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9月26日,2013北京国际设计周在中华世纪坛正式拉开帷幕,本着节俭办活动的原则,本届设计周开幕活动以形式简约、有设计特色的内容代替以往的开幕仪式。当天,作为设计周主场的中华世纪坛变身为全球设计师欢聚的场所。通过颁奖仪式、设计大奖铭牌镶嵌仪式、设计之路、项目推介交流和参观展览等系列活动,为来自国内外的设计师、设计机构、品牌及社会各界参与支持设计发展的人士搭建起展示成果、交流理念、创造商机的平台,开启充满创意的设计旅程。
获奖项目永久镌刻世纪坛
鉴于本届设计大奖的获奖名单已经提前公布,颁奖仪式以简洁明快的风格一以贯之。曾经担任2009年世界设计大会主题演讲活动主持人的著名设计学者,本届设计大奖国际评委的王受之应邀作为颁奖活动的学术主持,他与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栗坤合作,一个沉稳,一个活泼;一个理性,一个温暖,不经意间诠释了设计是理性的技术与温暖的人文关怀完美结合的特质。
在紧凑的节奏中,包括提名奖在内的所有奖项按类别逐一颁出,设计教育奖由中国美术学院获得;设计传播奖由腾讯微信获得;设计促进奖由北京保利秋拍设计专场获得;年度设计奖的6个获奖项目为西部农民生土窑洞改造设计、杭州唐宫海鲜舫室内设计、“中国古典家具”APP交互设计、水滴壶设计、苏州雅扇手工设计、楚和听香服装设计。经典设计奖则由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获得。
今年的获奖项目,大到红旗渠的开凿、西部农民生土窑洞的改造,小到水滴壶、手工扇,原创服装,甚至是快速兴起的新型网络社交手段微信,无不折射出北京国际设计周注重原创精神,倡导简约绿色设计,为民生设计的指导理念,以及关注民生、保护生态、促进产业、带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设计”主张。
颁奖仪式之后的设计大奖铭牌镶嵌仪式是2013设计周开幕活动的创新环节,从今年开始,设计周计划每年将上一年度评选出的设计大奖获奖项目制作成铜质铭牌,永久镶嵌在中华世纪坛上。
镶嵌仪式中,设计周组委会主席、北京市副市长杨晓超,以及另外三个主办单位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的代表,与主宾城市阿姆斯特丹市长埃伯哈德•范德兰、荷兰著名平面设计师博恩、以及设计大奖评委会主席王敏等嘉宾分为两组,亲手将两块每块长140厘米,高70厘米,重约80公斤的铭牌分别嵌置在象征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青铜甬道两侧,寓意这些倡导原创精神、引领中国设计产业发展的优秀设计将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设计时代的典范。
“荷兰设计标签”领衔 设计之路群星璀璨
映着落日暖暖的余晖,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活动中所独有的“设计之路”环节开始了。来自国内外的著名设计师们两两一组,穿过象征着创意智慧的“设计之门”,走上由蓝毯铺就的“设计之路”。
被英国金融时报赞誉为“当代荷兰设计标签”的荷兰国宝级设计师马塞尔•万德斯携手他的如花美眷第一个出场,这位著名的“Moooi”设计品牌创始人在今年设计周期间,在首都博物馆将举办以椅子为主打的个人设计作品展。
来自法国的玛塔利•克拉塞特女士是一位勇于颠覆传统的设计
师,她近年来一直在开拓设计的跨界领域,包括手工艺、纺织等。在大栅栏展区,从她所带来的“模板胡同”作品中,观众能品出她的一贯做派:打破僵化,一切从生活出发。与玛塔利一同走过“设计之路”的英国著名设计师迈克尔•杨被认为是近年来对中国设计拥有发言权的欧洲设计师。以产品设计和室内设计著称的他,今年也在大栅栏展区别出心裁地推出了“胡同公厕”设计作品,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简单却充满人文关怀的设计,改善老北京胡同生活的卫生条件,让老城区自然复生。
荷兰著名平面设计师博恩被公认为史上十个获奖最多的设计师之一,到目前为止,他获得了包括德国红点奖、英国D&AD设计大奖在内的无数世界级设计奖。今年,博恩应邀担任了设计周设计大奖的国际评委。
此外,荷兰政府顾问汤•维尔霍文、德国DMY首席执行官约尔格•苏瑞门、墨西哥海报双年展主席哈维尔•伯姆德兹、乐尚(Lexon)创始人雷内•阿达、瑞士著名平面设计师彼得•凯勒,以及来自两岸三地的中国知名设计师和设计教育家如陈汉民、柳冠中、叶锦添、马清运、王敏、林磐耸、何洁等也在“设计之路”上一一亮相。
伴随着夜幕的降临,开幕活动也进入了更为轻松的阶段。在设计周的智慧城市、设计之旅、设计消费等项目推介区域,1000多位来自全球各地的设计师、嘉宾相聚在一起,在这个设计北京之夜中沟通交流,相识互叙。在交流的同时嘉宾们还观看了设计展览,在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世界艺术馆、当代艺术馆分别展出设计周主题展览“智慧城市国际设计展”,专题展“2013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和“生活之美——第七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这些展览在设计周开幕后将免费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