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公平的事情太多,
但这件最让人介意:为什么
怎么吃都不会胖的总是别人?
什么不吃都会胖的总是自己?

脑神经学家Sandra Aamodt在TED演讲中说:
“大脑就像个恒重器,它对自身设置着理想体重数值,会随着不同生活方式在10-15磅间浮动,并随环境改变来保持平衡。
一旦你开始节食,摄入热量减少,会让大脑觉得:“啊,主人不幸遇到大饥荒了!”就会自动开启“节能模式”,用较少的热量来维持身体机能。

但是,当你恢复正常饮食时,“节能模式”不会立刻调整,多出来的热量就会囤积,因此,节食中掉的体重总会加倍奉还回来。就算你节食相当长一段时间,大脑依然会认为你是在经历很严重长久的饥荒,然后为了保护身体以防下一次饥荒到来,就会进一步降低肌肉的热能消耗,也要将你的体重继续拉上去。
最不公平的是,如果你保持着较重的体重一段时间,大脑就会将这个体重设定为新的正常值,让减重困难再一次升级!! ”

既然如此,那还能瘦吗?
可以,只要你将愉悦到大脑的食欲:
根据大脑发出的指令,而不是根据情绪,
在饿的时候大方吃,在饱的时候立刻停,
让“吃东西”回归到如呼吸般自然,
热量消耗、新陈代谢就会趋于平衡,
就像潮痴说过的《吃出“健康饱”,生活更美好》。

等等,体重还是在那儿呀,就没法子瘦了吗?
减重,也不等于瘦;瘦,不需要减重;
因为,靠节食减的重,一开始是水分,接着是肌肉,
玩的是称重数字,对于整体塑身其实帮助不大,
要保持着摄入和消耗平衡,来实现身材好,
还是得靠大脑,了解自己的体质,看看自己胖的类型,
大脑决定吃多少,我们选择吃什么,
在饮食、锻炼上找到瘦的突破点:

如果你想减“凸出的上腹”
就是肋骨以下、肚脐以上总是鼓鼓的,
那要减的,就是“内脏脂肪”。
你就得想想:自己是不是吃得太快、太多,
有时忙得忘了正餐,然后又狠吃一顿补上,
还特别容易吃到饱胀都停不下来~~

既然饭量摆在那儿,吃少的话会有饥饿感,
但你可以试试减少米饭、面食等碳水化合物,
增加纤维较多的蔬菜、不油腻的蛋白质摄入,
远离重油、重盐、重辣、烟酒等让你味蕾麻木的食物,
让大脑重新找回吃东西的愉悦和满足感。
还需要配合规律性的有氧运动,不用太猛烈,
就是每天慢跑、快走半小时,每周五次,
让身体慢慢适应温和的热量消耗,
三个月左右,就算体重不减,身材和精神都会好很多。

如果你想减“凸出的小腹”
就是要解决久坐动得少、循环不良易水肿、
脂肪细胞发展成橘皮组织的问题,
你就得进行有氧运动、加速新陈代谢。

一日三餐里,多增加富含纤维的新鲜蔬菜,
连碳水化合物都选粗粮、黑麦面包等,
增加饱腹感又降低卡路里,还预防便秘,
就不怕小腹越来越鼓,脸色越来越差。
有时间的话,收腹挺胸地走楼梯、踩单车,
或者游泳、有氧舞蹈,都能减少脂肪堆积。

如果你想减“腰间游泳圈”
生过BB就知道这个多么难减,
这些脂肪往往是荷尔蒙分泌造成,
这是怀孕时在腹部、臀部、大腿囤积保护胎儿的,
柔软又会扯松皮肤,加上饮食增加,
即使生完带娃很辛苦,这些肉肉还会堆着~~

这类体质其实不用太大地改动食谱,
只要不因为情绪暴饮暴食,多吃蔬菜和蛋白质,
但重要的,是通过运动让身体恢复柔软,
可以每天踩30分钟健身车,加速新陈代谢,
同时锻炼到大腿、腰腹,让它们恢复弹性。
有时间的话,去学学肚皮舞、拉伸操,
以强度不大但持续的腹肌运动,来消除脂肪哦。


总之,让吃东西和锻炼,
变成一种享受生活、积极生活的方式,
在你想吃的时候,选择美味的食物,愉快地吃,
在你有空的时候,选择喜欢的运动,积极地动,
燃烧卡路里,与生理时钟无关,却与快乐有关。
从今天开始,该不该吃,就听大脑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潮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