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早在几年前,我就常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这样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照片:窄小的街巷、别致的房子,全被粉刷成各种蓝色,其中或点缀着明艳的盆花,或出现几只慵懒的小猫,浓郁的阿拉伯风情使人一见倾心,不由心生向往。查看照片出处,才知道这是北非摩洛哥小城“舍夫沙万”。(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作者:弹指间行摄)
舍夫沙万是摩洛哥北部的一座山城,由于地处山区,加上摩洛哥整体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想要造访这座蓝色之城绝非易事。相对方便的路线是先坐飞机抵达大城市菲斯(Fez)或丹吉尔(Tangir),再转乘3个多小时的汽车才能抵达舍夫沙万,途中山路十八弯,会令不少晕车的乘客苦不堪言。
摩洛哥旅行的尾声,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舍夫沙万。走过人生百态的马拉喀什和古老厚重的菲斯,途中被一些当地人搭讪纠缠,甚至欺骗,心中其实已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可抵达舍夫沙万后,客栈老板对我们送上热情而纯朴的笑容,瞬间又产生了莫名的好感。
我住的酒店位于古城外,要去古城需要步行穿越新城区,正常行走大概15分钟才能达到。当然,对于喜欢摄影的我来说,碰到如此新奇的小城,自然不由自主放慢脚步,边走边拍,花了近2小时才走到古城。
说实话,如果没有蓝色,舍夫沙万也就是摩洛哥一个普通的山间小镇,其建筑本身比起菲斯古城的厚重精致,略显粗糙平庸。但因有了这一抹蓝,舍夫沙万充满了迷幻的色彩,摇身变成世界三大蓝城之一。置身古城,就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蓝精灵”王国,目及之处,满眼皆蓝。
从清晨到傍晚,因为光线的不同,舍夫沙万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我更喜欢这里的清晨时分,这是探索蓝城的最佳时机。趁着其他游客们还在梦乡的时候,自私地拥抱小城与生俱来的宁静,轻松品味它最纯粹的美丽,倾听历史的呼吸。
这里的小巷,百转千回,却又殊途同归。因为古城本身较小,纵然巷子绕来绕去,看起来像迷宫,但只要一直走下去,总能走出正道。早起的居民,三三两两在小巷间悠然踱步,擦肩而过,蓦然回首,他们便已消失在下一个转角。真正让人感到兴奋的是,古城这些蓝色空间,每一步都堪称移步换景,随时随地都有柳暗花明般的惊喜扑面而来。
这不,在某个小巷转角就偶遇到这“蓝色海洋”中的色彩缤纷,这些不是艺术品堪比艺术品的装饰,其实是一户人家的木门和墙壁,奇特的文字和花纹,由各种色彩组合而成,远看像一块摩洛哥花式地毯,比起毕加索和康定斯基等抽象画家的画作,这更多了一些生活味儿,我想如果这些画家能穿越至此,一定也会被这些图案打动。
舍夫沙万的蓝并不是同一种蓝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之前见过或未见过的蓝色:普鲁士蓝、群青、湖蓝、天蓝、酞菁兰、深蓝、浅蓝、粉蓝……各种蓝色肆无忌惮地在这铺展蔓延。在蓝色的民居中,墙壁或门口,通常会摆上一些绿色盆栽,而五颜六色的花盆成为其中最夺目的点缀,这一处经过精心设计的人间天堂就像一幅幅蓝色主调中夹杂着各色装点的抽象画,那么梦幻又那么真实,充分显现了当地人的艺术才华和浪漫品质。
说到这里,肯定有不少人好奇,为什么要把全城都涂成蓝色?这里坊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崇拜神灵的宗教行为,也有人说是为了驱虫防蚊。我更愿意相信起初是为了驱虫防蚊,后来蓝色便成了小城居民的最爱,蓝色迷城顺势而生。
追溯舍夫沙万的历史,在15世纪晚期,西班牙的摩尔人逃难到这里并定居下来,成为这里最早的居民。后至16世纪,舍夫沙万曾有过一段短暂的辉煌,独立成一个王国,但好景不长,不到100年就被摩洛哥苏丹打败,并成摩洛哥版图。再到后来的19世纪,舍夫沙万发展成为穆斯林宗教极端主义的中心, 1920年被西班牙占领以前,这里不对任何外国人开放。当然,那时的舍夫沙万也还不是蓝色的。
走过摩洛哥几座城市,我深深感觉到舍夫沙万较之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菲斯等大城市都要好得多,这里宁静悠闲,民风淳朴,藏在北部山谷里的舍夫沙万才是摩洛哥最淳朴的样子,这里保有人们梦想中的摩洛哥应有的一切。
清晨,漫步在小巷中,除了能碰到个别早起的居民之外,看到最多的就是小猫。它们或悠闲地席地而睡、或慵懒地闭目养神,或发呆,或打架……在小城苏醒之前,它们是小巷里的主要“居民”。
太阳升起,天色渐亮,阳光映射下的小城蓝色越发透亮。巷子里的居民也陆续出现,大人小孩都出来买早餐,慢慢悠悠,不慌不忙地开启一天的生活。
如今的舍夫沙万以迷人的蓝色魅惑,吸引无数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到访,时至中午,古城各种店面陆续开门,游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小城的店面大都是兜售旅行工艺品的,有特色的草帽和皮包,也有摩洛哥和舍夫沙万元素设计的冰箱贴,大部分商店都没有店名,有的甚至就摆在弯弯曲曲的小巷石板台阶上。
夜幕降临,舍夫沙万的夜生活渐渐开启。没有喧闹,没有人潮,小城的夜晚闹静刚好。
入夜,各种摊档陆续营业,如果细细逛,没准可淘到物美价廉的手工皮包皮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