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就是“灭掉”吗 本土品牌缘何频频委身外资

2013年08月19日14:17  来源:新浪时尚

  □逆袭之举

  上海家化欲收购外资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些优秀的本土日化品牌频频被外资收购之时,也有一些坚守的本土日化品牌掀起了逆袭大潮:蓝月亮、上海家化、百雀羚、自然堂、索芙特……众多本土品牌正在努力缩小与外资品牌的差距。

  就在近日,化妆品行业内最大的本土企业上海家化宣布推出启初、恒妍、Tbeauty三个新品牌。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表示,过去几年,上海家化的市场占有率已从1%提高到了4%-5%,已经从外资品牌手中收复了一些失地,但上海家化并不满足,未来要抢回更多的市场份额,“我们不仅仅依靠自身孵化品牌,还希望收购一些外资品牌。”这也是几十年来,本土日化品牌首次发出收购外资品牌的声音。

  “上海家化现在手里有20亿元现金,没有负债,现在又恰逢欧美经济不景气,一些外资品牌发展遇阻,确实是收购的好机会。但全资收购风险太大,我们比较青睐参股、合资、国内代理等方式。我们最感兴趣的是我们所没有的品类,比如洗护发用品、彩妆。在渠道方面,专营店渠道现在正在洗牌,如果有好的收购标的我们也可考虑,形成‘股东+供应商’的协同效果。”葛文耀称。

  “投资部看过的项目已经不下20个,争取年内就有投资案诞生。”上海家化总经理王茁表示。

  收购就是“灭掉”吗 本土品牌缘何频频委身外资

  □专家解析

  受访专家:李志起(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

  本土品牌缘何频频委身外资

  “一指禅”难以做大做强

  为何一个个原本风生水起的本土日化品牌,都轻而易举地做出合资或卖掉的决定?

  对此问题,李志起以“一指禅”为喻:“本土日化品牌的绝活几乎都是单个产品或者单个品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继续做大做强面临很多困难,比如成本费用无法分摊等。而像欧莱雅、联合利华、宝洁等跨国巨头执行的都是多品牌战略,资源利用合理,费用摊薄,化解风险的能力也强。”

  “这些被收购的本土品牌,都是背后没有雄厚的财力做支撑。”李志起表示,目前国内融资环境受限,一些日化企业无法实现上市,创始人也不能轻易套现,除了被收购外似乎没有别的选择。如果能顺利上市,或许它们会选择走第二条路。

  引入外资后为何时运不济

  有的收购目的就是灭掉对手

  “本土日化品牌与外资合资或被收购后发展呈现大转折,其实主要有两方面原因。”李志起表示,一方面,一些外资收购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比如小护士、丁家宜、大宝,外资收购它们主要就是看中这些品牌的销售渠道,通过收购来增加对低端市场的铺货能力。“这种收购最应该警惕,否则我们辛辛苦苦做起来的品牌,一经出售,所有优势就都消失了。”李志起称,前些年在国企改制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我们自身经验不足,以为与外资合作后可以得到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发展也确实面临瓶颈,所以不少企业在不了解外资目的的情况下轻率地让出了控股权,为外资消灭自己铺了路。

  “同时也要承认,有些企业被收购后确实存在整合难度。”李志起表示,很多本土日化品牌做得最好的就是销售渠道,这恰恰是外资的短板,比如丁家宜的创始人庄文阳对渠道的影响力就很强,庄文阳离开丁家宜以后,好几个大代理商也跟着他走了。“这是国产品牌典型的现象,老大一号召,兄弟们就跟着走了,给收购方以及被收购后的品牌发展造成了困难。”

  如何看待外资收购行为

  是否涉嫌行业垄断值得调查

  李志起认为,如今在日化领域,欧美以及日本的品牌集中度非常高,国产品牌要想与这些国际品牌竞争,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目前,国内日化行业中民营企业多,获得的政策支持较少,这一点值得反思。”

  李志起表示,出于对经济发展大环境的担忧,日化行业一些民营企业家选择比较好的时间点“落袋为安”可以理解。“从产业保护的角度看,我觉得国家可以考虑给一些政策上的支持,避免行业全军覆没。再有,外资频频并购知名本土日化品牌,尤其是在中高端化妆品市场,一些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超过50%,再来收购中国的中高端日化品牌是否涉嫌行业垄断?国家反垄断机构应该对此进行相应的调查。”李志起称。

  1990年美加净与美国庄臣合资

  1994年熊猫与宝洁合资

  1996年活力28与德国美洁时合资

  2003年欧莱雅收购小护士

  2004年欧莱雅收购羽西

  2007年拜尔斯道夫收购丝宝日化(旗下品牌包括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

  2008年强生收购大宝

  2011年科蒂收购丁家宜

  2012年强生收购嗳呵

  2013年LV基金入股丸美

  2013年欧莱雅拟收购美即

  (文字来源:京华时报)

  想了解更多护肤资讯,请关注@美妆口碑榜(微博)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