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风尚标 曾雅娴
被一个北方影评人安利说《老炮儿》是今年他看的最好看的电影,抛开南北差异也许是男女有别,我看完电影却没有找到热血沸腾的感觉,却觉得所谓老炮儿,就是中年大叔老混混的代表,而这部电影完全是一群北方特定雄性群体的自恋与对年轻岁月的缅怀!
当老炮儿叙述的电影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年轻时打架不要命的混混六哥,人道中年只能在胡同里管点鸡毛事、骂骂街找点存在感,出了胡同,就没有人认识他了。最失败的是他连自己的儿子也管不了。老混混生出来的小混混,不学无术,在酒吧里勾引别的女孩儿,被另一群小混混殴打,一怒之下,小混混划了对方的法拉利跑车被拘起来了。老混混六哥为了救儿子,与嫩肉小混混儿们打起来了,于是自己被打、儿子被打。找当年的哥们借钱,又没借到巴巴拉,反正烦心事一堆等等。
中国电影虽然堆砌着IP、大数据、互联网,小妞电影,男人电影等一堆新名词,其实内在是幼稚而贫瘠的,如果说邓超与孙俪的《恶棍天使》是为了讨好年轻观众而炮制出的一部恶搞喜剧,其实《老炮儿》就是针对北方老男人自诩成熟后的一次集体自恋。
媒体一边倒叫好票房一路高涨的《老炮儿》也并不是有多好,类似这种标题《老炮儿》干掉《恶棍天使》,这才叫规矩,我倒是无比同情《恶棍天使》的处境,等于这是邓超在单挑某种电影圈规矩。
老炮儿通片看完,其实也就是扯到了两个今年被玩坏的字——情怀,这年头扯到情怀都是性情中人,都是善良的可以忽略专业问题的,即使老炮儿就是年轻时就是崇尚暴力从不务正业好勇斗狠的流氓,是人到中年的混子不是吗?
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是受环境影响和决定的。但是,人在任何环境下也能进行选择,老炮儿曾经处在社会动乱,暴力横行的社会环境。主流社会是革命、抄家、打砸抢、批斗,他们是社会乱象中的暴力冲突激活了年轻一代,心中充满破坏力。
于是,在社会主流之外总有这样一个小江湖,这个江湖也有自己的规矩、道理,但核心是拳头、义气,刀子、面子,破坏力。在这个小江湖里比如香港有古惑仔,北京就是老炮儿。
写到这,补充一句, 《老炮儿》总体是被男人喜欢。
而这部电影让他们喜欢的原因有一部分他们不会承认的理由是——一帮大老爷们在观影中能感受到一种情绪被宣泄的痛快感,那是他们渴望撒野却总被规矩抑制的内心的猛虎在咆哮。就像他们平时欣赏那些敢于担当血性的人,可是关键时刻,又羡慕那些什么也不担当的人一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