事先串好话术,口径一致。老人家问起,可以把价钱往少了说,因为不管你怎么跟老一辈儿做工作,他们都会觉得这是浪费钱。
直男窦文涛表示服气。
因为嘉宾们没有一个娱乐咖,马伊琍也没有设防,反而在不经意的时候讲到了夫妻相处的部分。(这本来应该是最容易出头条的内容吧?)
跟很多明星夫妻在意的对等、互相尊重相比,马伊琍把这个问题升华了一步:夫妻之间要有能量的流动。
有沟通,有流动,才会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这比为了面子好看而秀恩爱来的实在,这也是走过婚姻蜜月期、进入深水区的人,才会懂得的道理。
不少情感博主分享过一个观念:夫妻双方,如果一方进步太快而另一方没有进步,关系就会失衡。很多夫妻过不下去,都跟思想不同步有关,而且以中产男士+全职太太的搭配居多。这是不是很像离婚前的陈俊生和罗子君?
马伊琍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这种搭配,也是过得下去的。自己有一些朋友,虽然是全职太太,但是对艺术品之类的东西非常精通,丈夫又刚好精于此道,所以俩人是完全聊得来、思想也同步的。这样的太太,还会让丈夫迫不及待想离开吗?
虽然没有明面上谈“我和小文那些事”,观众们应该已经领悟到弦外之音了。
把事情想得明白、做得清爽了,才不会哭哭啼啼当怨妇,而是跟男性世界平起平坐,才能在这个年纪,对罗子君的前半生感同身受。马伊琍自己也在节目上说:如果不是现在这个年纪,有了这些经历,自己可能还真演不了罗子君。
之前有观众吐槽过:马伊琍演啥都像夏琳。一个演员,能遇上一部代表作,演一个被人念念不忘的代表角色,就如同一枚勋章。可是,在看完《我的前半生》之后,马伊琍版罗子君已经让人忘了她曾经是夏琳的扮演者这件事。
罗子君本来就是个从傻白甜进化成白骨精,从小女人蜕变成到大女人的角色,马伊琍的前后变化,也有不小的落差。当演员的个人生活和角色的人生轨迹呼应起来,就像是劲道刚好的面条淋上了色香味浓的浇头。
对人也和气多了。
马伊琍自爆,以前在片场,自己会非常苛刻,哪个环节有问题,她都会发作。但是现在,知道了要给别人犯错的机会。
因为你把拍戏当事业,所以你会计较,但别人或许并不是而只是开工挣口饭吃,所以不必拿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待别人。
跟马伊琍合作过《中国式关系》、《我的前半生》的沈严也注意到了这种变化:拍戏间隙,大家在一起讨论育儿,观点不同的时候,马伊琍不争辩,但也不接话。守着自己的边界,不试图给别人强加影响。
用上海话来形容这个上海女人,就是:拎得清。
马伊琍的经历中,缺乏女明星的标配:那种让人兴奋不已的、可以茶余饭后嚼舌头的秘闻轶事。
她的前半生,不是草根奋斗逆天改命的璀璨艺术人生,也不是情感鸡汤号追捧的女不强大天不容的故事,而更接近于大多数女性正常的人生轨迹。
从女孩到女人,决定人生走向的,就那个关键几步(考学、成家、生娃),以及在这些节点上,自己怎么选。
关于爱情、家庭,马伊琍其实很早就想过,最近还专门写了文章回顾。
1997年,马伊琍还是初中女生,买了一本《嘉莉妹妹》。故事里穷姑娘嘉莉从小城到了芝加哥,成了富有男人的情妇,一点点向上爬。这也成了马伊琍的爱情启蒙书。
虽然跟马伊琍的人生完全不同,但她还是还是喜欢那种跨越阶层、纯粹的爱,而且发现了:生活没有对错,只是角度不同。
走下红毯、离开浮华,其实大多数人过的,不就是这样三餐一宿的生活吗?尤其是对女性来说,一面惶惑着人到中年,一面抬起头向前看,发生什么就承受什么。
守住家庭能量守恒的女性和即使不结婚也不觉得大逆不道的女性,只要都能从中找到人生的乐趣和自己的价值,并不存在谁比谁更独立,自己过得了自己那一关就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桃红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