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装设计师盘点

2013年09月24日22:38  来源:新浪博客微博
Jean Paul Gaultier

  Jean Paul Gaultier

  “我没想过要出名。”

  “与别人合作我挺享受的……其实你说的‘合作’是什么意思?”

  “我最爱的是我那些受欢迎的设计,因为它们我也沾光变得人见人爱了。”

  别怀疑,这些童言无忌的话都是出自一个现年56岁,巴黎最有名男人之一的Jean Paul Gaultier口中。尽管如此他跟很多设计是一样自称很害羞,但他似乎很享受这种被众人簇拥的感觉。小时候不合群的他无视老师的惩罚继续在班上传播他画的素描只为了吸引同学的注意力和羡慕。长大了之后他进入Pierre Cardin和Jean Patou的门下接受训练,1976年开始他的女装成衣设计,1997年步入法国高级时装的殿堂,2004年受聘成为法国国宝级品牌Hermès女装成衣系列的总设计师。一路下来,他走得甚是顺畅可算是平步青云,但他依然保持童心——他的座右铭之一“失去了乐趣时装什么都不是。”——会吹着哨子活力过盛地跑出来谢幕,或不伤大雅地调侃他的同行。

  然而看似玩世不恭的他却有个掷地有声的名堂,the savior of haute couture高级时装救世主。标志性的人体纹身衣和束腹马甲让他注定是做haute couture的料,而在成衣方面,他的设计则巴黎只此一家的经典:黑色曳地trench coat和密实却惹火的le smoking装。

  Gianfranco Ferré,Yves Saint Laurent的相继离世让人忍不住要担心满头白发的Karl Lagerfeld突然有一天过劳死之后谁还能对得起“大师”一词呢?我想,真正享受时装设计的Jean Paul Gaultier和Miuccia Prada当之无愧。但再想远一点,在Gaultier之后,又有谁能继承他的衣钵?

Jeanne Lanvin

  Jeanne Lanvin

  生于巴黎的Jeanne Lanvin(1867-1946)是家中11个小孩的老大,有过两次婚姻,是一个女儿的母亲,更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有影响力设计师其中之一。最初,开了一间帽店的Jeanne Lanvin只是单纯地为女儿做衣服,女儿穿着她设计的衣服上街反而吸引了巴黎有钱人家的目光,无心插柳柳成荫,贵妇们开始要求Jeanne Lanvin也为自己的女儿设计衣服,进而把自己也加到了顾客名单当中。Jeanne Lanvin擅长Art Deco装饰艺术,喜欢用错综复杂的缝接,艺术刺绣和珠片修饰她的设计。另外,室内设计和香水也属于当时Lanvin的事业版图。但随着Jeanne Lanvin的逝世,Lanvin也渐渐沉寂下来……

  直到2001年,台湾民生报发行人王效兰女士旗下的Harmonie S.A。投资集团买下这个法国品牌,并大胆起用被Yves Saint Lauren弃用的摩洛哥设计师Alber Elbaz。喜欢打bow tie,身材圆润有福气,长得很有喜感,力求完美的他也成功向世人,以及Yves Saint Laurent证明他的能力——Tom Ford走了,而他手中的Lanvin,无论女装男装配饰还是室内设计,都比Jeanne Lanvin时期更兴盛。

Karl Lagerfeld

  Karl Lagerfeld

  “我们来到人世,然后离开。人们崇拜你,之后也忘了你。”

  把Karl Lagerfeld归类到巴黎设计师真有点委屈了他。凯撒大帝统治的不过是古罗马,世界四大时装周Lagerfeld就征服了一半;设计只是他主业的其中一项,与它同等重要的还有摄影和阅读,他在写作音乐出版方面都各有代表作,他甚至拥有一间私人图书馆。在性格随性的母亲的影响下,年幼被预言长成神父的Karl Lagerfeld谈话直率幽默,把一切都看得风轻云淡,当然工作除外,他那挂满整层房子衣架的衣服“只有一天生命,我只穿当季的衣服,这是我的工作”。这种级别的艺术家经过岁月锤炼往往已经修炼成一个有着跟他的作品一样吸引人的独特人格魅力的“人精”。他在他的自传式纪录片中谈到许多让人先是瞪眼,接着微笑的想法。他认为修正液是最伟大的创作工具,质疑婚姻和“拥有”的必要性,赞同并敬佩性工作者……

  再谈Lagerfeld的经历就显得非常陈词滥调(不清楚?Just Google it!)。现在的Karl Lagerfeld基本就是Chanel的代名词,一个工作狂以及一本百科全书。Coco Chanel解放了女人,Karl Lagerfeld解放了Chanel:尽管成效欠佳,他始终不放弃把Chanel年轻化的尝试;tweed纹外套和2.55不再是在Chanel血拼的唯二选择,透过很Lagerfeld化的高宽腰线,超短牛仔装,滑雪橇和设计巧妙的皮革购物袋,Lagerfeld证明了Chanel这个睡得打鼾的美人已经苏醒,只要再需一点时间新设计就会沉淀成经典。

Louis Vuitton

  Louis Vuitton

  从驴友到法国皇后御用luggage boy,再到成为皮革制造商,Louis Vuitton本人花了50年;从拥有一家行李箱店到融资合并成大财团,Louis Vuitton公司花了102年——Louis Vuitton无疑是白手兴家和经济全球化的活教材。Louis Vuitton的monogram标志可以说是每个人对奢侈品牌的入门知识,就像学数学要从认识012345开始一样,但讽刺的是,当初这个标志的设计目的在于抑制盗版,可全球带有这标志的商品中,仅有不到2%是如假包换的正品。

  1987年是Louis Vuitton集团的决定性的一年,与酒品巨头Moët et Chandon和Hennessy合并成立世界最大的奢侈品牌LVMH集团,营业额一年之间猛增了49%,97年把Marc Jacobs和Christian Jae两名设计师招揽为他们新增的男女装成衣系列,宣布进军时装的战场。同时,LVMH不断收购其他时装品牌,现在旗下的品牌已经包括Christian Dior,Louis Vuitton,Givenchy,Céline,Emilio Pucci,Kenzo,Donna Karan,Fendi等,利滚利的政策让LVMH的总裁Bernard Arnault当之无愧地荣登法国首富。

Madeleine Vionnet

  Madeleine Vionnet

  “裁缝堆里的建筑师”Madeleine Vionnet(1876-1975)相信“当一个女人露出笑靥时,她的衣服也会跟着微笑”,认为女人应该为自己的自然曲线而自豪,所以她首创了不对称的剪裁法和充满垂坠感飘逸的希腊式礼服,也被称为“斜裁女王”。她看似单调的设计其实要经过冗长的准备工作,先在人偶上完成雏形,再用雪纺或者丝绸以真人尺寸重新做一次,每次她都会预多两码的布料以便做出足够丰满的皱褶。

  而她本人却对时装世界很是反感,觉得时装设计中善变难捉摸的一时兴致侵犯了她的个人美学;她努力争取版权法的通过,并对为她工作的工人实行革命性的规定,提供带薪假期、产假,日托和常驻医生等类似现在的保障工人权益的措施。

  虽然Madeleine Vionnet已经逝世33年,但她的影响始终没有间断,John Galliano、川久保玲和三宅一生等设计师也备受指引。

Maison Martin Margiela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很多人都先入为主地把寻找时装奇才的目光放到英国和法国,却忽略了比利时人来势汹汹的崛起:Maison Martin Margiela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又有很多人都不懂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设计,却明白他极受推崇地位斐然:设计师中的设计师,50年一遇最有影响力的反偶像派设计师。

  何谓设计师中的设计师?男设计师大多不是黑白双煞加牛仔裤就是Dior Homme上身,女设计师兼职自己的活招牌,也没见太多人穿Maison Martin Margiela。让我这样解释吧:Maison Martin Margiela的设计超越“时装”的概念和范畴,无关美丑,以他独有的乖僻但精准的概念,诠释打破传统美感崇拜的解构主义;对创作过程的沉迷和揭露,即使出来的效果在别人看来是半成品;在他眼中,衣服就是衣服,是用来穿的而不应该是炫耀招摇的工具,所以他设计的衣服衣领部位都没有牌子,只有一个数字。

  虽然他是个反偶像派,低调的性格和高调的设计反而把他推到浪尖,20年来一直冲在最前头。从没有在镜头前露面,从不接受面对面的访问,只用传真机回答问题,使用的主语都是“我们”。虽然偶然有杂志报纸宣称拍到他的照片,但可信与否自己衡量,让人不得不怀疑Maison Martin Margiela存在的真实性。

  真真假假都无关重要了,传闻Raf Simons要接手,那Maison Martin Margiela最后还只会是一个代名词和传奇。他的拒不露面到底是真的性格使然还是以退为进的宣传策略(尽管它确实work)?如果97年《New York Times》拍到的真是他本人,再如果照片上那个不用减肥就已经有型有格的男人性格再open点,估计Margiela会比Marc Jacobs还能折腾。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