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爱吃面,也把一碗面条吃出了十八般花样,传统的18种浇头各有吃法,也有着鲜明的季节特色,那些最适合秋天的面条们,在哪?
·炸酱面的秋季吃法
北京人说面,常常直接就指炸酱面,而就是这一碗炸酱面,也有着众多说头。 炸酱面的酱分荤炸酱和素炸酱,大家最为熟悉的荤酱是以半肥瘦猪肉丁加葱、姜、蒜等在油锅炸炒,加黄稀酱,盖上锅盖小火咕嘟10分钟。这时,肉丁被黄酱咕嘟透了,肉皮红亮,香味四溢,油而不腻。除此外三鲜(虾仁、里脊、 玉兰片)炸酱,还有木樨(鸡蛋)炸酱、炸豆腐丁酱等都在这炸酱面的大家庭中。
老北京人吃炸酱面,大热的夏天要吃过水面,煮好的面入凉水过两遍,再把汤篦尽,滑筋道。而像现在入了秋,天气见凉,过水面就要少吃,得改换锅儿挑了----出锅不过水,热腾腾的直接吃,这时候炸酱与面一和,味浓不说,有点"粘口"感觉更是十分过瘾,此时再辅上当季的各种时鲜小菜,谓之“全面码儿”,就算齐活了。不过在面码这个问题上,餐厅们常说的多少多少种并不是一脉相承的传统,在没有反季菜的时代,一下子都凑齐可不是件容易事,所以老北京吃炸酱面单有一种吃法儿叫吃“光屁股面”,就是只有面、酱,顶多加上醋、蒜,照样儿秃噜秃噜的几口一大碗!
·暖洋洋的汆、卤面面
夏季常吃的凉面渐入秋季后多吃就会伤胃口,而一碗暖暖的打卤面或者汆汤面则正是时候。
汆和卤是做浇头的两种方法,主要的区别在于,“卤”则是淀粉勾了芡的,“汆”则指把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放入沸开的水或高汤中,加热至断生或刚熟之状态,是不勾芡的。
正经的氽面往往是面跟料一起煮出来的,跟臊子面那做法差不多。汆面也分荤素,常见的荤汆比如羊肉汆面等,素的汆儿范围则极广,只要是蔬菜都可作为原料,味道清雅咸淡适中,点上少许香油或花椒油,都是很好味的吃法。
卤面的种类几乎跟素汆儿一样多,但老北京常说的“打卤面”,却算是一个专有名词,只有用猪肉白煮出的被称之为白汤的肉汤,再加水淀粉勾芡打卤做出的卤面才能称之为打卤面。王敦煌的《吃主儿》一书中曾有过很详尽的描述:“面条讲究倒不大。什么切面、抻面、手擀面、挂面都可以。但是打卤的肉讲究用五花肉,配料还要有口蘑、海米、黄花儿、木耳儿、鸡蛋以及煮熟的五花肉的肉片儿。”从材料的泡发准备,到打卤时候的每道工序,都是有着不少规矩。
·居家必备豆角焖面
除了以上的几种带汤水的面,另一种北京人“居家必备”的面种,就是豆角焖面。虽说现在是一年四季都能尝到,但每到八九月份下新豆角的时候,这味道才最靠谱。
面得是新鲜的手擀面,别的面都达不到焖好以后软而有筋,面香悠悠的感觉。传统的焖面一般以五花肉来提香,油脂稍多五花肉面沾上点则弹滑,豆角沾上点则鲜香。五花肉加酱油煸炒出香味后再下豆角、清水咕咕嘟嘟的焖上一会。豆角六七成熟的时候在锅中留一些底汤,盛出一些,把稍稍沾了油的面平平的铺在锅上,焖一会加一点汁,出锅前把用麻油和盐腌过的蒜粒放入,拌匀,这香喷喷的味道,才算是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