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网友,和大家一样今年夏天还时不时会把去年夏天买的衣服拿出来穿一穿。我们沉浸自己的世界里,但依旧没有办法逃避这样一个事实:“2014春夏时装周就要来了”。时尚圈永远都以高铁的速度向前超速运转着,如果你和我一样觉得以乘坐绿皮火车的速度追赶时尚太累,那就大声吼一句:“时装周你够了!!!”作为一名编辑,刚刚从2014春夏男装周回来,还没有坐稳板凳就要开始和同事们一起策划女装周的报道计划,各种会议各种电话各种邮件之后,2014春夏时装周终于进入最后倒计时阶段。看到这,你一定很想骂我:“小编,你够了。”小编真的无意向你炫耀,小编内心也一肚怒火:“时装周你够了!!!”

全世界都在举办时装周

曾在《Fashion’s World Cities》中看到一篇文章讲世界时尚之都的版图变化,在文中作者David引用了2000年上海时装周周开幕时,当时市长徐匡迪在开幕致辞中的一句话:“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们要把上海时装周建成继纽约、伦敦、米兰、巴黎和东京之后,第六个世界级的时尚之都。”现在看他说的这句话有种坐井观天的感觉,但如果真回到十三年前,在全世界还没有刮起时装周这股狂热风潮的时候,也许这样的“梦想”一点都不夸张。不管当时的设计师和其它条件成不成熟,最起码没有那么多的竞争对手。现在时装周像是开启了病毒模式,在世界各地都生了根发了芽。据style.com网站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大大小小的时装周一共有80多个。如果每个时装周以7天计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一天都可能有一个时装周,甚至有两个时装周在同时举行。从北京到孟买、从圣保罗到悉尼、从首尔到墨西哥……不管你见还是不见,时装周都在那里,只增不减。

时装周世界版图(图片来自style.com)

今年年初新浪时尚受到哥本哈根时装周组委会的邀请报道时装周,初出茅庐的我迎来自己的第一次时装周之行。在官方安排的日程表上赫然写着一句宣传标语:“1座城市,4场博览会,46场时装秀,2706个时装品牌,斯堪的纳维亚的时尚之都。”这样一组震撼的数据,你已经可以想象到我在哥本哈根时装周每天的行程。白天从一个主会场到另一个主会场,一场秀接另一场秀,晚上还安排有品牌的庆功派对,有的时候早饭还没有吃就被拉去参观手工作坊。这一切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看一场场陌生的发布会,设计师和品牌是你从没有听过和看过的。当然,这里很多设计师都非常优秀,作品也非常惊艳。无论从作品本身还是秀场布置,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毫不逊色四大时装周上的某些设计师和品牌。然而面对这样高强度的看秀节奏和完全陌生的设计师,让我不得不向同行的媒体前辈们去讨教:“这样请我们来真的有用吗?”“你们准备怎么去报道?”

看似遍地开花的时装周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好事,但也有值得我们去反思的地方,像哥本哈根这样新兴的时装周到底能提供给这些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一个什么样的平台。它们是否有完整的买手机制可以给这些设计师带来订单?是否有强大的媒体团队将哥本哈根当地的设计介绍给世界各地更多的读者认识?时装周的数量再多,质量跟不上,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对于那些辛辛苦苦准备发布会的设计师来说,像旅游景点一样的时装周无疑就是一个劳民伤财的地方。

每个品牌到底要办多少场秀

2014春夏时装周即将开幕之际,时尚界的资深评论员Suzy Menks在T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吐槽时尚品牌办秀的节奏太快、太过频繁。很多品牌从最开始的一年2场发布会,到最后一年会举行8到10场发布会,平均每个月都有一场。你千万不要以为我在拿数据吓你,你可以自己算一下——2场高级女装成衣发布会,2场高级定制发布会,2场男装高级成衣发布会,再加上度假和早秋系列2场发布会,就已经8场发布会。现在各大时装屋又特别流行到海外办秀,比如来个中国,去趟巴西,或者印度,一年加起来就是10场或者更多场发布会。如果看完这些数据你依然没有任何概念,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香奈儿形象大使周迅上半年的行程。今年5月她还在新家坡参加Chanel 2013/14度假系列发布会,7月又出现在巴黎参加Chanel 2013/14秋冬高定系列发布会,说不定今年9月底依然会出现在大皇宫Chanel 2014/15春夏系列发布会现场,看秀的档期比她宣传新电影的档期还要满。

Chanel时装秀从左至右:2013春夏高级成衣 - 2013 春夏高定 - 2013 秋冬高级成衣 -2013秋冬高定

除了忙着看秀的明星们,这样的办秀速度也根本不给设计师一个休息和喘气的机会,设计师们顶着巨大的创作的压力,像上了发条一样一刻不停地进行创作,一个系列接着一个系列,直到最后所有的灵感和创作才华被榨取干净。同时还要顶着巨大的销售压力和成本压力,怎样才能让作品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点,怎样把极具质感和设计的服装成本降到最低,所有的这些压力最后都落在设计师身上的时候,往往也是时尚圈悲剧开始的地方。才华横溢的天才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在家自杀身亡,鬼才设计师John Galliano因为压力太大在酒吧泄愤发表种族歧视言论而被迫退出时尚圈,至今也没有办法找到更好回归时尚圈的路……这些教训难道还不够,还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当你发现时装周已经不再神秘,一场接一场的发布会充斥在你眼前和耳边而让你失去新鲜感的时候,T台上模特身穿的华丽服饰对你来说也只不过是一张存在电脑里的照片而已。物以稀为贵谁都懂,但在利益和销售额面前又有几个人可以禁得住诱惑。除此之外,这么多的发布会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几个系列之间有什么差别,甚至有时候会越看越糊涂,明明是春夏系列,为什么秀场上到处都是厚重的外套;明明是秋冬高级定制系列,秀场上的作品全部都是透可露肉的蕾丝和飘逸的雪纺。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衣服吗?

超模的时装周不眠夜

每次四大时装周结束之后,世界权威超模排行网站(models.com)会依据模特们走秀的数量和质量,重新确定超模们的江湖地位。当我们为中国超模军团在排行榜上不断刷新个人的最好记录而欢呼和骄傲时,我们又有谁知道她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模特们要想拿到一场发布会的邀请函,要经过三到四轮面试,直到最后的时装环节确定没有问题,才算真正拿到品牌的pass卡。时装周她们既要承受巨大的体力消耗,还要有一颗抗击压力的良好心态,因为很多时候经过漫长的等待和煎熬换来的不一定都是好消息。而且时尚圈口味的变化用翻雨覆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哪怕你是世界排名第一的超模也不是每一场秀都可以拿到邀请函。美国当红超模Karlie Kloss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自己现在很红,但也越来越难定到秀了。因为设计师会告诉我说,‘你太红了,你会抢走衣服的风头,没有人会把注意力放在衣服上。’”多么可笑和自相矛盾的时尚圈,你不红的时候你什么也不是,你太有名后也什么都不是。

美国当红超模Karlie Kloss

拿到邀请函后,接下来就需要超模们准时出现在发布会的后台准备化妆和一遍遍的彩排。在发布会的后台,为了节省时间一个模特同时可能有三到四个化妆师在同时进行,一个负责面部的妆容,一个负责头发的造型,还有一个可能在帮你修指甲和涂指甲油。期间还要应对各种镜头和闪光灯以及记者们的各种采访,想跟美发沙龙一样安静静地做个头发简直就是痴人做梦。到了最后的彩排环节,秀导会带着模特在秀场上一遍又一遍的走场,告诉模特们如何出场,如何站位,如何谢幕。有的时候模特为了让自己的双脚从高跟鞋中解放出来,会光着脚丫抬起脚后跟模仿穿高跟鞋的样子赤脚走在冰冷的T台上彩排。这样的节奏超模每天都要重复好几遍,而且还是一个月的时间。

超模Daria Werbowy在接受《Interview》杂志九月刊采访时说:“我不确定(我现在是同一季时装周中开场和压轴次数最多的模特),因为没有人会如此无聊和愿意受这样的折磨去重新确认和证实这个数据。虽然我不肯定这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参加时装周时的记录,但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那个时候我每天只有三个小时的睡觉时间。”

时装周自己热闹去吧

纽约时装周的主会场之一林肯中心在周围居民的抗议声中,终于最终还是妥协将于几年后搬离这里。周围的居民联名抗议在纽约林肯中心时装周,他们认为这不仅扰乱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而且每年都会让这里的交通变得拥堵不堪。即便时装周组委会妥协为附近的居民安排更多的就业机会,也不能安抚他们这颗受伤的心,一心只希望这扰民的时装周早日搬离这里,换给大家一个安静有序的生活环境。与其它几个时装周相比,纽约时装周不仅没有男装周,也没有高级定制时装周,每年只有2次不超过14天的时装周已经让他们忍无可忍。 今年2月和同事陈希一起去前方报道纽约时装周,从酒店去往林肯中心的出租车上。司机问我们:“你们来纽约旅游吗?”“不是 ,参加纽约时装周。你知道纽约时装周吗?“”没听说过。但是最近林肯中心的交通变得很堵了。”

纽约时装周主会场之一林肯中心

时装周对于时尚爱好者来说就是一个朝圣和学习地方,然而在路人甲眼中它真的没那么重要和神圣。甚至会觉得那些为了一张头排座位而大大出手的人脑子有问题。英国著名的时尚评论员Colin McDowell曾经说过:“事实上,世界上绝对多数女性对时尚都毫无兴趣,对于绝大多数男性来说,连时尚这个概念可能都不存在(the fact is that fashion itself is of little interest to most women in the world and hardly exists as a concept at all for most men.)。”

编辑观点

与其说是在吐槽时装周,还不如说是在反思时装周。时装周越办越多,发布会越来越频,时装周报道队伍越来越大,当数量发展太大质量跟不上的时候,各种问题也就浮出水面。做为编辑,看到兄弟姐妹网站都在争相报道时装周时候,这无疑是件好事。但当你发现大家把所有策划和报道重点都在放在明星身上时,你会发现时装周被大家当做一件娱乐事件去报道,忽略了时装周真的主角设计师和设计师们的作品。更有甚至,有些网站都把时装周变成一个自我宣传和自我作秀的平台,一切报道的重点都不是时装周而是为证明我来过,我采访过谁,形式远远大于内容。原本应该是发现美和充满美的时装周,却被搞的乌烟瘴气。(文/@史郎研一)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