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长得“抽象”的还有莉莉-科尔(LILY COLE),她就像米开朗其罗画笔下的童贞圣母,或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中走出来的人物,时尚摄影师史蒂文-梅赛(Steven Meisel)对她的面孔和身体简直痴迷。 2003年在T台走红,成为2004年英国时尚大奖的“年度模特”时,只有16岁。踏进大银幕的时间是2007年,但2009年上映的《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中的算是正儿八经演的第一女主角。嘉玛-沃德当时的男友、已故的希斯-莱杰的戏份,被导演通过架接保留在了电影中。这算是两位时尚界“娃娃脸”热潮名模在电影界的交集,但她们向大银幕谋划的路线基本相同,出演角色范围受制于这张出奇美而且时尚的面孔。
PART 3 华语圈的模特全明星制
行业有行业的规则,在时尚界名声大振的模特,到了电影界也只能算是一个新人。不管是为了前途还是为了理想,向大银幕进军的模特都得从小角色开始,似乎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但这种现象在华语影视圈,则有一套“全方位明星”运作模式来把模特的事业扩大化,并且,这中间不存在转型的痕迹和界岭,只要足够吸引眼球。
在参演十几部电影并在《第一次》、《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电影中担任女主角之后,恐怕现在我们要忘掉杨颖(ANGELA BABY)是香港嫩模狂潮的开山鼻祖了。她走的路,与那些从T台一路挣扎到电影界的欧美模特们不一样,作为平面模特走红,在成熟的经纪人运作之下,她一开始朝全方位艺人的方向拓展,而后再通过品牌合作(如迪奥),踏入四大时装周——当然不是作为走秀模特,而是作为看秀嘉宾,她已经成为了真正的明星。
基本上,目前华语明星们正在成名之后,排着队往时尚界走,与那些真正在T台打拼的模特迎面而去,作为副业,这种操作自然是比模特跨入电影界要轻松得多。如果说杨颖的模特从业经历只限在平面部分,她还不算是时尚T台上的“标准模特”类型,那么林志玲则算从台湾走向大陆——不仅仅是时尚圈跨界娱乐圈的典型范本。
在台湾蓬勃的娱乐行业之下,林志玲在牛仔裤广告中修长的腿被吸纳进来,虽然辈分不一样,但林志玲与杨颖都仰仗“宅男”力量而走红。华语娱乐市场有杂食倾向,因为时尚界的建树不多,它和娱乐界也不存在像欧美市场那样清晰的行业分水岭,只要能出名,那么一切机会都是有的。确切地说,经纪人不是在运作模特经济,而是在运作个人市场。
在传说林志玲要出演《赤壁》的小乔时,舆论哗起——那些苦哈哈在某部电影中争取到角色的欧美模特,有时甚至都不会出现在预告片或简化的演职员名单里。仅就“台湾第一名模”引起的新闻点,就足以让制片商斗胆冒险了。而对于导演来说,会不会演戏是不是一个问题呢?这当然不是问题,在演艺界起用一个新人的风险也是同样大,更何况像张艺谋这样总是到电影学院挑选在校生来就业的导演,创下了许多成功案例,所以,这个机会给没有任何演戏经验的模特也未尝不可。
在观众这一方面,对于“林志玲会不会演戏”的质疑声越高,则林志玲演出失败的风险越小,直到电影公映那天,与导演一样把心提到嗓子眼上的观众,已经不自觉把标准降低,为了不让自己失望。所以,讨论名模会不会演戏,着实变成了一件挺没有意义的事。
事实是,在华语娱乐圈,只要持续有新闻和争议,不管是模特还是别的什么,机会总是无处不在。作为“前天王嫂”的熊黛林在《叶问》中的演出,表情也没有比她在T台上表现的更多,但导演擅于替“演员”藏拙,让她在这部电影中收获了不少好评。
而斜刺里插到美剧演《尼基塔》的Maggie Q算不算是跳脱了华语娱乐行业的规则,真正迈开了自己的演员步子呢?相信《尼基塔》的主要市场在中国吧,再说,Maggie Q到底算不算华语圈里的一员还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