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居家生活过成一道好看又好吃的菜

2017年04月08日 01:10 新浪时尚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导语:居奕毕业于中央美院,现为资深广告创意人。爱下厨、爱阅读,更爱为平日生活增添幽默滋味。女儿现在也开始对做饭感兴趣,自己刚刚烤过一次饼干,效果确实很不错。同时她也是爸爸的“试菜师”,让居奕感觉最有难度的就是满足她那张“挑剔”的小嘴。(来源:安邸AD)

  居奕做饭总是成竹在胸,没有多余的拘泥和矫情。而艺术更是随时伴他左右。

版画《狗》为尹齐作品。版画《狗》为尹齐作品。

  “饭是很好的分享,比如我跟朋友之间也调配得很好,一帮人爱做,一帮人爱吃,所以总能聚拢来。”

  居奕保有男人做饭的那种”写意“做派和幽默感,连围裙的图案也跟案板上的猪肉相映成趣。

  居奕特意为本次拍摄专门烹制的马达加斯加菜肴”猪肉炖螃蟹“。虽然他从没去过马达加斯加,却从当地朋友那里学来了这道菜,并加以改良,”我加了一点姜黄粉进去,让它能多一点香味,视觉上也更亮!”

  居奕家的客厅常有宾客满座的热闹,不少朋友前来还真是为了那一口美味。太太林菁喜欢侍弄花草,所以植物也是美食最好的伴侣。餐桌后的大幅画作是林菁的作品,地毯购于阿富汗。

  调配的功力

  如果朋友病了,你要带什么前去看望?“我拎着一袋子菜到他家,一看只有一口奶锅和一个连把都没有的炒锅。我得当机立断,要迅速考虑能做哪几道菜和做这几道菜的顺序。”对居奕来说,这过程也像他曾经的绘画专业一样,是调配出来的。

  1979年来北京念美院附中,15岁的居奕由南至北,接受的改变很多,譬如吃。因为食堂的菜实在难以下咽,又没钱下馆子,所以逮着机会他就往本地同学家去“混”。“久了也不能白混啊,那就得自己做。”虽然爱吃是上海人天生的讲究,但真正动手做,还是彼时的“生活所迫”。他人生中做的第一道菜是之前从没见过的“蒜苗炒肉”。“第一次做菜就做了从没吃过的内容,反响还相当好,我这才发现从小给父母帮厨的经验不是白累积的。”

  童年时代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居奕一家五口人在上海生活,一整天的开销只有一块钱,却总能保证每顿吃上一个素菜、一个荤菜,还有一个汤。“那时我爸每天清晨上菜市场转悠,在那么有限的资源里还可以把日常的每一餐调配得相对均衡和精致,让贫乏的生活不窘迫,这也是一种生活的尊严。”因为母亲的工作是三班倒,所以帮厨的任务就落到了居奕身上。“那时住老楼,家在三层,厨房在四层,我上上下下地跑,洗个菜、杀条鱼,从很小就开始锻炼了。”可能也正是这种对过程的烂熟于心,才让他在北京的“厨艺”有种庖丁解牛的效果。于是从同学家“混”到教师宿舍,从附中升入中央美院,居奕爱做饭的名声就这样宣扬开去。除了传统中国菜,他甚至也尝试做比萨、煎牛排。。。。。。“生活要调剂嘛,总要想点新花样来犒劳大家。但条件又真的有限,老师的宿舍也不过一口锅和一个电炉,我要就着那一口锅变出不同的花样来,胸有成竹也成了一种调配能力。”他感叹,现在人们经过了物质的迅速丰富,开始大呼要回归食物本质,要重视食材本身,“本质当然很重要,但‘烹调’二字,除了将食材烹熟,还要调整和搭配。”这也不光是对食物来说。

  从中学下厨到现在,做饭对于居奕已经成了一件“一发不可收拾”的事。“如果你认真对待食物,它就真的是个事!”他这样告诉我。前段时间他看北大路鲁山人在《日本味道》里写自己刚工作时的困窘,同事们都有丰富的便当可带,自己却只吃得起豆腐。于是他下决心花了一个月工资去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盘子,然后每天就用这盘子装那一块豆腐,“就这样也吃得出幸福感!”这位日本食评家说器皿是食物的衣服,居奕补充:“这件衣服也要得体才行。它的重要在于不同的食物要放在最适合它的器皿里,而不是刻意去弄一个夺目的东西来。凡事一刻意就矫情了,而矫情是什么?就是多余嘛!”也有人记得他为缝一只八宝鸭子奋战到半夜的故事,他自己也笑,但仍摇着头说:“有什么办法?以前都是用缝被子的针来缝,现在我能找到的只有一个酒店的针线包,那小针小线,怎么缝得快?”那就不可以稍微随便点,缝好就好吗?“那怎么行?”这次他回应得很快,“工具不同了,但鸭子该怎么缝还得怎么缝,随便不得!”

  如今居奕一周至少要下厨4天,他也开心看到身边的朋友逐渐都开始动手做饭。“我认为回归厨房也是在回归家庭。”这个家庭不仅是指夫妻小孩的小家庭,也包括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的回归,他说这是中国人在伦理情感上的再次聚合。“我前几年去听全世界最著名的西班牙大厨费兰·阿德利亚的讲座。他讲完之后有个提问环节,国内好多媒体都问他食物的养生、食物怎么配酒,问得他最后都急了,他说:‘你们基本没听懂我的话。我做的不是饭,而是艺术。虽然我的餐厅连续5年世界排名第一,你要问我最喜欢吃什么菜,我告诉你,我还是喜欢吃我妈妈做的菜。’”居奕在台下暗暗点头,“去餐厅你要的是一种综合享受,是偶尔为之的兴奋点;而在家吃饭才是常态,才有细水长流的幸福。”

  在这种常态的生活中,做饭又常给这个学艺术出身的男人以奢侈和满足。“做饭跟画画一样,都是生活中挺奢侈的两件事,因为在它们身上花的时间完全是属于你自己的。我想也包括写作和音乐。。。。。。它们实际是带我们去了另一个时空,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几乎没有功利色彩,我们在那时就是在面对自己、表达自己。做饭对我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放松,所以我不需要帮手。一杯红酒,我要自己来完整地享受它。”因此他家里的阿姨乐于也惑于这十几年来,永远上不了灶台。她总是好奇男主人做饭时那么专注的表情里到底包含了多少美食经,殊不知“其实我做饭时,想那个饭很少,想自己内心的事更多”。

  说到自己做饭,他笑言谈不上什么风格,只是跟他手拿红酒的那个微醺状态很像。“看西方的食谱,写的都是精确到克,或是烤箱调到几摄氏度烤几分钟,一切都很精准。而中国的菜谱上永远都是这个少许,那个少许。。。。。。这种看似的不精准,实际是给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真正顶端的那个部分永远都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他的菜是写意,不是工笔。

  不过,这种“写意”现在也遇到了一点难题——如何让女儿总能喜欢?“小孩子很诚实,口味的容忍度也没那么高,我现在觉得最难的菜就是如何做一道她从没吃过,但我又希望她爱吃的菜。更大的考验则是每次做这菜既能保持水准,还能带入新的惊喜。”对他而言,这正是他的“写意画”既花费众多功夫,又能举重若轻的关键。至于女儿从小受到这美食的熏陶,怎能不培养起“挑剔”的口味。“上星期她刚自己烤了次饼干,还不错。”但要跟他这位爸爸“学厨”,居奕说还得从帮厨开始。“等她再长高一点,就可以开始洗碗了,这一点很重要!”半晌,连他自己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为自己这一点打着“调配”之名的“私心”。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风尚标+ 更多
精彩视频+ 更多
精彩原创+ 更多
高清美图+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