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风尚标 Garcia_Choo
如今在网上搜索时尚编辑几个字,收获可不是一丁点,这个从前被人遗忘在角落的幕后职业,现今已然成为众多时尚爱好者最向往的工作之一,garcia管这叫作“时尚诱惑。”
也许正是那部《穿prada的女魔头》,让许多人对时尚编辑一职有了不着边际的幻想。更有许多人把时尚编辑们看作时尚权利、人脉的拥有者。这群“时尚嗨客”被妖魔化,无论是衣食住行哪一方面都被罩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充满了神秘和诱惑。传说中她们能够享有最新、最快时尚单品的第一手使用权;拥有一般人难以想像的超低折扣购买一线大牌;更或者是拥有品牌赞助全套行头出席时尚大趴;没错!这的确不是传说,但在国内的行情就是白日做梦!garcia只能说,那就像是真爱:“听过的人多、见过的人少。”据我所知国内许多杂志的主编都未能有此等待遇,更别说是小编辑了!
那时尚编辑到底是个怎样的职业呢?我只能说国内国外天差地别!在国外无论是Stylist还是fashioneditor都是一个尖端职业,备受尊崇。每年的四大时装周头排看客有哪些?编辑?买手?时尚达人?还有编辑。最具代表性人物,美国vogue主编安娜·温图尔当之无愧,她的地位何等之高?就是连巴黎时装周都要迁就她的意愿去安排秀的时间,将众多品牌都安排在同一天发布,只为迁就安娜能成为座上宾,你说牛不牛!
而国内编辑呢?目前的行业现状除了流动性大,便是“装”!这边说的装可不是贬义词,而是真实现状,想在时尚圈混你要嘛穿着体面(大牌)、要嘛打扮出格,否则永远都只能徘徊在时尚圈的边缘。
而目前国内的时尚编辑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富二代,或者说家境不错的那些,拥有名校背景或留洋求学经历加上用之不尽的money,大牌傍身、名车提气场,在这个以貌取人的圈子拥有绝对先天优势;第二类:家里环境小康之上,拥有的信用卡比名牌还多,无存款、一屁股卡债、花数月工资只为败得一件奢侈品,这些都已是最最平常,或许她们背着名牌包包,穿着大牌鞋履,出入高档场所,但鲜少会看到她们穿着大牌衣服,尤其是当季新款,这类编辑目测工资不在入门级别范围,小有经济实力或装腔作势的资本;而第三类:则是穿着普通,衣服装备基本无大牌,购物渠道不是出自网上就是出自批发市场,那部“穿动物园的女编辑”就是许多国内editor生活的最真实体现。用每月几千的工资撑起数万块的门面就是这样一个“装”的概念了!
而且时尚编辑的坎坷、无奈还不止于此,还必须忍得了“甲方”的白眼。没错!在编辑与品牌方的关系中也存在着甲方和乙方的身份,但这一身份又不是固定的,garcia可以用能者居上来形容,就是谁厉害谁就是甲方,就拿最著名的时尚界灵魂人物,美国vogue主编安娜·温图尔来说,当初约翰·加利亚诺初入行业穷困潦倒之际,就是得到了安娜·温图尔的赏识,并因此得到了这位在时尚界拥有呼风唤雨能力的时尚女魔头的力推,才得到了投资方的赞助,便从此平步青云,在这段关系中谁是“甲方”谁是“乙方”再清晰不过了!真正厉害的大编辑确实拥有一手遮天的霸气。
但这只是在国外,对于国内的时尚界来说,这样的甲乙双方关系时常互换,不用十年,风水每年甚至一夜就能轮流着转!眼下越来越多时尚杂志的创立,对于时装品牌的报道采访,可以说是很容易又很艰难!就拿中国内地本土设计师来说,每年参展上海时装周、中国时装周的不在少数,甚至又一些品牌已经走向世界,登上了巴黎、米兰、纽约、伦敦这四大时装周的舞台。
按道理说品牌都爱在杂志露出吧!可事实却不时如此,许多品牌在扬名之后便不再热衷与本土杂志的合作,而是把眼光锁定在elle、vogue、bazaar这类国际大刊。虽然这都实属正常发展行为,但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在杂志露出的时尚编辑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本土杂志原本就不得国际大牌的亲睐,现在还少了国内自家品牌的支持,每期拍摄服装、配饰的租借也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杂志会发动签约的造型师去租借衣服拍摄大片,因为有时小编辑真的只是小编辑,力量还大不过那些来去自如的造型师们。而且但凡租借都是有赔偿风险的,所以小编辑的日子可想而知!
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内一般时尚杂志,尤其是本土杂志,很少能够看到让人弹眼落睛的时尚大片作品,毕竟要平拍摄一组完美大片一靠编辑、二靠摄影师、三靠模特,四靠化妆造型、还有最主要的就是华服、装备,以上五项缺一不可。
说了这么多绝不是危言耸听,现实就是如此露骨。最后对于向往时尚圈的孩纸们说:“想要吃时尚这碗饭,除了永不言弃和厚脸皮,再有就是做好五年内无存款的准备吧!”
编辑|士谦 袁琳 实习生|殷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