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置顶
调整字体
搜索
评论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叶永青:法无定法

2013-12-16 10:01:50 来源:新浪时尚 收藏本文

  “突破是生活中无意的获得,源自一种好奇心。”叶永青在大理到杭州的一次短暂旅途中说。(文/ 颗颗 图/ 叶永青工作室提供 编辑/ 颗颗)

12月封面 12月封面
《病梅 》,200×200cm ,2011年,布面丙烯 《病梅 》,200×200cm ,2011年,布面丙烯

 

  永远有未知的东西

  叶永青身后,一位白族大娘正唱着《打渔调》,歌的内容大约是一只鱼所看到的世界,它对渔民的诉说。叶永青听到这支歌,却不是在隐居的大理洱海边,而是在杭州某个私人美术馆的画展上,参展艺术家全部是大理当地的农民。大理的传统与杭州的时尚呈现在同一个空间里,这种情境,对叶永青来说是全新的东西,也正是他在创作中一直追求的,不断打开全新的世界,在“纸媒策展”中,他也着意用公众熟悉的作品创作一个陌生的“别处”。封底是一只熟悉的怪鸟,“鸟”系列是他2000 年开始的观念艺术,也是创作生涯中几乎持续时间最长的题材。叶永青开始的尝试是非常个人化的,对自己及周边环境原有创作方式的背离、调侃和反讽是他的初衷。在这个过程中,创作的内部和外部却不断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丰富了这个主题,甚至超出了艺术家的期待,变成一种社会实践。时代学术和流行语境的变化,让叶永青有了不断尝试这个系列新可能的冲动。“对艺术家来说,每一次都是一种可能性。”叶永青说。封面的“看山不是山”系列就是这样,本身更多的创作思路,是他从生活中得来,和艺术家的个人经历相关,也是他在创作上一个重新的选择。“我希望和熟悉的东西有距离,寻找这距离,是去寻找一把尺,重新衡量熟练的方式。”叶永青在盛名中离开伦敦,离开北京,离开一切公众的中心,将视野投向乡村、田野、心灵的故乡。他回到大理,重新寻找距离感,更多地看清从前自以为熟知的故乡,寻找一种重新的观察角度。“看山不是山”就是这样一把尺衡量出的距离,也因此透露出禅宗的意味。

  情怀与格局

  著名策展人巫鸿撰文称,他在研究叶永青的创作和环境中,观察到一种“逃离”的因素,艺术家在每一个阶段从熟悉的体系中不断离开,这样的举动被公众解读为“突破”。“一个东西从开始比较有趣,到因为环境的改变而索然无味,这是我在创作中最常遇到的困难。”叶永青形容这是“不断拆这些墙,寻找陌生的东西,源自对边界的怀疑”。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在探索自我,艺术家的自我成长,变成历史的一部分。在这一次纸媒策展中,叶永青就是要拆掉边界。个人面对无边界的世界,才感受到卑微和待定。叶永青认为,艺术家超于常人的部分,在于情怀和格局。艺术家用什么样的胸怀和感情找到位置,打量这个世界,通过一处把自己修炼成有格局的人呢?放下原有的东西,带上“业余者”的眼光是叶永青的方式。“做所有东西的本钱就是两件: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两件东西是人的翅膀。”叶永青说到这里,仿佛他笔下的鸟轻逸飞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