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最近,一项新的摩天大楼建筑提案引起纽约市民和建筑界议论纷纷。(来源:好奇心日报)
来自雅典、在纽约新开设办公室的建筑工作室 oiio 设计了一座概念性的摩天大楼:The Big Bend。它以夸张的长度而不是高度—— 1219 米超过了世界第一、高 828 米的迪拜哈利法塔,立志成为世界第一“长”的高楼。
该建筑物结构非常纤细,并在离地 600 米的顶部弯曲并返回地面,呈倒U形。
除了长度惊人,如果真的有哪家开发商愿意把它变成现实,那么这项工程也将成为电梯制造史上的巨大挑战。oiio 工作室设想使用电梯制造商蒂森克虏伯(Thyssen Krupp)最新的电梯技术——MULTI 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种不需要绳缆、改用轨道来移动电梯厢的技术。因此,每台独立电梯都能垂直或水平通过建筑物内的轴环。
“曼哈顿的楼房都需要很惹眼,这样才能引起足够的注意。”The Big Bend 确实也做到了足够高调——它坐落于纽约中央公园的南边,被称为亿万富翁之路( Billionaire‘s Row)的西第 57 街。高楼的“两只脚”分别伫立于两块很狭窄的地块上,跨越一座历史建筑物上空。
所以除了其本身的占地面积,开发商还需要与被横跨的建筑物所有方协商空中使用权。
但与其说 The Big Bend 是一个建筑方案,其实更像是 oiio 对纽约城市建筑的另类诠释,或者,一个科幻小说式的寓言。
工作室发布的建筑概念图上,一张黑白手绘图上画着 The Big Bend 大楼大堂里空无一人,透着些冷清和孤独。图下有一个行注脚:“这里很安静因为没有人在这里。大楼并不是给人住的,它仅仅是投资用的。”
oiio 工作室的创始人、建筑师 Ioannis Oikonomou 称自己是一个“城市故事制造者”,他认为 The Big Bend 可以成为应对曼哈顿建筑限高和有效使用空中空间的方案。
“The Big Bend 遵循了已经出现在纽约的趋势——又细又长的住宅型摩天大楼。”oiio 工作室在项目介绍中写到:“如今,在较小的土地面积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楼的高度才能获得更高的声誉。但是如果我们用长度代替高度呢? 如果我们的建筑特别长而不是高呢?”
oiio 所指出的是纽约城内近来一波高楼建筑风潮。这些楼盘大多围绕着中央公园,拥有绝佳的风景。它们高度虽然比不上那些直入云端的、真正的摩天大楼,但有个共同点是,建筑造型都十分细长。这样一来,开发商能够在最高的土地利用率上,尽可能地建造更多豪华公寓。
这里需要引入一个建筑宽高比的概念,它指的是建筑结构的高度和建筑平面的有效宽度比。纽约摩天大楼博物馆将近些年纽约城中出现的几座 50 层以上的大楼做了一次类比分析,结果发现这个宽高比越来越悬殊。
比如,1971 年竣工,近 417 米的纽约世贸中心双子楼中的北楼,宽高比不到 1:7;而即将竣工的,426 米高的公寓大楼 432 Park Avenue——由世界知名建筑师 Rafael Violy 及其团队负责设计,宽高比是 1:15。在这一比率上做到极致的,是由 SHoP Architects 设计的 111 West 57th Street 大楼,将于 2018 年完工,宽高比为 1:23,是目前世界上最“细长”的大楼。
另辟蹊径挑战这些铅笔型的建筑,The Big Bend 在发布后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设计网站 Dezeen 收集了一些人们的留言和建筑界对此的评论。比如,美国当代建筑师代表人物之一 Steven Holl 就批评道:“建造这样象征性的建筑使得建筑形式不平等。”
著名 DS+R 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 Liz Diller表示这样的项目可能“浪费美元”。
但普通人似乎对“世界上最长的摩天大楼”颇有好感。一位名叫 Jon 的网友留言说:“这个项目,不管事实上会有多少批评,它令人不知从何解释的想象力依然会引起我的注意力。”
除了设计建造那些真实的建筑,制作故事性的建筑方案也是 oiio 工作室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手段。
他们曾经为古根海姆博物馆设计了一个概念性的改建方案而获得了大量关注。在这个方案里,oiio 给建筑大师 Frank Lloyd Wright 的作品上加盖了一个倒圆锥形的结构,完全打破了原本建筑的外形。
对此,oiio 解释道:“古根海姆博物馆太标志性了,即使创造者本人对其进行任何改动都是不会被人们接受的。在这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建筑中,即使是一个有关改造的方案,也会变成其建筑的一种延伸。”
任何表达手段都可以用来讲故事,建筑方案也不例外。oiio 显然是这么想的。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室介绍里阐述了对建筑师这个身份的全新定义:“很久以来,建筑师失去了用一座真实的建筑物去讲述一个好故事的能力。现在,人们的头脑和思想才是真正能够承载一个建筑师所建造的丰碑的容器。没有楼房,只有故事,这是一种新的趋势——建筑师将以他们的适应性而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