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风格大赏重磅发布《2017中国人时尚生活审美报告》

2017年12月20日 17:59 新浪时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导语:“2017风格大赏”是由新浪时尚主办,新浪新闻、新浪收藏联合出品的年度时尚生活类评选。本次大赏从“眼耳鼻舌身意”的用户体验出发,将经典奢侈品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严肃评选在中国市场上别具风格的品牌及人物,提供专业消费指导,以匠心致敬中国风格。

  本次“2017风格大赏”特别邀请到了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费勇先生,在颁奖礼现场独家首发《2017中国人时尚生活审美报告》,剖析中国式审美的变革。

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费勇先生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费勇先生

  报告发布之后,新浪联合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共同启动共建“新浪生活美学研究院”仪式。从左至右,他们分别是:新浪网商业中心总经理王屹先生,设计师WANG PEIYI定制工作室创始人王培沂先生,新浪网时尚生活中心高级总监赵雪女士,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任进先生,新浪网副总裁邓庆旭先生,中国当代独立艺术家崔岫闻女士,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费勇先生和新浪网执行总编辑孟波先生。

新浪生活美学研究院启动新浪生活美学研究院启动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美学研究的对象

  美学,一词追溯到希腊文aisthesis,也就是感官的察觉,指的是“通过感官感知的实在,而非习得而获得的抽象事物 ”。美学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建立了一门学科研究感性的认识,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哲学分支学科

  美学是基于人类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更多是偏向哲学类的学科,传统美学的任务是研究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标准,是远离生活,接近至高艺术的常人无法接触的美学。

  2、审美的定义

  早期的西方美学理论是在哲学思辨的层面,20世纪出现了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审美心理学,从精神分析、格式塔、行为主义、信息论等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审美的规律和实质进行阐述。

  “审美”其中“鉴赏”是20世纪西方美学的关键术语,克莱夫?贝尔、杜威、门罗等美学家对于“鉴赏”的理解和阐释都是不同的, 其中杜威将审美与鉴赏结合起来,并且认为,审美就是一种鉴赏、一种视觉的经验。于此,知道了审美是建立在自身经验之上,而经验的积累和产生是建立在受教育程度和接触接受的内容,在康德那些关于美的论述之中,他突出的是‘非个人化’、‘普遍性’等理性的东西,应当从‘旁观者’的角度设想美,并潜入美的观念中,于是我们能得出关于美的定义:‘那给予我们非功利的快感的,就是美的’。

  康德(1963)指出:“一个审美判断是判断中独特的一种,并且绝不提供我们对于一个对象的认识,哪怕是一种模糊的认识,只有逻辑的判断才能提供认识。审美的判断只把一个对象的表象连系于主体,并且不让我们注意到对象的性质,而是让我们注意到‘形式’。这种判断称为审美判断,规定根据不是一个概念,而更多是情感。审美判断是一种对于个别事物表现出主观感受的情感上的判断,是关于感情的一种认识能力 ,是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主观合目的性”特点,即堆主体的人来说,对象的某种形式,恰与人的某些心理功能(认同、想象力)相符合,会使人们从主观感情上感到某种合目的性的愉悦。其次也考虑审美的无功利性,即不考虑事物内容完善与否,也不考虑对主体的利害关系,只考虑事物形式是否能带来主观上的美感。

  审美不仅是一个判断和欣赏,它更是生产意义和价值。它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到感知、情感、记忆、评价、判断等多个过程。

  Hofel&Jacobsen 提出审美加工三个阶段:感受阶段、中央处理阶段和产出阶段(图2)感受阶段指客体的知觉加工,中央处理阶段包括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思考,以及作出审美判断。产出阶段通过绘画、音乐、诗歌、舞蹈等方式进行审美表达。如图2

图2 Hofel & Jacobsen提出的审美加工的三阶段模型。引用Hofel & Jacobsen(2007a)图2 Hofel & Jacobsen提出的审美加工的三阶段模型。引用Hofel & Jacobsen(2007a)

  总之、审美,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是结合自身的见识、了解和认知对外界事物进行筛选和挖掘的过程,只有通过审美的眼光才能去才能够发现美的事物,并且在大自然中,审美只是人的一种特殊行为,在除人类以外的生物是不存在审美活动的。许多事物只有建立在审美经验上进行改善和美化,才能达到美的效果,审美对于人类的作用与意义毋庸置疑,只有提高审美改善审美环境,才能构造更美的社会与城市。

  3、研究目的与意义

  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审美是什么?这一直以来都是美学家们孜孜以求的问题,尽管得出了许多结论,但都离生活本身过于要远无法对于人们日常的实际审美活动、欣赏和创造带来直接作用,无法解决人们迫切要求的实际审美需求,使美学无法在生活中实践。康德说美学是成为“自然向人类生成”的中介,席勒更是把美学及其相关的美、美感、审美当作了使人类恢复“完整人性”和解放人类、批判现代性、使人得到自由的手段。我们认为,美学的本根应当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将美学落地出现在生活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生活的艺术化。

  1、审美体验是个人对于审美的需求和感受

  审美的对象能够满足人的基本审美需求,是人的需要在社会实践之中不断发展的产物,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研究发现,人类的需要按照由下至上的发展趋势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饮食男女)→安全需要(肉体保存)→相属或相爱的需要(群体生存)→尊重需要(身体独立)→认知需要(求真要求)→审美需要(求美要求)→自我实现需要(求善要求)。为了取悦自我而非他人,促进提升人的基本需求时,就会导致正向情绪的产生,具有美感的事物能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因而带来愉悦的理想状况。能够产生愉悦感的过程就是审美体验。

  2、审美体验是生活美学的立足点。

  人对于现实的审美,也是由日常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开始的。个人的审美体验的对象一定是着眼于生活日常的主题。首先表现在对生活用品、生活环境与人体的艺术化装(修)饰。涉及到美容美妆、穿着的服饰、搭配的珠宝首饰等这些都是装饰我们的身体,其次是用的生活用品,包括餐具各种器皿、文具等,还有对生活环境的审美,主要是家居环境、商业环境和旅途中的自然和居住环境。反过来,如果没有个人的审美作为基础,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也仅仅是停留在形式或口号上的附庸风雅。人们无法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各种艺术化的形式美和美的存在。 图1:马斯诺的需求金字塔

图1 马斯诺的需求金字塔图1 马斯诺的需求金字塔

  3、审美体验是消费升级的根本路

  时至今日,审美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大概在三方面,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加入了审美,人们更注重产品的外观是否更美观;二是科技的进步使艺术传播简单和普及化,更多以新材料新技术为依托的艺术出现在商业空间,也带动了商业空间的整体外观升级;三是美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界限也在逐渐模糊。在大众日常生活地衣、食、住、行、用之中——外套和内衣、桌椅和床具、手机和计算机、电话和电视、住宅和汽车、霓虹灯和广告牌,无不显示着生活中地美学泛化,即使是人本身也是审美的表现,从美发美容美甲到美体都是如此,甚至包括虚拟世界的二次元消费。审美消费可以实现在任何地方,任何食物都能成为美的消费品,曾经的精英、高层文化的审美美学,变为大众的可触及感受拥有的在地文化。因此只有通过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才能洞察消费升级背后人们真正的需求所在,才能把握商业产品和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完成产品在需求侧的升级改造,为抢占未来市场奠定基础。

  二、中国人审美体验与生活方式现状

  1、整体生活方式现状

  回顾世界美学发展史,可以看出美学是随着哲学的发展,在一步步地由形而上学的玄虚,走向探讨落地生活的追寻。美学最早产生于西方,从古希腊到今天,西方美学的发展大致经过这样的阶段:自然本体论美学(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6世纪,其中包括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中世纪神秘主义美学、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美学、风格主义美学)→认识论美学(公元16世纪末-19世纪中,包括新古典主义美学、巴洛克美学、启蒙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人类本体论美学(公元19世纪中-21世纪,包括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主义美学、后现代主义美学)。在认识论美学也就是德国古典美学之前,西方的美学主要是形而上学的美学,目的是为了探求审美对象或审美现象背后的本质,关注的是一种具有距离感远离生活世界的美、美感、艺术的自然的或认识的本原,日常生活是当代哲学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生活”、“美学”都是复杂的概念,两者的内涵是在相互交融的领域中不断拓展,不断推翻和重建。20世纪80年代,“生活美学”一词在中国开始提出,由傅其三、刘悦笛等人对于生活美学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建构和课程开设,生活美学逐步成为了转型期中国美学新的理论范式之一。日常生活审美化,将审美趣味与人生理解、日常生活结合为一体,是对个人品味、生活品质的提升,是立足于大众文化立场的现实主义思考 。审美体验个人对于审美的需求和感受,将传统美学的理论与日常生活结合,实践于生活之中,其本质就是美学的回归和重构,“回归”肯定是对生活价值的确认,“生活美学不是要颠覆掉所有经典美学的努力,而是要美学返回到原来的广阔视野;确认生活美学不是为了建构某些美学理论,而是在亲近和尊重生活,承认生活原有的生活品质 。”这种回归,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从更深的层次看,“回归”是马克思美学对感性价值的确认。

  2、主体人群的特征和生活方式

  90后和女性作为社会的消费主力,更是时尚生活审美消费的主体。这两个人群的特征和生活方式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

  90后就是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他们拥有自由奔放的想法、创新灵活的思维,乐观上进的人生态度。现在已逐渐成长,步入大学,也慢慢成为社会强有力的推动力量。并且作为伴随中国互联网发展和经济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90后拥有较为优渥的生活条件。他们理想多元,个体差异大,不随便盲从。而在兴趣爱好上也有他们的特色。喜欢音乐、视频、游戏;低年龄段热爱虚拟的二次元世界,离现实生活世界还遥远;女生爱好更多更分散,男生更爱游戏和运动;在网上爱点赞,也爱分享评论吐槽;有自己的偏爱,一般不轻易改变。对生活有清晰明确的规划,兼顾短期与长期、理想与现实。他们生活多元化,学习是第一要务,但学习不是全部。对旅游的热情在进入大学后急剧增长,随年龄增长更重要。女生更重视学习考学旅游,男生更重视恋爱挣钱健身。

  当代女性拥有更为独立的物质和精神能力,成为消费力市场的绝对主力,她们热爱生活,注重生活品质,追求健康美与快乐美;她们关爱自己,努力工作的同时尽情享受生活,会购买高品质、昂贵的东西犒劳、关爱自己;她们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及超前的消费观念,往往成为市场消费的引导者和影响者。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自己喜爱的工作,并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视工作和事业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她们拥有独立而稳定的经济收入,把不依赖男性而生存作为自己最基本的价值观,拥有较大的消费自主权。

  3、主体人群的时尚消费心理

  除了生活质量上升会影响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不同人群的特质及社会角色的差异也会导致其在生活方式上的追求不同。90后比前人更加强调独立体,个性张扬,与众不同,不愿与人相同,不爱追潮流,喜欢成为人群中的异类,获得众人投去的眼光,因而90后群体基本上都有对独特审美的需求,同时作为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裕的环境下长大的一代人,他们早已脱离对基本生理需求的追求,并拥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现代女性群体大多已逐渐脱离“贤妻良母”与“生儿育女”的传统女性角色束缚,但由于根深蒂固的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她们也没有完全摒弃传统生活习惯及传统女性角色所赋予给她们的责任,于是在她们身上便表现出双重角色的特征,既有传统女性的特点,如料理、烹饪、插花、品茶、乐器、绘画、舞蹈、音乐等等;又有新时代女性的特点,如:创业、健身、旅行、享受型购物、自媒体、追求高品质生活等等,她们是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而且她们的出发点会更多的是为家人的安全健康考虑,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和色彩美,体现流行与时尚,天生比较感性的她们容易受到精美的包装、绚丽的广告、温馨的氛围等因素的影响进行消费决策。心思细腻的女性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同时承受工作和家庭的压力的他们也很在意商品购买的便利性,除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她们更追求美的需要和爱的需要。

  三、时尚行业的特征分析

  1、微博/明星/网红

  根据微博发布的《2016微博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用户使用量总体增长34%。2016年上半年较为突出的是网络红人爆炸式发展,作为拥有众多大量的粉丝数量的网红发展成网红经济,利用自身影响力结合线上线下,将自己的审美传播给粉丝受众,引起跟风与追星潮流。受到区域经济、人口结构等多因素影响,珠三角、长三角、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人口大省的微博用户占比较大,“购物”、“时尚”、“美容”、“美食”、“旅游”都成为微博用户主要兴趣标签,月阅读量高达超百亿的领域,广受微博用户关注讨论。

  2016年微博加入全新的短视频功能,明星与网红在微博视频内容的贡献,使短视频在微博平台得到更快更强更深入的传播效果,据数据显示,与上年同期对比,短视频播放量增长高达740%,其中90、95后高学历人群成为观看短视频的主力用户,90后作为未来消费市场的主力军,探究90后消费习惯和消费追求,对于反映当代消费潮流与特征具有深刻的意义。

  微博直接嵌入了直播功能后,作为一种精选内容的输出再传播带来可持续性发酵现象,单单是一个季度的微博直播场次就超过了2300万长,平均在微博每天开播26万场,观看人数达538万。直播的观看用户更多关注在美妆、娱乐明星、时尚等方面,并且对于这些内容的直播会进行打赏刷礼物等付费行为。打赏逐渐成为网民用户的阅读“新习惯”,部分具有价值的微博博主,如:美妆、时尚搭配、美容、明星网红等具有价值的博文内容更容易获得用户的打赏支持,并获得追从与关注。

  2、化妆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化妆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依托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市场,此外,由于国内外的化妆品品牌竞争相当激烈,国内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接受,购买大品牌化妆品的人也越来越多。近几年网络经济的上升,结合网红经济的爆发导致自媒体平台的作用不断凸显,电商渠道增势明显变高,用户更愿意从网络获取资讯,并且受到潮流影响、美妆博主影响,从而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化妆品,也更愿意评论自己切身感受及体验。数据分析表明,微博平台关于化妆品博文总数达9600万,化妆品品牌词约800个,互动数达2.7亿次,参与博文点赞的用户数量9606万,参与评论数量4303万,发表化妆品类博文的用户数2236万。

  在个人消费层面傻姑娘,消费者的收入和性别一直是影响化妆品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女性虽然是化妆品消费的主要力量,但是随着审美观的改变,男性对化妆品的消费也逐年增加

  3、腕表—珠宝

  珠宝,通常而言是使用了珍贵原材料如宝石、贵重金属等,通过设计、切割等后期加工赋予高的价值。原材料稀有本身就决定了珠宝的价值不菲,设计和切割工艺,更是在审美层面上赋予了宝石的灵魂。珠宝的手工制作工艺从15世纪就有了宝石的研磨技术,不断发展的车工大大增加了宝石内在的表现力。17世纪末威尼斯人发明了钻石切割技术,这些都奠定了精湛的工艺中高级珠宝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追求不断符合新的审美需求珠宝制造者来说,不惜花费大量精力研制新的技术。所以说,各大珠宝品牌将珠宝首饰赋予超出装饰意义的奢华与高雅。

  腕表行业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具有高超技术的质量保证,也同时兼顾审美的意义,而受到人们的追捧。瑞士凭借其“匠心精神”的制作理念和精致的制作工艺促使瑞士钟表在国际腕表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百达翡丽、劳力士、卡地亚和积家等高端手表品牌为典型代表,在国际腕表市场上占据绝对的品牌和技术优势。未来,在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的促进下,腕表行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互联网经济的推动,更使得腕表行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为腕表行业上下游的发展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

  从腕表设计来看,腕表的发展史也是一部艺术变迁史,以现代腕表作为载体来理解深厚的艺术元素,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到超现实派、野兽派、装饰艺术、波普艺术到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都能通过表盘展现,当香奈儿女士说出“时尚易逝,风格永存”这一句话的时候,第一枚量产腕表已经在市面上销售了数十年,距离历史上第一枚为了系于腕间而打造的腕表已经过了一个世纪,腕表是可以超脱时间束缚的隽永,表盘就是年代“审美”的表现地。

  腕表和珠宝代表的是个人品质和审美,也是各业礼品馈赠的首选。不同于其他商品,作为奢侈品牌,人们对于腕表的选择总是十分慎重,会考虑许多方面的因素。消费者在购买腕表时要考虑风格款式、品牌和价格区间等主要因素,在风格样式上对于艺术的考究取决于大众审美的变化,把握住正确的审美趋势,就能提高腕表的销售量。

  4、美食

  食在中国,不单是一件幸福的事,更是一件美的事。长期以来,中国各地的菜肴由于受到当地环境、气候、物产、风俗以及饮食习惯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具有地方风味特色的流派,分化出浙、闽、湘、徽地方菜,由此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伴随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理念进一步提高,饮食作为生活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正在加速从基础需求向更高层次升级,主要表现为饮食已经从一种基本温饱、满足需求上升为对更高品质的需求。其次,消费者对饮食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归根结底,是消费者的就餐需求,已经逐步回归到就餐桌体验本身。

  菜系受到欢迎和喜爱,需要结合饭店的装潢、摆盘、环境、菜色品相获得好的审美体验。1环境美学关系到人们的饮食审美效果。如果就餐环境是在一个优美的地方,人们用视觉感官进行审美,得到的美的享受,配合美味佳肴,更加能感受、体验到秀色的生活情调,将个人审美情趣与感受提高到更高的层次。2

  食物的色彩和造型都属于食物的形象美,色有冷暖之分,暖色可使人兴奋,刺激食欲。 3人们从来就把使用和欣赏制作讲究、美观淡雅、朴素大方、配备合理的就餐器具,视为一种餐桌上的审美享受。

  5、美酒

  酒文化在中国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每逢佳节喜事或喜迎客人之时肯定会倒上一杯杯酒,我国更有著名的唐代诗人-酒仙李白吟唱除绝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见酒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无论男女,对于酒的喜爱热情总是或多或少但一定会有的。据数据显示,线上酒水消费者人数保持着42%左右的年增长率,其中90后、80后占整个线上酒水贡献率接近七成;酒水类销售额保持着40%左右的年增长率,其中八成销售额来自移动端。

  6、服饰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它通过物质与精神的聚合形态美化人的身体,以物质形式带给人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法国现代作家阿纳托尔?法郎士曾说:“假如我死后百年,还能在书林中挑选,你猜我会选什么?在未来书林中,我既不选小说,也不选史籍。朋友,我将毫不犹豫地只取一本时装杂志,看看我身后一世纪的妇女服饰,它能显示给我的未来的人类文明,比一切哲学家、小说家、预言家和学者们能告诉我的都多。”充分说明了服饰是作为人类文明形态,也是审美意识的物态化形式。服饰的设计和穿着不仅体现了设计者和着装者的思想,同时反映出一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预期。

  7、出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行领域的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交通工具的全面改善,酒店服务质量的日益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逐渐呈现休闲化、大众化的态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度增加,以及国家政策对带薪休假时间的延长,“旅游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开始选择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时代特色和个性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研究方法综述

  本报告数据图标均主要来自生活榜数据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和绘制。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1)文献整理法、

  本研究通过学术文献数据库CNKI、方正、维普、超星数字图书馆和百度等搜索引擎,全面查询国内关于中国美学、生活美学、身体美学、空间美学、审美体验等方面的学术文献和书籍,为本文的理论分析和文献述评以及实证研究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2)大数据分析法

  依托强大的合作媒体的大数据平台,采集互联网大环境下能够反映人们对于生活方式各个方面关注情况的大数据。结合研究的具体需要进行数据选择与提取分析。同时对公开资料整理进行筛选、对比、分析,包括政府数据与行业公开信息、人口统计学变量报告,相关行业相关因素的报告。

  五、观察结果与分析

  全球时尚消费市场巨大,亚洲新兴市场带来增长点。麦肯锡分析总结了,在经历了一场艰难但又好转的2017年之后,麦肯锡全球时尚指数预测2016年至2018年的行业销售增长率将从1.5%上升到接近3.5倍至3.5%至4.5%之间,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均匀分布。事实上,2017年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西方将不再是全球时装销售的据点。2018年是一个分水岭,首次超过一半的服装和鞋类销售将源自欧洲和北美之外,包括亚洲、拉美将成为新兴市场国家,

  我们通过观察与分析,联系了国内的实际,总结了以下2017年时尚生活审美体验的9个关键词,进行数据分析,试图探究到底2017年中国的时尚生活中那些影响了我们的审美体验,那些成为了我们最难以忘记的审美体验。

  1、颜值

  这是2017年度的第一个审美体验关键词。“颜值消费”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闻,早已经的成为真个社会的全面需求。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的,人们对于自我形象的投资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加上物流覆盖的进一步优化,这种需求不仅仅出现在大城市,二线、三四线城市的也出现全面的需求。不只是表现在对于美妆和服饰的需求,人们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高颜值,我们使用照片修图工具,让美颜手机把照片里的形象美化的更好看,

  2016年的数据就显示,拍照修图app行业市场渗透率为47.4%,用户规模达3.22亿人,当年的移动用户是5.6亿,也就是说近半移动用户热衷照片美化。并且平均每个拍照修图用户安装2.4款同类app,7.4%的用户安装超过5款以上的修图软件。到了2017年,主打美颜修图的美图秀秀软件以17.7亿的累计下载量排列在2017年拍照修图软件排行榜第一名;美颜相电下载量为10.9亿次,排名第二;天天P图、360相机、Faceu激萌下载量均在超过2亿次。反映出人们对使用修图软件的热衷程度。

图3 拍照修图软件下载量排行图3 拍照修图软件下载量排行

  另外一个数据显示,95后对整形的接受度非常高。说明,他们认可通过整形和新的技术来改变自己颜值,从而获得更好的自我审美体验。接受整容的95: 占比85%,未来打算整容的95后为11%。但是90后普遍不接受标准划一的网红脸,他们对美的理解更加个性化,认为网红脸并不是主流审美的90后占比81% 。-

图4 95后对整容的接受度 数据来源AdMaster&腾讯图4 95后对整容的接受度 数据来源AdMaster&腾讯

  人们对于颜值的理解,也不仅仅是指脸,而是从脸到身体都成为审美的对象,需要美化和装饰。在今日头条的搜索里,美容美妆关键词搜索图文量排名前10的数据中,人们最关注的是发型,包括发型、染发、美发等。而对身体关注度高过了五官,其中包括皮肤、性感身材、健身等等。

图5 美容美妆系列下搜索量排前十的关键词,数据来源今日头条图5 美容美妆系列下搜索量排前十的关键词,数据来源今日头条

  可见,身体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一个重要内容。以身体消费为主要的服务也逐渐形成了相关行业。根据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数据显示,目前健身市场规模已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14%;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健身教练数量达到34560名,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7%。

  2、简约

  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巨大冲击,生活这个时代的人都在倍感压力,社会在变革和转型时期,人们对于审美的整体需求偏向简约。简约风格强调了功能性美学,反映人们对安全感和稳定生活的需求。生活榜今年发布的《2017年中国人幸福报告》里提到90%的被访者感觉到生活的压力。其原因主要是来自技术迭代过快,信息更替过快,房价增长过快和医疗健康等问题。在这份报告里,受访者自评生活方式的结果显示:

  总体:被调查者评价自己的生活方式主要是:简约现代(44.18%)、自然至上(21.38%)和恬淡田园(8.91%)。其中,年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别之间:男性更偏向于智能生活,而女性更偏向于时尚圈地。

  90后:被调查者评价自己的生活方式主要是:简约现代(46.70%)、自然至上(21.86%)和恬淡田园(8.86%)。其中偏爱科技态度和智能生活的男性比较多,喜欢轻度浪漫的女生比较多。

  女性:被调查者评价自己的生活方式主要是:简约现代(46.23%)、自然至上(21.18%)和恬淡田园(9.11%)。其中,年龄之间无显著差异。如图6所示:

图6 被调查者总体家居生活方式的性别差异(百分比)图6 被调查者总体家居生活方式的性别差异(百分比)

  在这份报告中的另外一个数据也同样证明了人们对简约风格的选择。数据显示,50.03%的被调查者喜欢“现代简约” ,超过欧美风格30个百分点。20.01%的被调查者喜欢“欧/美式风格”和14.16%的被调查者喜欢“中式风格”。其中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但60岁以上的个体更倾向于“中式风格”(50%)。如图7所示。

图7 被调查者总体的家居风格喜好图7 被调查者总体的家居风格喜好

  3、小众审美越来越流行

  曾经被一小部分人所推崇的文艺审美成为了大众审美,小淸新指的是偏爱清新、唯美的文艺作品,一部分文艺青年的审美标准,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模仿的生活方式。在相关报告里显示,喜欢小淸新的女性为42.3% ,喜欢小清新的男性占39.6%

图8 数据来源AdMaster&腾讯图8 数据来源AdMaster&腾讯

  这几年“潮牌”和原创品牌越来越多,也受到年轻人的喜欢。对于潮牌的偏好显示了年轻人群追求个性化以及新鲜感的心态。其中男性则是推动“潮牌”的主要力量,带“潮牌”的商品中男装占比超过70%。

  无论是小清新还是潮牌,小众审美的流行离不开一个相关群里的影响。这就包括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明星、红人、UGC/买家、PGC/设计师带动的更多追随式购买消费,让小众审美更快速得转化为大众审美消费。明星的高曝光率、对人们的审美影响巨大,成为年轻人穿衣的风向标。网红因为成功的示范了一套可以直接跟随的审美方式。影视品牌IP化的影响消费场景和消费习惯,例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后,,女士酒也在慢慢兴起,比方说茅台悠蜜、泸州老窖的桃花醉,也说明这一点。毫无疑问他们成为小众审美的时尚推手。

  相关数据显示,超过50%的95后认为不知道该如何提高审美品味,他们更愿意听从KOL的意见。而明星和这些群体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影响在消费层面上的选择呢?大数据分析,44%的人认为名人效应对是时尚消费有较少的影响,31.1%的人认为有一定的影响,7.4%的人群表示非常有影响,而有17.5%的人决定完全没影响。

图9名人效应对时尚消费的影响图9名人效应对时尚消费的影响

  4、本土:审美回归本土化的趋势

  “中国本土设计师数据库”的社交媒体数据统计显示,截至至2016年底,库中收录的651位设计师个人微博的粉丝数加总仅达到3000万。R3 Worldwide 和 Bomoda的一项调查显示58%的受访者曾在过去一年购买过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近70%的受访者在线上渠道购买中国本土设计师产品。超过30%的人表示一个设计师品牌都不认识

图10过去一年购买过本土设计师品牌情况图10过去一年购买过本土设计师品牌情况

  从线上酒水的销售情况来看,60后、70后最爱白酒,80后最爱啤酒,90后最爱喝葡萄酒、洋酒和果酒。虽然90后的消费习惯受文化全球化视野的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加,也呈现回归本土白酒的趋势。

  5、个性定制

  “定制”成为一种简单而时尚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购买,已经不仅仅是对产品功能的需求,更多将心力倾注在对自我情感的一种倾诉。可以说,定制本身也是特定的消费族群的生活方式的表达。而个性定制也逐渐成为互联网精力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模式。

  网络定制时尚单品的规模在2015年爆发式增长,到2017年仍然是较高的增速。相关据报告显示,近 94.6%的受访者对个性化定制感兴趣。55%的受访者感兴趣服装定制。且关注个性定制的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

图11 关注定制的人群年龄分布 数据来源今日头条图11 关注定制的人群年龄分布 数据来源今日头条

  如果再研究定制的内容,不难发现,定制之风开始多元化演绎,设计的领域也不再局限于服装和珠宝。在是时尚行业里,个性化定制的热门品类报考,首饰占50%、包袋占37%、鞋履为35%、 腕表占17% ,而香水和美妆定制需求也出现了,分别为18.1%和6.7%。在男女性别差异上,男性定制的主要品类为服装、鞋履和腕表,女性则选择珠宝首饰、包袋、香水和美妆。

图12个性化定制的热门品类 (数据来源:华丽志)图12个性化定制的热门品类 (数据来源:华丽志)

  6、奢:品牌认知和理性审美的意识觉醒

  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品牌的认识越发成熟理性。崇拜和仰视的光环逐渐褪去,开始追求品牌所倡导的价值观以及对身份的认同;而在年轻消费者心中,对奢侈品和轻奢侈品的理解是真正的时尚,排在三的分别是海外独立设计师品牌占比39.7%,轻奢侈品占比38.8%、国际奢侈品占比33.9%。

图13 认为最时尚的产品类别 (数据来源:华丽志)图13 认为最时尚的产品类别 (数据来源:华丽志)

  由于奢侈品品牌的积累,奢侈品本身的审美价值、设计感、高品质的特性,成为中高收入人群日常消费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年中,中国消费者继续为奢侈品行市场贡献了巨大的成绩。

  2016年有760万户中国家庭购买了奢侈品,2016年,中国消费者购买了6,400亿元人民币的奢侈品(包括重奢和轻奢)。2017年度,今天头条搜索关键词奢侈品图文最多的城市前10的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武汉、杭州、济南、石家庄、重庆。表明这10个城市的居民最关注奢侈品。

图14 搜索图文量最多的10个城市 数据来源今日头条图14 搜索图文量最多的10个城市 数据来源今日头条

  年轻人收入虽然有限,品味只增不减

  17~26岁的90后年轻人群大部分都是学生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这一群体对奢侈品的热情却依然没有消减。香奈儿无疑是年轻人群中的品牌大热门,成为2017年奢侈品和美妆品牌讨论声量的双料冠军。另外,迪奥、纪梵希、阿玛尼、爱马仕等高端品牌也备受青睐。

图15 90后最关注的奢侈品品牌 数据来源华丽志。图15 90后最关注的奢侈品品牌 数据来源华丽志。

  在过去一年里,女性消费者购买最贵的单品是包袋和珠宝首饰、分布有38.06%的女性是购买的最贵的单品是包袋,17.51%的女性是把最贵的一笔消费用在了珠宝首饰。而男性购买过最贵的单品是服装和腕表,分布占比30.83%和16.75%。

图16 消费过最贵的时尚单品 数据来源华丽志。图16 消费过最贵的时尚单品 数据来源华丽志。

  2016年腕表销售的情况来看,我国腕表销售量为3951千只,实现了从2011-2016年6.12%的年均复合增长。腕表也是个性化定制里男性最为需求的热门品类,可见随着我国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腕表国内腕表高端市场存较大的提升潜力。

图17 2011年-2016年腕表消费情况图17 2011年-2016年腕表消费情况

  7、小鲜肉:审美主体的改变

  2014年,小鲜肉的搜索发生爆发式的增长,一夜之间成为最热的话题,这越演越烈的热议背后,标志着我们这个时代,审美的巨大改变。人们不再喜欢刚毅雄性特征强烈的男性,取而代之的是柔美的画风。也揭示了背后由女性作为社会审美主体的趋势在显现。

图18 2012年-2017年,搜索“小鲜肉”的图文量 数据来源今日头条图18 2012年-2017年,搜索“小鲜肉”的图文量 数据来源今日头条

  从百度指数上,不难发现,小鲜肉主题词相关性显示中,图片的搜索趋势明显上升。

图19 小鲜肉的相关搜索关键词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图19 小鲜肉的相关搜索关键词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随着对审美的不断认识,男性对自己形象的审美要求也明显增长,正在成为美妆的消费主力之一。男女消费差异也在缩小透过2015~2016年大数据对比分析可见,在护肤美颜方面,男性用户与女性用户的人均消费差距已从2014年的26.6元减少到了13.7元。

  一项调研研究中的“美妆用户鲜肉地图”显示,广东、北京、江苏已是热衷颜值消费的小“鲜肉”(19-25岁男性)的最大聚合地,分列前三。而广东是美颜小鲜肉最多的集合地

  8、萌:二次元的审美开始影响三维的现实世界

  二次元审美的核心是由互联网的虚拟属性与青春的特质共谋的一种世界观。 愿意是指二维、平面,现在已经不在局限于 ACG领域,贴上“二次元”标签的内容、用户和商业形态已广泛进入主流视野。常用扁平化、萌化、少女化、拟人化的手段。ACG文化当中一些人物的经典形象和经典空间气氛,直接催生了美拍、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等视像工具类网络产品,更引导了现实中服装、配饰、美容美发、家居装潢、演出市场、电影等行业的产品变革。

  二次元用户个规模在2016年2.7亿人,其中核心二次元用户约7000万人。预计在 2017 年达到 3.08 亿人 其中核心二次元用户约 8200 万人。庞大的人群规模,势必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和统一的审美价值观念。

图20 二次元用户规模分析图20 二次元用户规模分析

  他们的审美特点不仅体现在对个性化、动漫卡通实物的消费,也同时体现在了互联网形象的个性化需求上,根据腾讯数据显示,在QQ空间使用装扮功能的用户中95后占60%。这些以二次元为标签的用户也更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付费。80-85后二次元用户年均ACG消费3828.2元。85后:3381.4元,90-95:2142.1元,95后:1567.6元,00后:1273.5元。

图21 二次元用户年均ACG消费总数图21 二次元用户年均ACG消费总数

  9、休闲度假:正在成为中国最时尚的生活方式之一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5.3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国内旅游收入2.17万亿元,增长15.8%。对比国家统计局的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国内旅游收入增速是上半年GDP增速6.9%的2.28倍,是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6.1%的2.59倍,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3%的2.16倍。

  从另外一个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2016年-2017年关注休闲度假的图文阅读量情况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7年9月的阅读量最高达到2106460次。可见旅游行业带动的出行,成为过去2017年中国的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

图22 休闲度假的图文阅读量 数据来源 今天头条图22 休闲度假的图文阅读量 数据来源 今天头条

  生活榜发布的《2017年中国出行体验报告》的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非常赞同“民宿成为近些年游客入住的主要方式”的90后占比24.1%;持同意态度的超五成,约为53.4%;持一般观点的约占19.5%,不足两成;持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的人数较少,比例分别为2.5%和0.4%。在90后看来,选择原生态的,具有文化气息和生活品味的民宿也是一番不错的生活方式体验。也说明人们对出行时的居所,有审美上的需求变化。

图23:选择民宿成为近些年游客入住的主要方式。(百分比越大,同意值越高。)图23:选择民宿成为近些年游客入住的主要方式。(百分比越大,同意值越高。)

  在各线城市的受访对象中,43.7%的中产家庭认为民宿比商务型酒店更能产生浪漫感和安全感。选择高端酒店更浪漫和安全的占41.6%;中端酒店为32.1%。

图24:下列哪种类型的酒店更能让您产生浪漫感和安全感?(多选)图24:下列哪种类型的酒店更能让您产生浪漫感和安全感?(多选)

  自然风光和美食成为人们在度假出行中最为关注的两个方面。受访对象中,收入在5K以下的90后更为关注品尝美食和感受自然风光,比重分别75.4%和70.6%;收入介于5K到10K的同样关注美食和自然风光,但是感受自然风光以77.1%的比重高于关注品尝当地美食的69.7%;收入在10K-20K的群体与收入在5K以下的相似,更加关注美食,渴望品尝当地美食的比重为74.6%,而感受自然风光比例紧随其后,约为68.3%;而收入在20K-30K之间的人群与收入介于5K到10K关注的方面一样,更加关注自然风光,约为81.8%,以美食为“捕猎对象”的人群占63.6%。通过数据不难发现,自然风光和当地美食已成为当下90后收入各阶层在旅游过程中最为关注的方面。收入越高越倾向于感受自然风光,越注重精神体验。

图25: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旅行中最关注的体验图25: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旅行中最关注的体验

  六、时尚生活审美趋势综合分析

  90后和女性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消费主力,也是消费升级的最大需求者。由于他们审美意识的觉醒,在时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审美上有要求。也预示,在未来,3-5年里,审美体验将成为未来商业最大的动力,推动消费升级。包括时尚、产品视觉艺术化呈现、空间美学、二次元审美消费等。

  90后以及现代的女性在家更愿意选择看电影、下厨、烘焙、健身、插花或整理家居空间等审美相关活动,而非宅在家里睡觉和追剧。生活榜发布的《2017影响中国家居生活方式趋势报告》总体数据中,对生活现状不满意对人群主要集中在 90 后的女性,她们要提升家居生活品质的意愿很强。 数据显示,超过60%的被调查者对当前的家居生活满意或非常满意,其中女性有37.44%对当前家居生活表示一般,。表示不满意女性有1.97%。 90后中46.42%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家居生活的体验满意,38.13%的表示一般,非常满意的占12.78%。

图26 家居生活满意度图26 家居生活满意度

  在生活榜发布的《2017年中国餐桌体验报告》里,我们也观察到,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不在局限于食物本身,其原因是人们对于就餐这个生活场景也需要审美来体现仪式感,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2017年搜索“摆盘”的图文总数为9214620,美食器皿:6922620。总体上升趋势

图27美食类别下搜索摆盘、美食器皿的图文数量 数据来源今日头条图27美食类别下搜索摆盘、美食器皿的图文数量 数据来源今日头条

  七、报告结论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产生不同的社会形态。从人类自我发展的角度去看,大致可以分为生存时代和生活时代。生存时代的人类为了满足生存的条件,生产各种保证性基础物资,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供求关系。工业革命之后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到科技革命,发达的科技制作水平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物质基础。生存早已不是绝大多数人的问题,如何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有意义成为了生活时代的人们需要解决的终极命题。所以生活时代的主题就离不开如何将生活艺术化?如何艺术化地生活?

  在生活时代的漫长岁月里,人们不断调整生活与劳动、生活与环境、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希望达到某种和谐,不同程度地理解和协调,呈现了不同阶段的社会总体形态和社会心理,总体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活形式的艺术化,主要是把艺术化理解为装饰性或新奇性,具体表现为对生活用品、生活环境与人体的艺术化装(修)饰。

  第二个阶段:生活技巧或社会关系的艺术化,即把艺术化理解为生存与生活的技巧,具体表现为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人际关系等的处理艺术。

  第三个阶段:就是人格与心灵的艺术化,是人类对自我精神的自由追求,是对人格与心灵之美的向往与骐骥。

  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基本是进入了小康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人对生活的理解,慢慢从生活形式的上的要求,渐渐上升到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也不再仅仅满足于第一阶段所强调的外在艺术形式化的生活方式,正处在进入生活时代第二阶段的转变时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解更宽泛、更为深刻,需要更多满足艺术化生活方式和满足审美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李衍柱,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导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65-336。

  吴世常,生活美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2):131-135。

  薛富兴,生活美学——立足于大众文化的现实主义思考[J]。文艺研究,2003,(3):22-31。

  王确,中国美学转型与生活美学新范式[J]。哲学动态,2013,(1):83-88。

  版权声明

  1、本报告著作权与所有权归属广州昊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本报告包含的内容(包括文字、图标、研究模型、LOGO、创意),受中国及国际版权法的保护。

  3、对所有内容的复制(意指收集、组合和重新组合),本公司享有排他权并受中国及国际版权法的保护。对本报告上述内容的使用,包括修改、发布、转发等行为,必须注明版权出处。

  4、如果用户将本报告内容用于商业、盈利、广告、学术等目的时,需征得公司书面特别授权,并注明出处,严格按照中国及国际版权法的有关规定向公司支付版税。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风尚标+ 更多
精彩视频+ 更多
精彩原创+ 更多
高清美图+ 更多
热门博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