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在跟几个比我小的妹妹们聊天时,同时还收到了不少鸡丝们的私信留言,发现不少女生们把“ work in fashion”作为奋斗目标,提及到《Vogue》、《Harper‘s BAZAAR》便两眼放光,而Fashion editor,时装编辑,这个外表看似光鲜亮丽、无比fancy的职业首当其冲地竟成为了千千万女生们最梦寐以求的dream job,退而求其次的至少也要混个big fashion house的公关,所以接下来Parsons、Central St。 Martin成为了ideal school。
如果真的以为“时装编辑”的工作仅仅是拥有一个如同《穿Prada的恶魔》中那般惊为天人的fitting room, 里面挂满了比外界早两个季度的几百件华服,从大名鼎鼎的Chanel、Prada、Louis Vuitton、Gucci,再到初出茅庐便名声大噪的新生代们如Vetements、Alexander Wang等,行使着完全着力于你作为一个“时装编辑”的独断专行的审美特权。或者假设这是一份你无需花费一分钱,便可提前看遍、穿腻全世界最烜赫一时的时装、鞋履和手袋们的工作,未免太片面、太天真了。
哈哈!快回来,幻想到这里就打住。打趣地来说,我觉得国内绝大多数人想进入这个行业,是冲着穿不完的新款鞋子衣服包包们、与一线大牌明星们贴身接触、要再有些精力还能跟男明星们谈个恋爱、一年两次飞去时装周看看秀、去光怪陆离的场合谈情喝酒、生日的时候还有时装大牌们为你量身而造的礼物……总之,要在鱼龙混杂池子里跟“绝大多数人”谈时装?谈理想?谈分享?走远了……
相较于《穿Prada的恶魔》、《Intern》等小说改编的电影,时尚类的纪录片才该是最完整确切地还原了时尚圈真实又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于处于职业分叉路口迷茫期的小女生们,以及问我如何入行的鸡丝们,还有对这个圈子存有幻想的千千万女生们,这些纪录片们都堪称范本级的佳作。以下这几部的排名首先是不分先后的,也不存在于“我的推荐”中,如果哪一部刚好合你眼缘、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便是最合适你的,总之你都会有所收获。
《Eyes has to travel》
并非每个人都能有如同Diana Vreeland般的幸运投胎,生在巴黎,长在纽约,婚后又搬去了伦敦,成为了风靡一世的美版《Vogue》的传奇女主编。女生们可以少两个小时韩剧时间,而把她的《eyes has to travel》翻来看看。就算是对“时尚“零基础、无概念的直女们看得也好,不过看人物类传记和纪录片是需要耐心慢慢观看的,否则很快的10分钟内便会感受到无聊至极。
一个从小被人们形容为极度丑陋的人,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教育,却精通艺术、时尚、文化和历史,用20几年奠定了Harper‘s BAZAAR的风格,又开创了美版Vogue的黄金时代,将时装带入了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真心热爱自己,热爱生活,并做成了毕生的事业,生而不美,却建立起独裁整个时尚产业的美学观。
你会惊讶于同样都是女性,她如何能够不做傀儡,却又超凡、洒脱、古怪、极度浪漫,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激情,诠释着“the world is her education”。纪录片中泛黄的一页页杂志、黑白的照片丝毫没有透漏出苟延残喘,隔着电视屏幕,也能感受到几十年前的生动有趣。
另外,她的爱情观也挺有意思的,就算在一起几十年了见到老公还会紧张;老到腰都直不起来了也有心思带上最华丽的珠宝得体的赴约;八十岁时还能让彼此惊喜;永远不会变成上厕所不用关门的老夫老妻……why don‘t you?
《Dior and I》
《Dior and I》从去年到今年,我看了三遍,每一回的热泪盈眶又都是一样的:Raf Simons看见sterling的印花批在模特身上温柔的眼神;末尾处看到“my work is my life‘s reason“这句话的时候;Raf在大秀之间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几近落泪;原本高冷不可攀几十万的高级定制背后,是将人们对于美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是有血有肉,充满温度和故事的。。。
尤其是Raf说出:f*ck, stress! 那一刻对他的好感度又翻倍,最真性情的一面往往更打动人心啊!
《The September Issue》
对于Anna Wintour墨镜下的眼睛好奇?对整个时尚行业饶有兴致?现实版的《穿Prada的女魔头》?那么,《September Issue》是当之无愧的不二之选。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这位美版《Vogue》传奇女主播的真实工作环境,以及围绕在她身边的时装编辑们共同准备、创造2007年的9月刊的全过程(9月刊是时装杂志一年中的重中之重,秋冬季新款入市,换季之交,叫得出的品牌们争先恐后地砸抢投广告抢版位)。虽说主角和焦点本应当是Anna Wintour,但她身边的那位性格强硬、不愿抛头露面的创意总监Grace Coddington反倒抢了“风头”。
比起Anna Wintour的强大孤独,我更爱Grace Coddington的单纯真诚-“Never to go to sleep in the car or anything like that.Keep watching, because whatever you see out the window or whatever, it can inspire you“ 这段话来的刚刚好。
《In Vogue: The editor‘s eye》
把它放在《September Issue》的下面来说,是个人感觉看过二者之后,会感觉比《The September Issue》来得要更生动有意义,全面一些,甚至还心有戚戚焉。重点在于那些时装大片拍摄中的背后故事,互动轶事。
从《Vogue》历年以来的八位时装编辑们的角度出发,带人们切身感受到《Vogue》的审美变化和文化情趣,每个人都风格鲜明。外人眼里看到的一张精美时装大片,往往是时装编辑们上刀山、下火海、碾转反侧只为追求一个完美moment的结果。
时装编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定义是什么?或许,这部纪录片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Annie Leibovitz: Life Through a Lens》
一部富有娱乐性,也非常有意思的,关于当今史上报酬最高的女摄影师Annie Leibovitz的纪录片。
对于那些看过以及或多或少了解Annie Leibovitz拍的名人相片的人,不妨可以看看镜头后面的花絮、准备、任务、环境以及访谈,了解每张照片的厚度与分量。
比如影片里,Annie Leibovitz在Susan Sontag被用担架抬上私人飞机去做最后手术时候的照片令人动容,至今Annie Leibovitz指着Susan Sontag的照片,声音还是不免哽咽,喜欢这两个女人还有她们微妙的关系,讨论她们是不是les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部纪录片让名人们的照片的背后的故事被抽丝剥茧般地揭开,照片上的人都活了起来。
She is a gay, she is man, she is a mother, she is a great aritst。。。所谓喜欢和欣赏这件事儿吧,跟性别和年龄,没什么关系。
《Mademoiselle C》
Mademoiselle在法语中的意思是miss, 而C在这里指的便是Carine Roitfied这个女人了。
前法国版《Vogue》女主编,如今是《CR Fashion Book》创始人,《Harper‘s BAZAAR》全球创意总监,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她的《CR Fashion Book》创刊号在纽约的孕育过程。
你能感受到一位年近60岁的女性超乎寻常的创意力。你会看到她在家里练芭蕾,永远坐在头牌捧场好友Tom Ford的大秀,场场不缺席,第二天又飞回了巴黎庆祝孙子的生日。。。而且,居然还能看到一展笑颜的Karl Lagerfeld、Tom Ford等人的出现,和Anna Wintour的冷酷不同,她明显要更为亲切温和,距离感不强。
全篇充斥着超模和全球的设计师们,法文和英文交织,把它作为一场ultimate fashion insider trip来看,观赏性足够。
如果说这些纪录片你都看完了,觉得自己依然有这个眼界、条件和能力handle,发光发热,义无反顾地能够投身于个人所爱,那就预备在30岁前奔着国航的终身白金卡去吧。。。反正,nothing to lose,everything to gain。
最后,解答大家一开始的问题,如果要我回答,在国内做一个fashion editor有什么硬性条件?首先,肯定是要拥有一流出挑的审美和火眼金睛,海外高学历,善于交际,勇于混圈子,要会在女人扎堆的圈子里左右逢源,同时要忍受着自己拿着微薄的薪资,欣然地接受家常便饭式的倒贴。你看,到了最后,还是回归到了现实吧?
(今天推送很早吧?嘿,因为这是我接着上次写了一半被拐跑的继续写的。。。以及,我被x姐批评偷懒这件事儿,所以即使我今天被重感冒弄的头晕眼花,鼻涕直流,嗓子冒烟,最终还是成功发出来了,老泪纵横有木有。。。你们晚上可以选一部合眼缘的纪录片配上?消遣,我滚去喝柠檬水睡觉咯~下回见mua!)
快把争气鸡推荐给你最信得过的Zuo逼朋友们,
你的品位注定不凡。
争气鸡从来不生气永远最争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争气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