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中的西湖,如人生的缩影

2014年12月02日17:02  时尚专栏  作者:张小朴   我有话说

  文|新浪专栏 风尚标  张小朴

  上次去杭州大约接近十年前,2005年我开始在本地的报馆做一名电影记者,每天接受社会洗礼,理想被击得粉碎,我注定无法和这个社会融合与和解。我记得当年去杭州,是采访张艺谋,10月杭州,是有点初秋的清朗。我坐在张艺谋面前,所有的激情和对于电影的热爱都被rectify了,因为张艺谋像一个商人一般兜售自己的艺术概念。所以关于那一次杭州的记忆都被锁定在了沿着西湖的骑游中,我和当年《新周刊》的记者,各自租了自行车,沿着西湖骑了一圈,天气大好,西湖一边有着悠闲自我的脚步,有一些民国的老建筑,是那样温暖又迷人的。没有想到,这一次再去杭州,真是的要过了十年。要不是朋友徐老师的安排和张罗,以及那么热情和落力,也不会有这次去杭州做书友会的经历。

  对于这本书,我索性都不去理它,它像是一个“弃儿”一般,我觉得文字的东西都大抵是讲缘分的,你认真写的,这个市场也不会接受,加上出版社的问题,让我的这本《仿佛,一场告别》真的像是“告别”,书出版后,心也伤了不少,也觉得厌倦,成都也不是一个文化的主场所,但是这位杭州的朋友一直热情,坚持让我去杭州,认为杭州的读者会来和我分享那些细微的感动,我最后还是动了情,在完成了几个月的事情后,觉得去杭州和上海休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去杭州,只觉得,出走是必然的,有时候憋得慌,只想离开这里,其实——离开,一直是生命的主调,没有改变,应该是一个终极目标。

  旅程的开始不顺畅,晚点的飞机让我抵达杭州的时候显得黑夜漫漫,真正到达朋友帮我预定的西湖边的青年旅社“柳湖小筑”,已经接近凌晨三点。待到第二日早晨才看得清楚,原来西湖就在“柳湖小筑”的旁边,三步五步就是西湖,这早晨的杭州阳光已经洒落下落,洒满又驱散落寞,一个人坐在角落,亦可以放空思索,仿佛初夏乍现。我和徐老师就约在西湖边的星巴克见面,像是认识了很久,他掏心掏肺说了自己的很多,关于理想,父母,婚姻,孩子,挣扎,文艺的,飘远的,工作的,不可调和的,必须面对的,还在维护的……我像是一个电台的听众,一一收纳,他们都把自己真实又坦白的一面向我娓娓道来,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在那一刻,我觉得我的腹稿已经足够完成一部小说。

  然后徐老师事无巨细,带领我沿着西湖转悠,去了中国美院的展览馆,走了很长久的路,看到了雷峰塔,从如海的人潮中穿梭而过,西湖像是一面巨大的静止的镜子,但几乎看不到倒影,倒影就在我们的心里。苏堤上来来往往的骑游的人,年轻恣意,我看到湖中划过一群年轻的人,皮划艇训练员,在几近落日的下午努力划着,他们都显得好遥远。色彩是深秋的树叶,婉约柔美,是江南的美。西湖是美的,古意盎然,不得不觉得古人的智慧和美德,让今人显得愚昧又毫无审美,享受着这种美,今人难道不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好好建筑生活和美德吗?

  是夜,徐老师介绍了他的朋友ChiChi给我认识,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年的美女,一派西洋的美,是我喜欢的,我们可以毫无拘束中英文夹杂聊天,也是我热爱的姿态。看来,我们都在各自local的境遇中活得异常不开心,没有人appreciate你的环境,我是懂的,然后这个ChiChi亦给我讲了自己的爱情,回到杭州后的一些心路,总归还是要离开的,就离开吧,漂泊是最大的幸福,为了这种幸福,就把一辈子都赌了上去。

  第二日的书友会,徐老师开车去了杭州城西,杭州的城西显得很成都,尽然让我觉得是回到了成都,难怪,中国的城市都建筑得大同小异,书店有点远,来的读者并不多,但是书店的工作人员都热情又有点内向,适度的距离感。我看到枫林晚书店里的猫,居然是一对,它们悠闲又自我躺在书丛中,我翻翻书,我知道,我的书友会从来不会有big crowd,我的读者都很安静,他们甚至都不会来到我面前,他们静静注视,他们是高冷的,是安然自持的,是不被那些流行左右的。书友会开始前,有一位杭州的书友来和我握手,那种小心翼翼又可以释然的握手,她的问好让我觉得此次的杭州之行没有白来,即使是只有这一位观众,也要把心里的感受讲出来。陆续来的学生读者,后来我知道她们都是浙江大学阅读社的同学们,有着纯真又善良的心,还遇到了成都的一位老乡,她们那么年轻,刚刚踏入大学,生命开始铺展无限的可能,真是很好的。

  书友会结束后,我和一位文艺的朋友聊了很多,聊到我喜欢的作家,艺术家。有一位读者就静静坐在我的身旁,听我聊了那么久(后来第二日到了上海,她特意来了上海的咖啡馆,告诉我,昨日她就在杭州,可惜来晚了,书友会结束后坐在我身旁聆听。所以第二日她回到上海,特意再次赶来和我交流。)我每一次都是用尽全力讲,我从来不敷衍,我也不装B,我觉得文字就是你的个体,不要用矫饰的文字去欺骗你的读者。有一些作者,真实的生活确实矫揉造作,制造的那些光环让读者神往,获得大众的亲睐,我觉得我和他们都不是一路的,我记得在成都的书友会上,一位读者的评价,我愿意成为一个“小众”,希望过了几年,十年,或者更久,我的文字还是可以拿出来阅读的。

  要感谢徐老师,一路不辞辛苦,还带我领略杭州的食物,尽可能把杭州的美带给我,我非常心领神会,我知道那种倾尽全力的可贵,所以我觉得,遇到这样真挚的朋友是很难得的,也因为如此,杭州变得温润又知性,这些面孔,我听到他们各自的故事,每个人都向我张开了心灵,我接纳这些故事,话语,面孔,我都可以把它们写进一部漫长忧伤的小说里。

  书友会后的夜晚邂逅了“柳湖小筑”青年旅社的女老板,简单的聊天,又在杭州见到了之前微博上的做时尚的朋友,见了很多人,也觉得很浓缩。此刻,西湖在夜深中显得深不可测,它就像是我们人生的缩影,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把自己深深埋在了这样的黑夜中,这次旅行,让我更清楚看透了一些只是作为“过客”存在的关系。因为人生并不可以时刻明朗如白昼,也不温暖,偶尔投射进来的暖阳,是难得的,是值得纪念的美好——它们真正成为了一种奢侈的感知,感知,希望可以充满力量。

  编辑|士谦 袁琳  实习生|殷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杭州 力量 希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