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黍粽子是种东西,最早和屈原没一点关系

2015年06月15日15:43  时尚专栏  作者:董克平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风尚标 董克平

  粽子,最早叫做“角黍”。角是牛角,祭器;黍可是北方的黄米或南方的糯米。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古人认为,此时阴气始生需要端正驱邪。端,端正,是五行之端,是开始;午为正中,纵横交错才有正中,交错在古语中是阴阳争。端午日,阴阳交错,用角黍平衡阴阳。粽叶包黍(糯米)是以阴裹阳,于是阴阳在此和谐,日子也就平祥顺和了。

  角黍,古时夏至节祭地的用物,初始的意义和屈原没一毛钱关系。后来,夏至的习俗被用到了端午,夏至、端午的习俗一样了,角黍也就成了端午节的食物。古时五、午通用,所以五月初五又称端午。农历五月有“皋月”之称,是盛夏,天气闷热潮湿,皋是湿气的意思。古人认为,这个时候阴气在地下开始聚集,与阳气相互争斗,阴为湿阳为燥,湿气从地下逼迫阳气上升所以天气越来越热。这也是暑热在阴阳五行中的解释。阴阳争斗反应到人身上,就要祛毒扶正,也就是要端正!这个时候又是阳气最鼎盛的时候,因此要避毒。黍,又称“火谷”,火属阳;粽叶长在水里,从水属阴,用阴性的粽叶包裹阳性的黍,取的是阴阳调和、驱邪避毒之意,是祭祀礼拜天地的物事,和三闾大夫屈原投汨罗江的事情没有关系。

  端午节祭祀屈原是后人赋予端午节的内容,这种和人有关的传说,还有介子推说、曹娥说、伍子胥说。介子推的故事在山西,估计角黍里包的是黍;(黍,稷中之黏米),曹娥、伍子胥的故事在吴越之地,屈原的故事在湖南,这三个地方角黍里包的大概就是糯米了。《齐民要术》中说:“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夏至啖之。粘黍一名‘粽,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像。”

  编辑|于萍 实习生|马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粽子 屈原 端午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