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一部超级文艺片的“情”与“调”

2014年10月10日11:33  时尚专栏  作者:壹读   我有话说

  “至少十年之内,不会有人再这么拍电影了”

  2014年10月1日,电影《黄金时代》正式上映。

  写了三年的剧本,汤唯、冯绍峰领衔的超过30名、不计回报的全明星阵容,超长的片长,无数导演都曾觊觎的有关萧红和民国的题材—。这部浸满了公众期待的超级文艺片,命数几何实在难料,但它诞生的过程却注定了它将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不可被忽略的一部作品。

  文 |张云

  2小时58分钟。接受采访时,许鞍华和李樯都会如此精确地表达《黄金时代》的长度。跟“3小时”其实相差无几。李樯说,这是从排片角度考虑的说法,“争取场次多一些”。

  写了三年的剧本,汤唯、冯绍峰领衔的超过30名、不计回报的全明星阵容,几乎随便一个角色都是认得出的角儿,超长的片长,无数导演都曾觊觎的有关萧红和民国的题材……《黄金时代》从开拍的消息公布之日起就被冠以“超级文艺片”的头衔,浸满了期待,但与此同时,这部超级文艺片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它可能的坎坷命运,从诞生时就注定了。

  十年前,许鞍华和李樯第一次见面,当时就提到了丁玲和萧红。后来,他们先合作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是李樯提供的故事,原型来自他的朋友。投资人也是李樯找的——袁梅——北京其欣然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裁,两人从李樯入行写舞台剧开始合作,到《孔雀》再到至今。

  许鞍华曾在《许鞍华说许鞍华》一书中表达称,自己基本所有戏都是人家找来的。《黄金时代》,也是。在拍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后,袁梅重提萧红的议题,这才有许鞍华和李樯的“奋不顾身”——李樯在谈起创作缘起时用了这个词,他说:“我们俩带着自杀的心情,管它呢,我喜欢我就要写。她喜欢就要拍。”那时,《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亏得一塌糊涂,国内票房好的文艺片,可能排第一的《可可西里》,也不过600万,能证明李樯商业价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直到六年后才出现。

  被《黄金时代》片方冠以“营销顾问”之一的史航,在电影上映前一周已看过两次成片。“现在这个时代,我喜欢这部电影,但也替这部电影担心。我喜欢的片子,我经常看到他们pia的一下在我的面前摔碎,《一代宗师》,包括更早的《一九四二》。”此言不虚,因为有据可证——2012年,投资1亿的《一九四二》,内地总票房3.64亿;同档期的《泰囧》投资3000万,却创下国内票房之最12.4亿元。《一代宗师》拍拍停停,1.2亿的投资,也只收得国内票房2.88亿。在国内,考虑到后期的宣发成本和院线分账比例,电影票房约达到前期投资的2.5到3倍,才能做到不亏本。

  “但我为什么特别喜欢?很简单,几年之内,甚至十年之内,不会有人再这么拍电影了。”史航说。

  九家公司,6500万投资

  袁梅回忆,2008年,拍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当她说到萧红,许鞍华实际上更感兴趣的是丁玲。“被人本身的故事打动,想在现代的作家当中,对作家的生平有一个新的呈现”。但由于丁玲本人的生命经历时间跨度太大,不免涉及敏感的政治议题和历史阶段,只好作罢。

  然而,拍萧红的生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时,许鞍华听说很多人准备拍萧红,包括香港的电影界,但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拍不成”。直到2011年10月,为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导演霍建起才拍出第一部见诸大银幕的电影《萧红》。那时,李樯也写完了剧本,正到处找投资人。2014年7月,李樯和许鞍华接受采访时,都表示还没看过电影《萧红》。

  李樯的原剧本有600多场戏。整整三年时间,他没接其他项目。除了照顾生病父亲的一年,李樯大概用了两年创作,一半时间花在查阅资料上,读了大概100本跟萧红有关的书。早在看《孔雀》时,许鞍华就觉得李樯有点“惊为天人”。拍《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中,许鞍华发现,他们对很多事情的第一反应很相似,“他比我更狠更极端,我的电影要的就是这种进步”。

  但是,两人首次合作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遭遇了滑铁卢,4000万成本只赢得票房500万。“整个电影市场没起来。”袁梅说起一句行话:做电影就是赔,那为什么不做好电影?赔也赔得值。多年的默契让袁梅支持了李樯的创作。“就是文艺青年自己圆梦。”

  许鞍华自然也愿意执导她喜欢的题材。她在二十出头的时候,知道了萧红。她忘了听谁讲起,这样一位女作家,才31岁就逝世于香港。许鞍华找到萧红的书,《呼兰河传》《生死场》,就像初次接触萧红小说的大多数人一样,她并不喜欢,觉得没主角,找不到情节。但有些片段特别震撼,尤其是“跳大神、童养媳死的那部分”。1979年,她导演完第一部长片《疯劫》,离开香港电台后,第二次拿起《呼兰河传》——有个朋友要拍新界的童养媳故事,这让她记起萧红。

  这次,许鞍华觉得,“特别好看”。

  2010年,许鞍华拿着李樯的剧本,在香港走了一圈。“都觉得剧本很艺术。”不是没人喜欢,如果做个小成本的电影,2000万以下制作,有人愿意投资。但许鞍华盘算,要比这个数目多几倍才行。“时代剧嘛,肯定会比普通的片子要贵,而且还准备去好几个地方,拉的时间长,制作费提高。”

  2011年,当李樯找到覃宏那年,星美推出了一系列偏文艺的作品,如陈可辛的《武侠》、顾长卫的《最爱》,以及第二年上映的《杀生》《王的盛宴》等。袁梅后来跟壹读记者称,星美成为《黄金时代》投资大股东的原因之一是:“覃宏也是文艺青年”。

  为了支持李樯的话语权,袁梅的公司自然也是股东。最终,一共九家公司拿出6500万的制作费。

  找的就是这个“真”

  2012年年初,《黄金时代》预筹备。7月,剧组完成建组工作。本来,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不料,2012年十一黄金周假期,许鞍华到武汉取景,不慎丢失剧本、钱、手机、证件。这个意外的发生,让《黄金时代》即将开拍的消息进入公众视野。

  不过,李樯和许鞍华,都不把这件事看作意外。大大咧咧丢东西的习惯,生活中的许鞍华常犯。“本来第二天约了人,我记错时间,早了24小时去,到第二天去又晚了,因为下错地铁站,迟了10分钟。”

  12月12日,电影正式开机。2013年5月初,杀青。后期制作,则从那时一直持续做到了2014年3月份。

  剧组聚拢了在行内堪称豪华的演职员班底。其中,美术指导赵海的显赫作品包括:电视剧《中国往事》《大明王朝1566》;电影《集结号》《天下无贼》等。但从业经验丰富的他在考虑是否加盟《黄金时代》时,也曾有过犹豫,其中的原因,跟许鞍华先前在香港找不到愿意出钱的投资者一样,“它肯定是比较复杂、比较麻烦的一个戏,这种戏要牵扯着调动很多方面的人力、物力方面的资源才行,跨哈尔滨、北京、陕西、上海、武汉,南方北方的基本上全都有,我们这算的还是集中了以后,把香港并到上海去,日本也并到上海去,这样的情况下还要跑五个城市。是一个很复杂,并且时间也很长的工作量。”

  实际上,最后拍摄下来,剧组还是去了香港,赵海带着他的团队跑足了六个城市。

  许鞍华早年拍过不少年代戏,《书剑恩仇录》《投奔怒海》等作品不乏大场面镜头。2008年,《天水围的日与夜》上映后,她曾在采访中称,回顾以前作品,觉得比较遗憾的地方,是做得不够精致。

  许鞍华对这方面的弥补和注重,在《黄金时代》的创作中极为显著。“希望把时代的场面变成感觉多一点,而不是光表达那个场面。细节里头多注意一些。”据悉,6500万的成本,大概60%的费用花在制作上。

  在最难的取景地上海,剧组特地重做了包括香港街、武汉街等在内的几条街。许鞍华要求尽量选择实景。这个难度在于——这些景里,或有人在办公(比如片中的鲁迅家,重建于鲁迅文学馆对面的办公场所),或有人住里面,不少可能会穿帮的东西,都得经过细致的包裹。出现在片中的东兴顺302房间,更是被文物部门拍过照片记录在案的,颜色、布局不允许出现丝毫变更。

  不少在电影中一闪而过的镜头,事实上颇费心思。比如,剧组专门从东北找了符合年代的炕柜、佛龛、条几等,运到上海的片场。拍萧红小时候住的瓦房,剧组在房顶铺了一二十吨草。

  美术指导赵海觉得,许鞍华是个比较印象派的人,所以他要求,如果在戏里,墙上出现画,最好都是看不懂的、抽象的。

  实际上,许鞍华对于布景的讲究,最大程度地帮助了演员。汤唯就表示,片场的每包烟、每一个火柴盒上的东西,都很利于她入戏。黄轩告诉壹读记者,演戏过程中他经常会觉得,自己真的穿越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

  “我们其实在找的就是这个‘真’。”曾跟田壮壮、娄烨、李玉、贾樟柯都有过合作的王昱,担任了《黄金时代》的摄影指导,他在概括整个剧组的工作状态时这样说。

  一对父母,就把孩子带出来了

  在北京,许鞍华有个很中意的地方,亮马河的一家茶餐厅,“可以抽烟,24小时营业,东西又多,可以上网,你去人家也不理你,多长时间都可以”。《黄金时代》开拍半年前,黄轩、朱亚文等主要演员,同许鞍华和李樯进行了首次约谈。

  王千源说:“这么多好演员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历史性的时刻。”作为中成本文艺片,《黄金时代》用于30余位参演明星的总片酬只有370万,冯绍峰分文未收。事实上,有知情的一线女星曾表示过加盟意愿,却因气质不符被拒。连家住萧红故居附近的哈尔滨人张译,进入这个剧组都一波三折。开机前一个月,张译才得到消息,请了认识许鞍华的朋友递话,也让经纪人当面沟通。他本人给许鞍华发短信,得到下部再合作的礼貌回复。不料,就在他转发了电影开机筹备的微博不久,剧组又通知他去试妆。

  张译后来听说,因为编剧李樯的着力推荐,他才被留下。但此前,李樯并不认识张译。“拍摄中也只见过一次,没说什么话,快宣传的时候,见了几面,关系就特别好了。”

  这是香港导演许鞍华头一次没在自己的戏里用港台演员。她担心的是蹩脚的普通话让观众抽离,她觉得即便选择配音,也不能帮助重建民国情境。

  “导演有非常大的掌控力……李樯编剧又是一个那么懂她的人,所以说写出了一个他们两个都不需要用太多口舌去争辩的一个剧本,一个父亲、一个母亲就把这个孩子给带出来了。”朱亚文说出了大部分演员的感受。汤唯对许鞍华的评价是:“她真的是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不会被任何人影响。”直到拍完戏的一年后,汤唯才慢慢琢磨出,她曾对许鞍华的调试意图有误判,但许鞍华却很巧妙地把她在拍摄中的犹疑、完完整整地赋予给了萧红的角色。 

  许鞍华多次表示,自己的拍摄风格是重感觉的。她并不习惯让演员进行多条不同方式的演绎,这样会增加后期的工作量。冯绍峰进组第一天,感觉到了这种快节奏,无形中压力很大。

  李樯还专门做过冯绍峰的工作,让他摆脱掉像与不像的纠结。“你来演萧军,你是唯一的萧军。萧军的样子千人千面,也不是界定你成功与否的标准。”

  “导演非常保护演员自己身上的东西,她会给你自己发挥的空间,只是说在一些细节上,她会提醒你,这样会不会更好,潜移默化地帮你把关,非常高明。”黄轩说,当在固定机位前拍完第一场戏,许鞍华表示:这不是她想象中的骆宾基,但她相信,黄轩演的是骆宾基。

  适应后的冯绍峰,也开始在导演觉得合适的范围内进行发挥。比如跟萧红分手后,他把洗脸水浇到头上的戏,就是自己加的。

  对萧红颇有情结的张译,甚至在片中给出了一分钟由笑转哭的表演,看似跳脱的演绎,却得到李樯的认可:“仿佛一部交响乐里的一个小号或单篁管的旋律和声”。

  一个背影,捯饬了五个小时

  面对起初并不熟识的演员,许鞍华感慨:“我做了什么,让他们这么支持。可能他们很喜欢这个剧本,可能他们根本就是投入的人。”

  在哈尔滨零下30多度的环境里,许鞍华被冻得有点恍惚,很怕自己不能保持冷静。“整个感觉迟钝了。”她还旧疾复发。也许有点注定的意味,寒冷却契合了剧本所述的环境。冯绍峰说:“寒冷让我们尽力活动身体去抵抗,所以我们时常保持在一个亢奋的状态,很入戏。”

  开拍前,导演、编剧以及主要演员,已经开过多轮研讨会,开始包含不同表达方式的600多场戏,再次递到演员手里时,成为定稿的300场。对于相关角色的生平、来龙去脉,剧组的搜集工作非常齐备,黄轩曾在自己的资料中,看到几本现在已绝版的、关于骆宾基的旧书。

  许鞍华和李樯将一种创新的手段运用在电影结构上——演员在演绎情节的时候会跳出角色开始叙述,这来自李樯搜集资料的体验:“任何一个人物,你越走近他,掌握资料越多,越感到虚无,他没法被你认知,你认知的东西是不确定的。”他不赞成虚构一个所谓的故事,把人物搁进去,再从小到大梳理履历。

  这一点,许鞍华跟李樯保持了惊人的一致。她以曾拍过的《客途秋恨》举例,陆小凤这个角色从20岁演到50岁,“怎么拍人家都觉得是假的,想起来都发抖”。这也就不难理解,即便出现在影片中是一个背影,冯绍峰的老年妆却捯饬了五个小时。

  于是,《黄金时代》中很多看似情节化的故事,实际都有出处,可能来自萧红或某位作家的文章。

  影片中有个饶有趣味的片段:朱亚文饰演的端木蕻良抽着一根烟,告诉认识不久的萧红,他是在看到萧红的文章后,才开始抽烟的。抽烟,是《黄金时代》贯穿全片的细节——几乎所有作家都烟不离手。

  事实上,汤唯本人并不抽烟。黄轩回忆,当他和晚年萧红待在一起时,汤唯早习惯于每场戏前,抽很多烟,“把自己给抽晕,这样躺在那里眼神是迷离的,状态是散的”。

  当然,剧组喜欢抽烟的人很多,包括主创许鞍华、李樯、冯绍峰、朱亚文……烟雾缭绕是这个剧组很有意思的工作情境。有场端木蕻良和萧军的争执戏,拍之前,片场的冯绍峰和朱亚文刻意营造了不说话的敌对状态,等俩人上演过厮打的戏码,回到现实的冯绍峰和朱亚文从房间里走出来,没有交谈,但却走到一边,彼此递上一根烟。

  最后进组的黄轩惊异地发现,虽然拍到尾期,但剧组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展现出疲态,剧组也还是保持了每个演员杀青都开香槟庆祝的仪式。但今年已67岁的许鞍华,到拍摄的最后几个月,身体有点支撑不住,不得不拄着拐棍行走。

  “有一天早上,我看到导演两眼通红,非常疲惫,我说导演你怎么了,她说她好几个天晚上都没睡好觉了,因为她很紧张,这几天要拍的戏都是比较重要的戏。我当时也在想,如果我将来年纪大了,所谓算是有经验的老演员时,也希望我依旧还保持着对创造的热情、对工作的投入。”黄轩说。

  和观众“调情”

  精益求精的创作团队,无疑会赢得更高的关注。2013年1月,剧组结束第一个场地哈尔滨的拍摄后,电影《黄金时代》就开通了官方微博。在星美的营销负责人看来,自始至终,他们所有想出的宣传点子,都没特别之处。之所以被观众注视到,仅因为素材的高质量和极强辨识度。

  辅助星美的两家外包宣传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壹读记者采访时表示,《黄金时代》采用的营销手段,可以比肩时下商业片的方式,诸如发了大量海报、投放硬广、请大牌歌手写宣传曲,合作高订阅数微信公号、电影专业网站等等。

  然而,恰恰相反,片方工作人员的表述是这样的:“文艺片的宣传怎么做,肯定不能按照商业片的套路,这应该是一个和观众‘调情’的过程。”

  作为顾问的史航也不同意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区分:“只要卖票的,都是商业片”。他这么概括《黄金时代》的营销策略:“前期总是让人注意嘛,你不能告诉一个根本不知道萧红是谁的人,萧红死了。然后呢,当然引起争议—才能让了解的人为她说话,不了解的人过来了解。从开始的吸引注意到后来的引起争议,最后的时候,我觉得最后就是‘不忘本意’吧,就像罗大佑的推荐歌一样。到最后的宣传期,要回到最开始想要强调的。”

  影视剧的宣传方案,是没有一定之规的。此前票房过亿的《白日焰火》,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天时地利”,赶上了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宣发时间不过20天。连宣发费用应占到制作费的比例都没有经验可循。投入越多,并不意味着必然的回报。金牌监制陈国富,曾在电影《太极》上映前一年就在国贸地铁站铺了户外广告,其他花费也不在少数,但最终,与成本相比,《太极》的票房成绩只能说一般。

  壹读记者了解到,《黄金时代》的全部宣发费用至少占了制作成本的一半。《黄金时代》的海报数量同《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一样;而跨界的文艺沙龙,在电影《西游降魔篇》和《归来》宣传期也有出现。不过,《她看见了风暴》纪录片的巡回和电影图片展,却很罕见地用低成本起到了极大的宣传效果——纪录片和片场照片,基本是每个剧组都会做的事,但《黄金时代》的高质量物料,来源却有点意外。

  开机前,原本定下的驻组宣传人员去不成,发了招聘启事后,剧组招到四名工作人员。其中,两位有着专业素养的姑娘随时能扛着机器帮忙。最终,现场960小时的素材,花的钱不到一些大片的三分之一。另外,《黄金时代》摄影展所用图片,就是现场剧照,这些展览开设在全国300个城市的300家影院,这些影院的票房收益能占到国内2000家电影院的10%。

  营销负责人称,整个宣传过程中,所有方式都围绕着一条:符合电影的气质。基于这样的理念,《黄金时代》成为了在造字工房定制7000字专属字库的首部华语电影;在北京,两家艺术院线成为电影展映的主要合作方;片方还找了小众音乐人,因为“这个电影需要音乐翻译它的气质给大众听”;同时,囿于“气质不符”,经过团队讨论,汤唯的婚事也没被消费、借力炒作。

  与此同时,无论导演许鞍华还是编剧李樯,都深谙电影营销的本质,并不避讳一切可能给影片带来效益的商务合作。跟商人同台做沙龙,李樯丝毫不觉尴尬。对于片方跟电商百度合作,推出理财产品的跨界举动,许鞍华也乐见其成。

  如此的宣传到底能为这部超级文艺片带来怎样的票房?在电影上映前,没有人能够下定论。不愿透露姓名的片方工作人员向壹读记者表示,在电影行业内,高关注度并不一定是好事情,据说,《黄金时代》曾经遭到过“水军”的攻击。

  但无论如何,《黄金时代》必然是中国影史不可忽略的一部作品。就如同导演许鞍华对于电影结尾的处理:她剪掉了萧红临死前“身先死,不甘,不甘”的画面,却把萧红赢得最高声誉的《呼兰河传》放在最后。

  她和李樯都觉得,萧红这一生,值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黄金时代》 许鞍华 萧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