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in McDowell 郎心似铁

2013年07月18日13:51  来源:新浪时尚

  导语:作为公认的目前世界上最权威的时尚评论家之一,柯林-麦克道威尔(Colin McDowell)貌似应该没有这种担忧。柯林-麦克道威尔乐于这样介绍自己:我是唯一一个对伸展台前后的两个世界都了如指掌的评论家。

柯林-麦克道威尔(Colin McDowell)柯林-麦克道威尔(Colin McDowell)

 

  评论家对话准评论家

  在以写作为职业前,柯林-麦克道威尔曾在意大利当了10年的时装设计师,“这段经历让我比其他时尚写手更易了解每件衣服背后的制作过程,也更能理解那些初出茅庐的设计师的心态。”不过,他的工作重心很快就转移到了时装评论的写作上,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时装设计失去了兴趣。“虽然当时装设计师的那段日子也很快乐,但自始至终我都知道设计并非我的强项,写作才是。”

  麦克道威尔就这么写了30年,如今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一名同时为16家媒体供稿的撰稿人,他还是英国The Costume Society杂志的主席。他的《McDowell 20世纪时尚指南》已经被时尚产业中的时尚设计师们奉为“神作”,纽约《时代》杂志为此给出过这样的评价:“社会时尚对麦克道威尔的指南是如此依赖,简直一分钟都离不开它。”此外,他还出版了十余部著作,包括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约翰-加里阿诺(John Galliano)和莫罗-伯拉尼克 (Manolo Blahnik) 的传记。

 柯林•麦克道威尔在各个时期的作品都被时尚界奉为神作指南 柯林-麦克道威尔在各个时期的作品都被时尚界奉为神作指南

  如果单单以柯林-麦克道威尔厚厚的履历表作为参照,那他的确足以一直站在时尚话语的潮头上,从台前到幕后,从民间到殿堂——除了被平面媒体特热捧之外,柯林-麦克道威尔还经常各国的时尚学院和服装座谈会上作讲座,更是大不列颠服装协会和皇家艺术协会上讲台上的常客。同时,他还是伦敦学会的客座教授,而伦敦学会的成员中有伦敦时尚学院,中圣马丁艺术学院,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等等。

  这还没完。平面媒体危机重重、学术象牙塔曲高和寡,却阻挡不了柯林-麦克道威尔的人气,他多次在广播和电视中出现,为Christian Dior 等品牌做节目,还曾为一部考察Gianni Versace生平的纪录片作过解说。

  然而,看似该高枕无忧等待被颁发“终生成就奖”的柯林-麦克道威尔一样会被迎面伸过来的话筒截住去路,“面对时尚博主的崛起,你觉得时尚评论家的地位已经被威胁到了吗?”

  柯林-麦克道威尔果然没有接受这种揣测。他认为作为一种职业,时尚评论家的观点是建立在多年来不断累积的见识和资历上的,因此,评论家给出的观点必须是站得住脚的,有理有据的,信息量丰富,更具价值,且保持连贯性,不可朝令夕改。而在网上的blogger们则自由得多,“他们的想法可能三天两头就会变……不过博客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只要这批博主有好学之心,他们大有希望成为明天的评论家。”

 日前,柯林•麦克道威尔刚刚又获得了苏格兰时尚大奖的时尚大使称号 日前,柯林-麦克道威尔刚刚又获得了苏格兰时尚大奖的时尚大使称号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柯林-麦克道威尔不仅理性克制,而且给了业余的后辈非常中肯的指导。被问及有什么要对时尚blogger们说的,他极具条理性地列出了四点建议:首先,必须百分百热爱你的工作;其次,必须具备批评的能力和勇气;当然,文笔好还是最为重要的。此外,你还需要有充足的耐心。“有没有发现出名的时装评论家个个年纪都不小?我不年轻了,苏熙-曼奇斯(Suzy Menkes)和希拉里-亚力山大(Hilary Alexander)都不年轻了,凯西-霍林(Cathy Horyn)要比我们年纪小一点,但也不年轻。你看我们坐在发布会前排,好不威风,但别忘了,在这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也都坐在后排,什么也看不见。”

  如今,他又把扶植年轻设计师作为目标,因此在亚洲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在诸如新加坡“Asia Fashion Exchange”一类的时装周上,经常可以见到了他的身影。而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或许是因为他对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的时尚都失去了热情和兴趣。

柯林•麦克道威尔和伊莎贝拉•布罗1999年在伦敦秀场边柯林-麦克道威尔和伊莎贝拉•布罗1999年在伦敦秀场边

  毒舌的代价

  对于巴黎时装周,柯林-麦克道威尔在专栏毫不留情面地批评其为“幼稚的自我放纵式狂欢”,指出许多“名声最响亮的伦敦设计师……缺乏技术含量”,甚至“自甘堕落”。作为英国本土的时尚评论家,他并不畏惧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舆论。“我们没有必要必须偏爱所谓伦敦时尚”,他说,“正如作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说过的‘爱国主义是恶棍最后的庇护所。’当人们对自己的国家表示出格外的宽容,他们首先非常愚蠢,其次也无助于人。这些衣服糟透了,就是幼儿园水平。我无意攻击任何人,我只想在事态发展到无可挽回前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的确,时尚从来不是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某个城市或者某个人自己的事。时尚圈像个江湖,即使没有N年一度的争霸,可一旦涉足,就必须面对整个武林的血雨腥风。柯林-麦克道威尔显然始终具备也坚持这种全局之观,他说:“批判不关乎褒贬,最危险的是对结果一味褒奖而不论良莠。我总是从国际高度来看待时尚。这些设计师不只要与巴黎、纽约和米兰来竞争,还面临新兴国家的挑战,比如巴西。”

  柯林-麦克道威尔并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因为他在批评伦敦时装周的同时也表扬了Burberry, Erdem, Christopher Kane, Antoni &Alison, Fyodor Golan 和Anya Hindmarch 等品牌。他不是在对英国品牌打地图炮或是泄私愤,而是强调“设计师们正在逐渐失去剪裁、轮廓、比例等作为设计师基本技能的能力,分别在科技、数码等方面下一些弄巧成拙的工夫。”

  这段话诚然会得罪一大批人,因为在各行各业,数码都已经成为了大趋势,现在说这样的话,无疑会被视为一种逆流。好在柯林-麦克道威尔从来都不把异见太放在心上。在过去的30年里,他对许多品牌进行过负面的评价,因此“收获颇丰”,被禁止参加品牌发布会根本是家常便饭。“贾尼-范思哲(Gianni Versace)曾禁止我入场,不过我们后来成了好朋友;卡尔-拉格斐尔德(Karl Lagerfeld)也禁过我,虽然后来我们没做成朋友;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扬言要禁我一辈子,我连他时装屋的大门都不得靠近;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和维维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Westwood)也曾一度将我拒之门外。”

  即使是剑拔弩张的被禁止入场并不能让具有职业精神的时尚评论家噤声。“被禁其实没什么严重,有多少设计师真正会看时装评论呢?只有他们的公关才看。重要的是,评论家不能信口开河,你不能孩子气地抱怨一条裙子不漂亮,而是要有一套成熟的评判标准—那是评论家的尊严。”柯林-麦克道威尔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看似有点跟不上“大趋势”的评论并不是柯林-麦克道威尔的专利,很多声音都指向英国的一些设计师正在逐渐失去剪裁、轮廓、比例等作为设计师基本技能的能力,却在科技、数码等方面用力过猛。凯西-霍林在其文章《当你想说那些秀场的衣服怎么穿时》中也狠狠地批评了技术的滥用,还顺便讽刺了那些为技术毫无分析地背书的时尚编辑们。另一位著名时尚评论家苏熙-曼奇斯用词则更加直接,对于满眼充斥着短裤、马球衫的伦敦时装周,她直接用了“蠢货”一词,并揶揄道:“那是奥运会。”

  如果说信仰以相信为起点,哲学以怀疑为起点,那么时尚大概应该以欣赏和批评为起点,时尚需要一种鲜明的态度和风格,而不是竟日和稀泥。相对于言辞略显犀利的批评,柯林-麦克道威尔认为不适宜的赞扬才是最危险的。

约翰-加里阿诺也曾担任Fashion fringe的评委会主席约翰-加里阿诺也曾担任Fashion fringe的评委会主席

  地球的另一半

  2003年,柯林-麦克道威尔与IMG 集团合作成立了专为扶持英国新锐设计师而设立的Fashion Fringe 基金会,历届获奖人有艾尔丹姆(Erdem)和百索&布郎蔻(Basso&Brooke)等。多娜泰拉-范思哲(Donatella Versace)、汤姆-福特(Tom Ford)等都曾先后担任评委会主席。

  被问及创立该基金会的初衷,柯林-麦克道威尔依然坚持如今的伦敦已经不再是时尚的最前沿,却一直占用着时尚界绝大部分的资源和关注。这意味着许多身处其他国家的优秀设计师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现状催生了他创立Fashion Fringe的想法,为有才华的设计师提供一个平台。

  在提携后辈和挖掘新人这方面,柯林-麦克道威尔确实没有纸上谈兵。许多时候,如果在巴黎、伦敦见不到他的身影,那么他很可能正在新加坡或者泰国的某个时装周上一丝不苟地工作。他莅临新加坡,以创意总监的身份为刚刚改名为“Asia Fashion Exchange”(简称AFX)的时装周奔波造势。狮城的整整一条乌节路上随处可见AFX 的宣传海报,义安城门口搭起了一座白色帐篷。作为AFX重要组成部分的“StarCreation”设计大赛正进入到了紧锣密鼓的收官阶段。十几位来自亚洲各国的年轻设计师(多半还是在校学生)面对由麦克道威尔领军的评委们,往往紧张到无法流利表达的程度。而柯林-麦克道威尔对这种情况似乎早有预料,他索性直接端详起设计者的入围作品,仔细审查做工和细节。“听他们背稿不如看真材实料。”为参加孟买时装周,柯林-麦克道威尔再次放弃了巴黎时装周。

  在新加坡时装周组委会的委托下,柯林-麦克道威尔先是请到了维维安-韦斯特伍德 ,次年更是让DSquared2、亨利-荷兰(HenryHolland)和罗伯托-卡瓦利(Roberto Cavalli)一道来捧场。卡瓦利乘坐私人飞机前来,他与历年来的经典晚礼服一同登场的一幕为当届AFX 掀起了最高潮。坐在台下的柯林-麦克道威尔对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当时的现场效果相当满意:“有意外才会有惊喜。”他笑着说,“我已经在计划明年请谁来了。”他也从不讳言自己对时装流行地图即将发生你装的大胆预测,“全球化是本世纪的发展趋势,西半球在时尚方面强势了这么多年,也该轮到这一半了。”

  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及是否认为亚历山大-麦昆的离世是否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柯林-麦克道威尔回答说,麦昆的死从任何角度看都是时尚界莫大的损失,可是遗憾归遗憾,时尚界唯有向前看。我们需要天才,幸运的是,我们总能找到他们—他们该出现的时候,自然就会出现。

  难以想象一个业界名嘴会在这样一个问题的回答中展现如此“正能量”的一面,或许真如柯林-麦克道威尔自己表述的那样,时尚评论家说的每一句话都不能是信口开河,必须有理有据。信仰某个专一品牌的是粉丝,而保持中立和敏锐的,才能吃上时尚评论家这碗饭。( 来自卓展网 )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