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肆意地把生活当做玩笑尽情嘲讽?我想,非伍迪·艾伦莫属。
看他的影片,会不自觉地笑着笑着流出泪来,这个看透世间百态,这个私生活也像电影一般复杂的小老头,大概是世界上最懂爱情的人之一。
从早期的《安妮·霍尔》、《曼哈顿》到近年的《午夜巴黎》,一段段或现实或荒诞的际遇,都揭示出一种都会男女才会罹患的“都市综合症”——害怕承诺、缺乏安全感、怀念过去……但即便这样,他们还是离不开爱情。
因为不管是出于欲望还是相互慰藉,令人沉湎的爱情,都是一个生活的出口。而他镜头中的城市,总是能够让人对那里向往不已,恨不得马上就像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一样,在那里展开一段浪漫的爱情。
“你就像纽约,你是座孤岛”——《安妮·霍尔》/《曼哈顿》
纽约——一个不分肤色、地域,制造着繁华与欢笑的巨大游乐场,大概是伍迪·艾伦最爱的城市。生活其中的人,难免打上这座城市的烙印——精力充沛,自我迷恋,却又孤独悲观。
1977年的《安妮·霍尔》,正是以倒叙穿插的手法,讲述了一对纽约客——歌手安妮·霍尔与喜剧演员艾维尔的故事。
东河11号码头的夜幕下,从讨论人生到相拥而吻,每一段感情的最初,都是如此惬意甜蜜。
然而,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小插曲:安妮需要借助大麻才能让生活有劲儿、艾维尔的固执焦躁让身边人无所适从……最终,安妮去了洛杉矶,留在纽约的艾维尔将这段感情排演成话剧,并借由女演员那一台词道出了安妮的心声——你就像是纽约,你是座孤岛。
原来,伴随着城市的无形扩张,人与人之间的安全感也在慢慢丧失。封闭自己的内心,也许是另一种形式的消极保护。
两年后的黑白影片《曼哈顿》,探讨着类似的问题。事业无起色的作家戴维斯安慰朋友的情人玛丽时,日渐生情,为此他甩了17岁的小女友翠西,而前妻在新书中将他描绘为“犹太主义情结、大男子沙文主义”的男人……最终,女人们都离他而去,他又变成了一个人。
影片一开始,曼哈顿高楼林立的建筑就展现出这座城市的庞大,预示着这座城市中人们的关系也是如此错综复杂。
尽管如此,它依旧令人着迷,就像戴维斯坐在皇后区大桥下时对玛丽所说“这是座了不起的城市”。
但都市里的爱情,就像一阵龙卷风,来的快,去的也快。
男男女女变成狩猎的捕手,内心渴望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却又觉得机会太多,守不住这一个,还有下一个,轻而易举就能放弃一段关系。但试问,下一段感情,真的会更好吗?上一段,真的那么不堪回首吗?世上可没后悔药可吃。
对于男女关系,《安妮霍尔》的结尾独白就是最好的总结:“你知道,它是完全非理性的、疯狂的,甚至荒谬的,但是我想我们还一直要经历这一切”,在浮华燥郁的城市背景下,这一切的疯狂和不合理,也许就是最好的借口。
“与其做个好人,不如做个幸运儿”——《赛末点》
都市里的爱情不仅仅令人焦躁不安,有时,也是一段充满危险的旅程。在伦敦充沛雨水的浇灌下,一场激情与罪恶交织的欲望,正慢慢发酵。
故事还要从伦敦西肯辛顿著名的女王俱乐部说起,在这担任网球教练的穷小子克里斯,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学生汤姆的妹妹——富家女克罗伊。
克罗伊对他一见钟情,两人初次约会就游览了伦敦眼附近的萨奇美术馆、大本钟、威斯敏斯特宫。
然而,克里斯却被诺拉——一个同样渴望进入上流社会的性感女孩所吸引。于是,他一边以女婿的名义进入上流社会,一边疯狂享受与诺拉的婚外情,直至诺拉怀孕……
多年以前,我都不懂老伍迪这一招绵里藏针。后来才明白,这个嘲讽界的高手不过是借助一个庸俗婚外恋故事的外壳,再次把血淋漓的现实剥开来:爱情本身并不完美,它脆弱得不堪一击,在物欲横流的大都市,它甚至抵不过一份“小黄瓜”里的工作和一间泰晤士河旁的豪宅。
而最后的结局,克里斯的“好运逃脱”,除了讽刺正义的缺失,更是伍迪这个老头子对男主角最大的惩罚:做一个别人眼中的“好父亲”、“好丈夫”,在内疚和负罪感中度过余生。脑海中产生诺拉前来复仇的幻觉,不恰恰是克里斯经受着良心的谴责拷打,期待着解脱与救赎吗?
那个擦边而过的临界球,赢得的是一时苟活的幸运,背负的,却是一生如山沉重的秘密。
而爱情,一旦和欲望纠缠不清,就变成有利可图的一种交易,不管是肉体、金钱还是其他,都终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认为过去比现在幸福是一种幻想”——《午夜巴黎》
虽然爱情有时像个危险陷阱,但不可否认,更多时候,我们还是迷恋它所带来的浪漫幻想。
多情的巴黎在伍迪·艾伦的镜头下,更是镀上一层诗人般的华丽语言。影片一开始,大量自如切换的空镜头,就让你沉浸在巴黎式的幻想中:夕阳下的埃菲尔铁塔、透明的卢浮宫金字塔、巴黎中心的协和广场……
漫步这样的景致中,男主角吉尔直呼“想要搬到巴黎来定居”。但未婚妻偶遇旧情人后,他却只能在塞纳河边散步。
好在伍迪·艾伦这个老顽童给他安排了一辆午夜通往20年代的马车,伴随着“哒哒”的马蹄声,大师级的偶像从天而降——菲茨杰拉德夫妇、海明威、以及还未成名的毕加索等人,顺便……他还和毕加索的情人阿德里亚娜谈了一场跨时空恋爱。
当穿越到1920年代的吉尔,和阿德里亚娜一起穿越到1890年代时,他从决心留在那个年代的阿德里亚娜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疯狂迷恋过去,看不到当下的那个自己。那一瞬间,他终于承认:认为过去比现在幸福是一种幻想。
当现实生活被不满、失望甚至沮丧塞满,看不清未来时,人最爱做的事——就是缅怀过去。
过去的一群人、一个地点、一段故事,被文字、影像美化过滤后,营造出一个你脑海中的美好年代。如果真实地生活在过去,感情、事业、生活就会有起色和变化吗?未必。
缅怀过去不过是一管麻醉针亦或致幻剂,只能短暂地缓解眼前的痛楚,无论是未婚妻的背叛还是写作的停滞,都不会因为一次、两次的穿越而改变。
真正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逃避,而是直面。
最终,吉尔按照自己的心意留在了巴黎,继续写作。好心的伍迪·艾伦,也为他安排了一场浪漫的雨中邂逅,在这座散发着想象力的城市,谁知道下一秒等待你的又是什么呢?鼓起勇气回归现实,总会有些意外的惊喜。
“随着年龄增长的,不是智慧,而是疲惫”——《爱在罗马》
在罗马,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看完《爱在罗马》,你会有种会心一笑的轻松:这就是人生呐!
几段小品式的故事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老一小的偶遇。人到中年的约翰,在游览中偶遇年轻学生杰克,并不断为他的恋情提出忠告。
吹嘘自己和女性发生过关系、喜欢在电闪雷鸣中淋雨、动不动就甩名人名言发表见解……神经兮兮的伪文青莫妮卡,轻易就俘虏了——看起来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杰克。
约翰提醒杰克:她不过知道点皮毛而已。但荷尔蒙和多巴胺的蠢蠢欲动下,谁还听得进劝告?
结局自然如你所想,失落的杰克在Lido海滩告别了莫妮卡。他和约翰缓缓走回街角时,有了那一段意味深长的谈话:
Jack:随着年龄增长的,是智慧吗?
Jonh:不是,是疲惫。
伍迪·艾伦是聪明狡劼的,一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偶遇,让约翰遇到的,其实是三十年前的自己。那些话,也是说给当年的自己听。
年轻时,眼睛和心都是盲目的,当一个如此特别的“莫妮卡”出现在面前,其他一切都黯然失色了。你似乎失去分辨能力,坐在斗兽场的暮色中听她侃侃而谈,被她故作博学的谈吐折服,甚至,你会为她做一些自以为永远不会做的事。
殊不知,吸引你的根本不是这个人,而是她那花花世界的过往经历。
谁年轻时没有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喜欢一个人?越是神秘、新鲜,越像尝不到的一口失传鲜汤,心心念念。自以为是,根本不够了解的喜欢,除了那么一点点青春期荷尔蒙的躁动,更多的只是好奇而已。
之所以会疲惫,大概是在变得成熟世故之后,才拥有一双分辨是否真爱的眼睛吧。
显然,上述形形色色的角色,在伍迪·艾伦这个城市观察者的眼中,都不由自主地被赋予了一座城市的性格气质。相比其他城市,伍迪·艾伦最偏好的还是纽约,他以一个“纽约客”的身份,对这座活力又不失聒噪城市的描摹,对这座石头森林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勾勒,精准得几乎无人能及,以至于你都忘了,他其实来自于布鲁克林区的犹太家庭。
就像伍迪·艾伦一样,每一位长居城市的人,都对这座热岛有着复杂又浓烈的情绪,懂得欣赏它夜幕下的宁静,白昼间的喧闹,同时又厌恶它张扬的浮华,又爱又恨,眷恋又时而想逃离它,最终成为我们生命中擦不掉的印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