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贝卡:说了那么多买买买,是时候来说说赚赚赚

2017年09月19日 06:35 新浪时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几个月前我写过的一期理财(戳这里掏心窝||我是怎么做到尽兴买买买,又能愉快存下钱),当时被大家的赞美冲昏了头,就挖了一个大坑,说要写一篇怎么提高赚钱能力。大话放出去以后,我就怂了。

  我朋友看到我挖的坑后说:“人家首富都没开班授课呢,就轮到你来教人家怎么赚钱……”、“你找到一夜暴富的‘点石成金术’了嘛,就敢写怎么赚钱”……到底是谁给你的勇气啊”(捂脸)

  是你们。

  都怪你们隔三岔五地催我。真的,我本来想默默装作没这回事混过去的,结果不断有人来问我什么时候写。而且都过去好几个月了,你们记性怎么那么好啊!

  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写了。我估计想看我的“赚钱经”的人,应该没有成为首富的野心(有也别告诉我),也没有一夜暴富的不靠谱念头(毕竟我也没有)。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提高赚钱能力,短期目标大概就是为了改善生活,而长期目标则是尽快实现财务自由。你们很清楚,我一直做的都是文字工作,不是来快钱的行业,也不是什么理财专家。所以,想快速掌握致富秘诀的同学,现在可以关掉这个页面了,哈哈。

  今天的分享,只是一个普通女孩怎么通过个人技能的提升和合理的财务规划,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的。与其说是“赚钱经”,不如说是这些年在财务和职场上的一些经验教训。

  一、利用好定存的那笔钱

  之前理财篇里跟大家分享过,我通过强制储蓄(定存)积累了“第一桶金”。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储蓄既不能生财(利息很少),又不能物尽其用(买买买),是一种很傻的行为。

  但这两点,我还真的通过定存做到了。

  从我开始做定存之后,就一直有朋友说这是个笨办法,包括那期的评论里也有很多人说定存很亏,因为利息太低了,貌似很多银行都取消这个业务了。

  但我做定存并不是冲着利息去的,纯粹是为了强制性地存下钱来。

  因为无论是做什么投资,首先得有“本钱”。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收入都是相对固定且有限的,很难突然有一笔大的收入专门用来做投资理财,所以,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财务规划,定存都是第一步。

  我自己拿到第一笔定存的钱后,用它付了第一个小房子的首付。这一点对大家可能没什么参考意义,因为这些年房价涨得实在太快。但我买第一个房子时,广州的房价还没起步,而且首付只要一成,几万块钱就搞定,现在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吧?

  尝到强制储蓄的甜头后,我就一直把这个习惯坚持了下来。每次拿到一笔钱(不管工资还是其它),都会把其中的10%拿出来强制储蓄。除了每个月的工资、年终奖外,当定存达到目标金额,取出来做其他用途时,我也会拿出其中的10%继续存。我自己无论后来用来投资理财,还是换房、买车这些“人生大事”,都是通过强制储蓄攒下了“本金”。

  当然,怎么利用好强制储蓄的钱,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诉求。但不管是用来学习、进修也好,还是给自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都得有它才行。

  二、别总想着赚快钱,要相信时间的魔力

  相信看完第一点,已经有很多人对我嗤之以鼻了——“你存的那点钱,能跑得过通胀吗?那点钱还不够贬值的吧?”

  没错,我身边有很多人都不愿意储蓄,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我说的定存也不是让大家把钱放在那里当作“不动产”,毕竟钱最好的归宿就是被花掉,关键是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花掉。定存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刚开始强制储蓄时,每存够五万,我就会买一个稳健型的理财产品。很多银行都有这样的理财产品,5万起点,我选的大都是低风险的,回报比存款高一些但也不会很多。

  理财方面,我的确是个保守的人。因为相比起赚快钱,我更相信时间的魔力。

  当然我也有过惨痛教训。当我拿到第二笔定存的钱时,正是股市红火的时候,周围的人每天都在说“看着股票那样涨,都没什么心思上班了”,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我也脑袋一热就去开了户,结果一入市就经历了股市的寒潮(心疼我自己),辛苦存下的钱一下子蒸发了三分之二,从此我就对炒股敬而远之了。毕竟我的精力重点都放在自己的工作上,对股票行情、金融知识、经济形势的了解非常有限,在自己不懂的领域,还是别乱来了。

  但我并没有完全放弃投资。我把收入大致分成几个部分:定存(10%)——这部分是在设定期限内,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动的;日常消费(50%)——每个月的生活支出、房贷等;改善生活基金(30%)——比如之前说的“学习某一门技能基金”、“买买买基金”、“旅行基金”、“随时休息个一年两年基金”等;还有10%用来做投资。

  用于投资的10%,我做了基金定投。基金的选择是咨询了专业人士的,不要让我推荐具体基金哈,这不是任何金融产品的广告,而且我定投的基金中间也经历了好几次亏损。但因为我并不指望它快速赚钱,所以一投就是好几年,中间赚的时候没有套现,亏得一塌糊涂时也没有中止,结果那几支基金在经历过几次起伏之后,N年后居然神奇地赚了钱,在我换房的时候发挥了不小作用。

  但必须要说的是:这并不是因为我的基金选得好,论长远回报率,它们也就比稳健型的理财产品高一点吧。之所以能发挥作用,主要还是因为用这个方法存下了钱,加上周期长,跟储蓄有点像,都属于时间的魔力。

  为什么是10%呢?因为再稳健的金融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前要确保自己有抗风险的能力。而这10%是我就算亏光了,也可以承受的一个比例。当然这个比例不是固定的,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来定就好了。

  对于擅长金融投资以及期望快速钱生钱的人来说,这些真的都是蠢办法,但对我来说,已经算是意外回报了。

  三、提升自我,比赚快钱更重要

  虽然上次的理财篇主要讲了怎么存下钱来,但我一直都觉得,只有存钱和赚钱两手抓,才能真正提高生活品质。如果收入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光靠强制储蓄能够积攒下来的钱也不会太多。

  如果说写这篇文章,有什么是我最想分享的,那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尽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面,就是最好的投资。

  这种话写出来很像鸡汤,但对我来说,确实是很切实的感受。

  很庆幸我经历了纸媒的全盛时期,让我相信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人真的会怀才不遇。回顾了一下我周围,大部分全力以赴做好自己工作的人,物质生活都还不错。

  刚毕业那会儿,我去了《新快报》,有点不要脸地说,我应该算是很快就在报社崭露头角了,原因有二:一是幸运,当时无论大环境还是报社的工作环境、氛围都蛮好的;二是够拼。

  我现在还记得入职第一年的国庆节,我一个人连续承包了五天的头版专题,两年里几乎没休过假,好多个月都是报社发稿最多的人。当时稿费其实很低,而且主要是按字数算的,但这并不影响我满腔热情为了一条稿子反复改十几遍。

  我职业生涯上第一次收入的大幅提升,是跳槽到《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以后。《南都》当时的薪酬在国内纸媒里算是很好的吧。但如果不是因为我在《新快报》时的努力和机会,也没有跳槽的可能。收入第二次大幅提升,是做了新媒体之后,而如果没有那么多年在传统媒体训练出来的职业技能,我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转型。

  虽然一提到赚钱,大家都很踊跃,恨不得先赚他一个亿。但其实赚钱和理财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

  不要老想着赚到花不完的钱。整天想着要一下子赚到花不完的钱,就很容易对眼前的工作失去热情和动力。而眼前这份收入不算太高的工作可能才是我们唯一的生财之道,或者至少是进阶必经之路。所以“做好呢份工”还是很重要的。

  不要老想着赚快钱。很多人可能因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来钱太慢,或者新入职场,一开始工作收入水平低下,因此就做各种兼职赚外快,反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精进自己的职业技能。

  这样也许短期内可以改善生活,但长远看,往往是因小失大。之前有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同学来后台留言说,自己为了多赚点钱买想买的东西、租住更好的房子,拼命做了很多兼职,结果同期的新人升级了她却没有,感觉很失落。

  我也不赞成她这么做。有一个著名的理论说:职场前五年的表现,决定了未来你能走多远。仔细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职业初期的表现,除了影响外界对你的判断和定位,也关乎我们对自己的信心和要求。所以,还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精进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上比较靠谱。

  可能有同学会说:拜托,做好本职工作还用你说吗?老板每天都在敲黑板好吗?

  不慌吐槽,早已经不是职场新人的我,回过头来还是坚定地认为:我们为做好一份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提升的技能、训练的思维和开拓的眼界,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受用不尽的财富。

  我之前在报社工作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兼职的渠道,包括帮外面的公司做营销策划、写宣传稿、写剧本等等,但我并没有去做。一是因为我是那种不能一心二用的人,二是我是真的很喜欢记者这份工作。为了采访好一个人,写好一条稿子,做好一个专题而准备的过程、付出的努力,都让我觉得无比充实和满足。而通过一个又一个采访,一篇又一篇稿子所锻炼的文字功底、积累的工作经验,以及修炼的随时准备去战斗的素质,直到今天依然在受用。

  这,比我当时多赚一点钱要珍贵得多得多!如果非要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样的回报率反而更高。

  四、变兴趣为生产力

  之前写那篇辞职文时我也有说过,没有无聊的生活,只有无聊的人,我的每一次辞职或者跨界其实都是兴趣使然。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把兴趣发展成职业说得轻巧,但现实总是会让你欲哭无泪啊!对,很多人的理想状态应该都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但是往往迫于现实的压力选择了别的。

  每个人想要的东西和面对的现实确实不同,我也没资格评论别人的选择。但我自己每次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都是兴趣导向的。

  因为对我来说,只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才会像打了鸡血似地心无旁骛、全力以赴。

  我的每一次工作变动,从时政记者,到电影记者,再到时尚博主,因为都是兴趣驱动,所以每次也能全情投入。现在看来,做得都还不错(不要脸地自夸一下)。

  有人可能会说,你已经有了物质基础,当然有本钱去追求自己的兴趣。

  其实不是的。我记得我还没正式毕业前,就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是我实习的一家手机公司的销售总监助理,试用期的工资就非常可观。3个月后,我还是放弃了。为此,我那个风情万种又很能干的女上司专门来挽留我,还开出是我后来报社薪酬三倍以上的待遇。

  我几乎没怎么纠结就拒绝了。因为经过那3个月,我发现我真的不喜欢那份工作,外人或许看起来做得还不错,但我自己知道每天都在疲于应对。更重要的是,我对行政工作根本就没有热情,我更想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没错,就是写写写。

  只有真正喜欢这件事,才能最大限度激发我的热情和潜能。

  以前当记者的时候,每次跑两会或者电影节,我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每天睡三四个小时还激情满满。包括现在也每天都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可以坚持日更新?除了之前那么多年记者工作训练出来的写作技能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是真的喜欢写。

  想起我很尊敬的江艺平老师分管《南都》时,曾经在我获评年度记者时,给我写过这样一句评语:“(她)证明了,一个人的潜能可以有多么强。”

  这句话当然是太过誉了。但我想,如果我当初选择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光是靠自律和责任心努力应对,也许也能勉强做好,收入也可能不比今天差,但我一定不会像选择媒体行业这样,一再主动去挑战和挖掘自己的可能性,也不会有这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是的,如愿以偿把自己的兴趣发展成职业,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可能反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比之前多十倍百倍的努力。但回报也是巨大的:将自己热爱的事做出彩,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包括物质与心灵。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选择去做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作,不见得是现实真的需要我们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有时只是因为那可能更容易——不需要你付出太多,就可以获得一份还算不错的收入。但可能你同时也失去了真正可以展示才华的机会。

  五、不要笑,我的买房经

  你们都很熟悉的、经常被我花式黑的崔斯坦,其实最早以前是我的实习生。她在看完这篇稿后说:“你都没把干货写出来,比如说怎么指点我买房~”于是,多了这个部分。

  工作后,她攒了一笔钱,在我的鼓动下付了个小房子的首付。她老爹知道后急了,女儿工作那么辛苦还要每个月还那么多房贷,这不行啊!非要给她一笔钱,催她去把房贷提前还了。

  她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不要提前还贷,用它再付一个首付(当时广州还没限购)。她说:“还一份房贷已经很辛苦了,我怎么可能负担得了两份房贷!”我说:一是你可以把另一个房子出租,租金抵扣后需要还的不会很多,那些钱你平时买点这个那个也花掉了,更重要的是你的收入会提高的啊……有一点压力会促进你更努力工作!

  于是,她真的瞒着她老爹买了另一个小房子。后来房价和房租暴涨,她把小房子卖了以后,加倍还钱给她老爹时,他才知道。

  嗯,她当时每个月都是我们部门的稿王之二(嗯,另一个是我,哈哈),恐怕有一部分动力是来自还房贷吧。

  以今天的房价标准,冷不防听说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在北上广买了两套房子,一定会有人说:别吹牛了!但几年前广州的房价还真就是那么低。她买的两个房子都是二手房,面积很小,首付加起来好像才40W。

  后来楼市火爆,好多当时没有下手的人都后悔不迭,我身边的一些小伙伴也都纷纷感叹我和她的先见之明。其实并不是我多有先见之明,而是即使时光倒流,很多人可能也还是不会做那样的选择,因为每个人对于房子和钱的态度都不尽相同(买的时候我也根本没想到房价会在短短几年内涨成那样)。

  包括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女孩子没有必要买房,嫁个有房的男人或者结婚了再买不就行了。我决定买第一套房时,我爸也是强烈反对的。还有很多人觉得买房是一辈子的事,总想等着攒钱买个大房子。对他们来说,我那套50平米的小房子实在太小了。而我的想法则是:收入水平只能负担小房子房贷时,就买小一点,等有能力时再换。

  前段时间我换了住处,把原先的房子都卖掉交了首付,经历了房产市场的几轮大涨赚到的钱,又全都投回去了。用我爸的话来说,你从投资又变成了“刚需”。

  其实对我来说,买房子一直都是刚需。我并不是什么炒房族,只是想让自己的生活得更方便舒适。虽然钱还是回到了房产市场,但我的居住条件逐步在改善啊,在我看来,这就是赚钱/投资的意义。我从来都不热衷于看着钱作为数字在自己的账户上增长,它们的价值一定是用来提升自我和改善生活的。

  六、不要给自己设限

  每次做征集或者私物的时候,都会引来一些“不同声音”,比如“有买包的钱,为什么不拿来孝敬父母?”“花那么多钱买包,为什么不出去旅行或者用它来提升自己眼界见识?”

  很多次,我都想忍不住回复:你怎么知道她们没有呢?!

  我并不是想歌颂买包这种行为。买包只是生活中的小事,喜欢又负担得起就买,觉得没必要花这个钱或者有其它自己觉得更值得花钱的地方,就不买,没什么好纠结。退一万步说,钱是自己赚的,愿意花在哪里是个人自由。

  同一个包包征集专题,有上面那样的留言,也有下面这样的留言:

  当然我想讨论的不是买不买包,只是想借这个例子说说:一定不要因为一件事情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就抗拒它、排斥它。

  因为生活真的充满各种可能性,世界比我们想象得大多了。

  我一直觉得,心态是很重要的,甚至比方法、路径还重要。很多时候,是我们看待世界看待生活的心态,决定了我们的做事方法、生活方式。赚钱这件事,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样的。

  对我来说,理财也好,提高赚钱能力也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升生活品质。所以,在赚钱能力很一般的时候,我也没有让自己过得很苦哈哈;在手头余钱多的时候,也不会任意挥霍。

  就像评论里的小同学说的,不要局限自己,不要荒废时光,永远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因为这样你才有努力的动力啊!

  黎贝卡的话: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被题目骗进来看的同学别骂我哈哈~

  写到最后,想起之前有个媒体采访我,问:等你财务自由了,是不是就不会再写微信公众号了?我几乎没有犹豫就说:当然不是。因为在我开号之前,我就觉得自己实现某种意义上的财务自由了。

  这不是说我多有钱。而是,每个人的财务自由标准不同。有的人觉得要赚够一个亿才算自由,有的人身价数十亿还觉得不够,也有的人觉得可以支付自己的生活所需就自由了。对我来说,只要不是为了钱而工作,就是一种自由。因为一直以来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从来没有过“赚够多少钱就退休”的想法,因为我就没有想着要退休啊……而每一次转型或者做新的尝试,驱动力都是想做更有意思的事。

  如果有一天我不写微信公众号了,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件事让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希望那一天不要那么快到来。

  今天二条是我和一个法国腕表品牌的联名合作,给大家挑了一款我很喜欢的玫瑰金手表,而且数量不多,很怕你们今天又挤破别人家的店铺哈哈~

  祝大家周末愉快~下周见:)

  编辑助理:海苔、JOY;实习生:阿颖

  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方式,你还可以看这里

  这篇来自伊萨卡岛笔记(ID:life_and_style)

  这篇来自每天只种一棵草(ID:yourshoppinglist)

  每天只种一棵草

  伊萨卡岛笔记

  小而美的好物清单

  探索更精彩的世界

  过不凑合的生活,你还可以关注她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风尚标+ 更多
精彩视频+ 更多
精彩原创+ 更多
高清美图+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