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朴珺喜欢反复追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从“不入流的演员”、房地产从业者,再到现在的影视圈“初期创业者”,一次一次从新开始的人生经历,让她得出问题答案:活着的意义,是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从而增加这个世界的美好。时间、经验、阅历,让她一步一步接近自己想要变成的那个田朴珺,一个与流言八卦中并不相同的田朴珺,一个更美好的田朴珺。
现在回望,田朴珺承认自己从未循规蹈矩地走出一条整齐笔直的人生轨迹,但她始终坚定相信,那些被动失去或主动放弃的路,并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未必是唯一正确活着的方式。尽管从小立志成为语文老师、作家甚至战地记者,但糟糕的数学成绩让田朴珺只能选择报考艺术类院校。而因为校外兼职拍广告,旷课数超过学校规定,她并没有能够完成在中央戏剧学院的大学学业。时隔多年之后,再谈起这一段经历,她形容当时感受“就相当于正在大海中央被推下船,只能拼命在最短时间学习游泳。”
2003年,凭借王晶导演的香港电影《神勇铁金刚》,田朴珺开始了自己作为演员的职业生涯。四年中,她作为配角出演了一些商业电影和电视剧,有时候被塑造成卖弄性感的形象。尽管这段演员经历并称不上成功,但还是让二十出头懵懵懂懂的田朴珺看到接触到很多常人无法企及的,比如舞台掌声,比如派对庆典,比如光鲜浮华。她坦承,当她看过见过那些所谓繁华之后,内心却出乎意料地平静,那并不是她所想要的世界,从来不是。这种平静心态让后来转战商圈的她受益匪浅。
作为演员,工作与生活更多是被照顾被安排,这对于田朴珺来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浪费生命,她并不渴望成为明星,而是过更为充实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去看一看,更新鲜更为广阔的一个世界。2006年,她逐渐开始停止接戏,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开始人生新的挑战,学习跟合同,学习谈项目,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好的商人,学习依靠自己。她用五年的时间实现自己在财务上的自由,想看看,人生是否还存在更多的可能性。
2011年,她放弃已经上道的房地产生意,选择赴美深造学习。早年没能完成大学学业,终究是心中一个大的遗憾。在纽约这座她口中“伟大的城市”一年的学习生活,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构建的可能性与丰富性。她开始学会生活并不是每天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确定自己大的方向,确定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这才是最为重要的。首先确定自己想要成为的方向,再按照这个方向去发展,因为世界永远是在变化中的,只能顺着变化去调整自己的步伐。
2012年底,结束纽约的学业回到国内,以制片人的身份参与了电影《中国合伙人》与《整容日记》之后,田朴珺确定了延续至今的人生新方向,在去年年初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剧工作室,希望在未来的两三年,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工作室出品一些响亮的作品。
有了工作室,有了团队,有了下属,意味着田朴珺需要面对新的角色转变,成为一个领导者。作为演员,无论成功与否,在行业里还是会被照顾得很好。在房地产行业,在项目的基础上需要的只是组建临时的团队,项目做完,团队也就解散,不存在太多人的因素。而组建工作室的难度与挑战就在于,田朴珺承认,让团队中的所有人存在凝聚力。就像奥运比赛中的4X100米接力,尽管大家看的还是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自认具备团队精神的田朴珺,认为再大的公司,都是从一个人开始做起的,从一个人到两个人到三个人,慢慢人开始增加,难的是将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让每个人都觉得公司的未来是有希望的。她坦承以自己现在的状态,需要学会的是协调甚至是妥协,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意见。“我希望团队中的人有什么都直说,哪怕是我不高兴,我也会直说我为什么不高兴。我相信大多数的问题都是因为误会造成的。”
田朴珺需要面对新的挑战还包括工作室团队的年轻化。工作室不到十个人的团队中大多是九零后,工作与人生经验都并不充足,她直言自己甚至需要从教前台订机票开始,如何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如何收拾办公桌,小到这些细节,都需要田朴珺自己亲力亲为。带着一丝似乎是享受的神色,她说:“这才是创业。”
创业者的初期阶段,是田朴珺对于自己的定位,而并非大众传统观念中的人生赢家。去年三月接受媒体采访,她说自己始终不是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出现,一直在输。而现在,她依旧不明白自己为何被定义为赢家,不清楚自己赢在哪里。“如果告诉你我每天几点起床,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和强度,你还会觉得我是人生赢家吗?”
她寻常的一个工作日是这样进行的:早晨七点钟是她雷打不动的起床时间,洗漱早餐之后就以电话会议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一天的流程除了简单的午餐(有时候还是工作午餐)之外,就是在工作室办公,或者外出谈事,结束一天工作的时间,基本都要到晚上八九点钟,有时候甚至晚到午夜时分。但无论如何忙碌,甚至累到过敏浑身出疹子,她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呈现出一个更好的状态。“这个社会非常地现实,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一个弱者打交道,都希望能够从对方身上感受到热量,正的能量。”
不愿意成为弱者的田朴珺,坦白自己并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她的爱好就是工作,倒也不是工作狂那样的痴迷,但工作于她而言,的确是一种乐趣。“我喜欢自己在工作中的状态,还有什么比工作更好的呢?”
现在的影视工作室,是田朴珺真正想做的事情。世界上很多事情,比如相貌,比如家境,比如感情,讲求的是顺其自然,未必是投入越多,收获越多。唯独工作,是付出多少,就终究会得到多少。2006年进入房地产业时,对这一行业一无所知的她,用“流浪狗”来形容自己。何为流浪狗,是“给你吃什么你就得吃什么,让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甚至还需要到处觅食。”这段“流浪狗”的经历让现在的她具备捕食的能力,学会去猎取,让自己收获更多,从而更好地活下去。
“这世界上,没有比努力工作更公平的事情了。”
她这样定义自己的工作室:“以时下更需要获得信息的方式,或者说沟通的方式,以新的观点理念即俗称的互联网思维运营的工作室,强项在于对现代剧以及活在当下这群年轻人的距离贴近、把握准确。”她将工作室定位在捕捉活在当下的故事,反映当下年轻人所思所想,却也并没有更大的梦想,一定要做得多么庞大多么成功。她只是希望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平台,与团队一起未知地靠自己打拼,有压力,有动力,有快乐,有希望。
演员、商人、作家、工作室领导者,不断翻新的职业身份当中,田朴珺不留恋也不偏爱哪一个。传奇企业家褚时健讲过的一句话令她印象深刻:“其实我的成功没有不二法门,不过做一件事情就把这件事情做好。”看过身边很多成功与不成功的人,她在成功人们身上找到一种共同的特质,就是执着。顺势去做,机会来了就把握,不抵触拒绝转变,执着地做好现在在做的每一件事情,田朴珺这样总结道她的生存法则。
做着工作室,带领着团队,写着书,内心深处,田朴珺却暗暗保存了十年前一个演员的梦想,希望可以出演一个有丰富内心发挥、极具冲突感的角色。因为这个梦想,她时刻监督自己的饮食和型体,保持作为一个演员必要的体重。“为什么要放弃自己曾经的梦想呢?”
她希望,无论是多少年过去以后,在有一天,遇见新的合适角色,重拾梦想的机会到来时,她可以对自己说:
“田朴珺,你准备好了。”
编辑|士谦 实习生|殷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