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置顶
调整字体
搜索
评论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手表走时不准了怎么办?

2013年12月07日09:41  来源:PClady

  导语:就机械钟表来说,振荡系统(包括擒纵系统和摆轮游丝系统)的协调性及稳定性是决定其能否精准走时的主要因素。

腕表机芯

  1 精准调校机构探究

  当然,影响钟表精准走时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原动系动力输出的恒定与平稳,以及行轮系传动过程中的摩擦损耗等。不过,这些都属于制造工艺的范畴,也就是说,一只手表制造成型,这些都属于“硬件”方面的配置,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工艺水平,基本属于固定的了,很难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或者调节。另一方面,比如齿轮咬合过程中的摩擦损耗,这是客观存在的影响,是任何机械装置都存在的问题,很难通过工艺或者技术进行消除。我们这里讨论的钟表内的调校系统,是指可以在手表制作完成后的使用过程中,根据其走时的具体表现,通过附加装置对其进行人为干预、调节的部分。

机芯

  从钟表原动系(主发条盒)传递出来的动力,本来是没有规律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一个机构加以干预,那么主发条所积聚的动力就会在瞬间释放完毕,无法达到记录时间的目的。震荡系统便是规范和约束主发条动力的机构。通过震荡系统的运作,原本毫无规律的“一团”能量,便能够以等分(完全等分是机械制表的终极目标)的方式分解释放,进而驱动时间显示的齿轮,以秒(或若干分之一秒)为基本单位,最终规律地体现在表盘上的显示系统,确保精准走时。震荡系统是机械钟表内部协调动力输出的“节拍器”,也是钟表精准走时之源。

机芯

  2 调节游丝  

  说到摆轮摆动的频率(即专业术语中的摆频),目前业内存在着多种规格。有最初的16000 次/ 小时( 尚不能被秒整除,准确性不高)的标准,有怀表时代一统天下的21600 次/小时的标准,有提升后在当代制表中普遍采用的28800 次/小时的规格,也有目前仅掌握在少数技术型制表品牌手中的36000 次/小时,更有近些年浮出水面的超高频率范围的43200 次/小时、72000 次/ 小时、360000 次/小时,以及今年刚刚诞生的3600000 次/ 小时的骇人成就。现行频率计算中还涉及另一个标准——赫兹。简单说来,钟表领域的赫兹,就是指摆轮每秒钟完成的摆动(往返一个周期)次数。用我们常用的X 次/小时的数据标准,除以通用的时间标准——1 小时(3600 秒),得到的数字再除以2,便是该频率对应的赫兹数。举个例子:就21600次/小时的摆频来说,21600除以3600,得到的数字6 是摆轮在一秒钟的时间内完成的摆动(单向)次数,其数值的一半(除以2)——数字3 便是其赫兹数。因此也可以将摆频为21600 次/小时的钟表,表述为频率为3 赫兹。以此类推,28800 次/ 小时是4 赫兹,36000 次/ 小时为5 赫兹,3600000 次/ 小时便达到500 赫兹。赫兹在电磁振荡领域比较常用,因为其数值往往较大,通常石英表的频率可以达到数百赫兹,如果继续采用X 次/ 小时的计算标准的话,其数值就是天文数字了。

组装机芯

  3 调节摆轮  

  偏心螺丝摆轮

  偏心螺丝调校是指通过机芯摆轮甲板上装设的一颗螺丝来调节手表走时快慢的机构。之所以叫它“偏心”螺丝,是因为它的形状不是正圆,螺丝切面半径呈现由小到大的渐变性。偏心螺丝配合夹环基本上相当于通常手表中的快慢针,向不同方向旋转偏心螺丝,就可以实现对夹环的微调。

上一页12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