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时尚圈》第11集对洪晃女士进行采访的时候她提到张永和设计的西装,灵感来自梁启超的一封家书:“梁启超在家书里跟老婆说,在伦敦穿马褂真的不方便,西装裤子什么的比马褂方便多了,但是西装有一个缺点,它露脖子,一刮风,我脖子冷。看了这封家书,张永和就设计了一款有两层衣领的西装,冷的时候,可以把里面的衣领翻过来扣上,这不就挡风了嘛。
这种小细节里反应出了中国人的概念。中国人特别怕受风,特别怕脖子受风,一点不能给冻着的。但这是特别中国的一个概念。西方人永远光着个脚,恨不得冬天也穿着短裤,理念完全相反,所以西装是敞着的,打个领带就完事了。所以张永和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在做设计,这种小小的细节 上的改动,我却觉得是特大手笔的。”
新浪时尚:“中国人能会心地接受这样的设计。”
洪晃:“对,这样的小细节会让你突然间觉得,啊,它是不一样的,它跟我的文化有关系。”
视频:《对话时尚圈》第11集-洪晃:苍白功利的中国时尚圈
圈里的笑话:“现在出来一个中国设计师,不说是圣马丁等外国名校毕业的,都没人理。”此这话当然是一句欠妥的笑谈,现在当红的机位中国设计师也并非军事外国名校毕业,但这句看似无力的笑谈去实在的说出了中国设计的问题——过度西方化。
越来越大热也越来越不被人看好的戏谑设计师品牌SANKUANZ上官喆,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涂鸦、标语、脏话,那都是美国的东西。
《从“镜花水月”看中国时尚的缺失》BY Christopher杨
今年Met Ball“中国:镜花水月”征集的百余件高级定制不是龙袍即青花瓷。在中美关系进入新世界新秩序的21世纪,在东方主义早已不流行的时候,为迎合中国新贵 做一场语焉不详的艺术展,将如此肤浅的符号表象视为“东方”文化的指涉,显然身为最权威博物馆与时尚媒体代表人的两位没有挑战智识的准备。
其实幻想与误解都是在与异文化相处时必要的产物,作为严肃的策展人都可以诚实开放批判的呈现及讨论。中国的精英早就不屑龙袍风情,中国的草根更爱议论大唐 胸事。西方设计师或文化机构完全走错方向来取悦中国的new money.
回复@田纳西鸡肉卷:这展原名Chinese whispers: 随着明代出口到西方的青花瓷带来对中国的迷思,一直到清末对中国的侵略,一路来殖民想象的论述。后来才改成镜花水月,用美学来忽悠,用跳时代的电影来折射。
来自@Shaway叶晓薇 的微博《一场语焉不详的艺术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分枝庞杂,正因如此,很多人对它产生畏惧感,不敢大胆创造,唯恐被权威耻笑。加上中国文化受过冲击和中断,产生人们对历史的模糊,让认识产生异化,什么样的才是中国的?很多人的认识其实很片面,他们心中的“东方主义”往往只有一种模式。相反,很多外国人表现东方文化比我们自由,他们将符号取来,自由运用,虽然他们表现的“东方”并不那么纯粹,但能传达更多东西。
莎士比亚话剧经久不衰,至今仍是一种流行符号。为什么?很多人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莎翁剧作,加入自己的理解、创造,于是,有宏大辉煌的《哈姆雷特》,也有时尚摩登的《哈姆雷特》,他们让文化根源、底蕴生发出更多的分枝,让不同的人能在不同的形式中体会经典传统,让文化经典更有生命力。
(叶锦添在关于《汉秀》的舞美设计回复网友的问题:视觉中简单加入传统的花纹图示来表现董藩古文化精神是否国语简单、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