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奇隆:那些逝去的青葱岁月

2015年01月21日10:41  时尚专栏  作者:桃红梨白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风尚标 桃红梨白

  作者:黄老邪

  我第一次见到吴奇隆的时候哭了。

  这对于“媒体人”的标签来说,稍微有些羞以启齿——虽然,谁大概难免都有过青葱少年追星时,后来有感慨不是为这颗星,而是为那些逝去的岁月。面对面的时候,他慢慢悠悠地喝着茶,听我说这段,眼角眉梢都笑了,说,看,又一个暴露年龄了。

  确实是情境特殊。陈志朋先走进来,然后是他,最后是苏有朋,仨人都随意地往桌子上一靠,他又自然而然地坐到了中间。多少年没这么重逢过,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没有镁光灯的照射,那些个对外保持的高涨情绪都往下打个折扣。这时候,吴奇隆突然笑了,说这个胖了,那个好久没聚了,虽然其实跟他大多数时候说的笑话一样不太可乐,但还是让整个排练室热络了起来。《爱》《青苹果乐园》的音乐流淌出来时,工作人员都在转过身抹眼泪。

  后来又一次彩排,正好是腊八。有朋友带了腊八粥去探班,大冬天下着暴雪拎了几站路。有人很有礼貌地尝了几口,很有礼貌地放下碗道谢;有人看了两眼,说这什么东西呀,不吃,转身看见还有摄像镜头,又捧起来说好感动;吴奇隆盘腿坐在地上,像一个小孩一样,边吃边不停地问怎么做的,为什么叫腊八粥,都放了什么,还时不时地要表达下“在台湾我们都过什么节,都干什么”……事实上,这是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腊八节:谁之所以能走到什么位置上,很多时候,真的不仅只是靠运靠命。

  从春晚舞台下来后,他反而成了最沉默的那一个。陈志朋兴奋地漫天撒红包,祝大家新年快乐,他就站在边上呆看着乐了。我问他,接下来怎么办,有人想做巡演,有人想到此为止,他想了想说,我向来随意。后来我问他为什么当年解散后,不是去趁热接着唱歌,而是一门心思扎进了影视剧,他的答案令我有些意外:我害怕一个人站在舞台上的感觉,拍戏不是一个人。我做不了雍正,那个位置太孤单了。

  我不太爱用宠辱不惊这种词去形容一个人,但除了张嘉译外,吴奇隆确实应该算一个。不管是怀念那段最红的岁月,还是恨不得将这些记忆揉碎了关进黑匣子,其实都是还有情感在里面,但我换着法儿问过他好几次(大概这也是他最痛苦的吧:不管什么情景下,总有人好奇他此前的经历),他都是很随意地笑笑,说,痛苦也好,开心也好,都过去了。我也问过,你不烦吗,每次都要问你小虎队,问你离婚,问你红了、不红了、又红了——他又乐了,那怎么办?我努力适应现在的娱乐圈,我如果不适应,早就不在了。

  跟他对话里我说过最尖锐的话,大概是,我觉得你拍了很多的烂戏,在某一段时间里;是不是因为别人其实不认可你的演技。他沉默了半天,说,我不认为我的戏差,只是没有早几年遇到《步步惊心》。

  我确实不是最好的,但我是有空间发展的。我说既然你这么自信,干嘛还要去做那么多副业,又是餐饮又是影视投资,他喝了口茶:没有艺人能红一辈子,再红再好也有年限,你看,小虎队不也没了么。我说你的人生真是狗血到了极致,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次高潮,像台湾八点档的电视剧没有落幕的时候,他笑了,说,你有这样子的财富吗?

  这些都是后来回忆起来令我记忆鲜明的细节。事实上,若是随口提起他,我眼前晃过的全是背影。坐在庭院里等着媒体采访,一个人看书,帮助理抬起箱子的背影;某网站颁奖礼,身边的位置早就全空了,他还坐到主持人说“朋友们再见”为止才鼓掌起身离去。若是上纲上线,这大概是所谓的那一代港台艺人特有的礼貌和涵养。

  他的经纪人其实更像他的业务助理,不是她指挥他,而是他领导她。经纪人说,他总是不停地碎碎念,觉得这样是为了你好,不能不说,背后,工作人员都叫他老头子。在他说给我的话里,我最有感触的并不是,你是个好媒体人,或者我很喜欢跟你聊天。而是“我不认为1个小时里,我们谁可以了解谁”——非常直白,但是真实。他不需要讨好我,我亦不需要恭维他,这是一种特别舒服的存在。

  编辑|士谦 袁琳 实习生|殷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吴奇隆 岁月 人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