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时尚综合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二集《心传》上周五晚播出,与第一集《脚步》相比,该集剧情开始回归美食:菜籽油、陕北手工挂面、苏州船点、瑶族蕨根糍粑、汕头蚝烙、扬州烫干丝、脱骨鱼、三套鸭、油爆河虾、广州啫啫煲……赚足了观众的眼球,更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中国人关于食物与味道的传承有时是通过家族延续,比如湖南山中制作蕨根粉,通常是爷爷传给孙子;也有时是通过师徒之间传习,比如面点、糕团的制作。《心传》引领我们再次面向民间,寻找那些消失了的和即将消失的美味。
菜籽油
“舌尖2”第二集《心传》中开头的画面便是黄山歙县,一片油菜结籽的场景,讲述徽州当地食用油制作的过程。
菜籽油就是我们俗你的菜油,又叫油菜籽油、香菜油,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一种食用油。菜籽油色泽金黄或棕黄,有一定的刺激气味,民间引叫作“青气味”。
据介绍,菜籽油在中国有千年的历史,使用广度上贯穿长江流域,给各菜系的厨师创造了施展技艺的舞台。菜籽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有利健康,媲美昂贵的橄榄油,不过菜籽油也有先天不足,烹饪过程中油烟大是其中之一,如今通过科学的精炼手段,油的烟点大大提高,加上品种改良,可以进一步降低非健康物质的含量。
陕北手工空心挂面
空心挂面原名手工银丝油面,因群众奇其条细而且空心,随改呼此名。这种挂面清疡耐煮,柔软可口,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而且经夏不霉,携带方便。
加工手工挂面是个累人活,大大小小的工序有十几道,一点都不能马虎。从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和面、醒面,到第二天上午卸面、包装,整个制作流程需20个小时左右,分别是:和面、搓条、盘条、上筷子、阴条、分筷子、再阴条、出筷子、装封等工序。
史料记载,张家山空心手工挂面“茎直中通、料珍味馐、每献上以补”,所谓“茎直中通”是每条挂面的横切面都有针尖般小孔,空心挂面亦由此得名。因张家山手工挂面用优质面粉加工,其光洁度好、耐煮沸、煮后不浑汤,再配陕北羔羊肉、鸡汤、肉汤等,味道极佳、营养丰富,故有“料珍味馐,每献上以补”之评价。
蕨根糍粑
湖南“莽山蕨根糍粑”,在质朴、浓情、乡愁、生态、原汁原味、美轮美奂中播出,整个节目虽然只2分多钟,但向人们袭来一股山乡、瑶乡、美乡之风,嘴上仿佛感觉到蕨根糍粑的醇香与甘甜。
蕨根糍粑,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一直是许多山区人民、瑶族同胞充饥饱腹的补充食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成为原生态绿色美食。蕨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几种植物之一,在几个大洲都有,许多地方把它的嫩芽当作蔬菜,也从根中提取淀粉。蕨根,它埋在地下两三尺左右,有点像黑藤,含有丰富的淀粉,蕨根糍粑就是用这它做成的,这种糍粑有很多种做法,可以跟糖一起煎,也可以跟辣椒一起炒,不管怎么做,都以它独有的风味,为人们所喜爱。
苏州船点
在“舌尖”中,伴着软糯的苏州话,好的厨师成了运用各种兵器的行家,夏秋薄荷,冬春玫瑰美轮美奂,苏式方糕、蟹黄烧卖、虾肉小笼、枣泥拉糕、四喜蒸饺、苏州船点等美味点心依次出场,让吃货馋涎欲滴。
苏州船点,香、软、糯、滑、鲜、型,精妙绝伦,制作难度极高。旧时的达官贵人在船上待客,船点必不可少。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吃的精美点心就是船点。师傅们将镶粉、枣泥、豆沙、可可粉、芝麻等数十种食材融会贯通,雕琢成走兽飞禽、花卉瓜果,让人感慨巧夺天工之余,洞见姑苏繁华。
苏州船点选料考究、制作精美、口感极佳,加上艺术造型的包装,可说苏州点心中的阳春白雪。
目前,各名菜馆均在传统船点上推陈出新,培养许多制点高手,船点已成为宴席中不可少的内容。以花卉植物、虫鸟动物为主,如:白鹅,用镶粉、枣泥馅心等制成;白兔,用镶粉、细甜豆沙等制成;桃子,用镶粉、细甜豆沙、可可粉等制成;枇杷,用镶粉、枣泥、细甜豆沙、可可粉、芝麻制成。制作时先将芡粉、镶粉揉拢成粉团,再捏制成型,配上食用色素,然后放入蒸笼蒸熟,出笼时涂上麻油。
潮汕蚝烙
蚝烙(潮汕话为ǒu luǎ,潮汕话属闽南语系,óu对应的字应该是“蚵”,蚝即是海蛎,由于广东粤语地区常写作“蚝”,所以潮汕也沿用了这个字)是广东省潮汕地方特色小食,台湾省称为蚵仔煎,外地人来潮汕总要尝一尝这—美食。在潮汕城市乡村小市集,常有这种小店或摆摊小贩。这种蚝烙,是用地瓜粉溶于水,拌葱珠,在一个平底的铁锅上煎,加上海蛎,再下蛋花,取起蘸鱼露吃。
食材除了传统“主角”鲜蚝外,蚝烙表面还添洒了米粉丝、猪肉、豆腐鱼、以及不同品种的贝壳。金黄色蚝烙香气扑鼻,外酥内嫩。还有澄海青草巷草鱼粥、八角楼牛肉粿条也登上了荧幕。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