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赵无极:我们需要冷静和客观

2013年07月12日11:31  时尚专栏  作者:徐子林   我有话说

  作者:徐子林

  赵无极这几年很火,拍场表现夺人眼球,加上今年四月艺术家辞世,艺术界一片追思。大家用尽赞美之词来回顾赵无极优雅、华美的一生:大师、油画之王、东西合璧、享誉世界、华人骄傲……当然,对已故友人的追思无论用何等溢美之词都不为过,毕竟这里有缅怀悼念的情感。然而,在众多媒体对赵无极艺术成就进行无限拔高的背后,却隐藏着多股力量企图在未来左右赵无极的艺术市场,这个需要引起艺术研究者的警惕。

  实际上赵无极并不像艺术市场中神话的那般伟大,我们对待赵无极的艺术成就,需要冷静、客观的进行分析和评价。

  赵无极的艺术成就

  赵无极于1935年入杭州艺专,师从林风眠(1900--1991)。林风眠中西并举的艺术观点,深深地影响了赵无极。1948年赵无极抵达巴黎,很快融入巴黎艺术家的核心圈子中。在艺术方面,有两个人对赵无极影响甚大,一是诗人亨利·米修(HeniMichaux,1899--1984),他提醒赵无极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另一个是保罗·克利(PaulKlee,1879--1940),保罗·克利作品中的象征符号和主观色彩的运用,影响了赵无极长达6年之久。这个时期是赵无极从具象绘画逐渐向抽象绘画过度的阶段,到了1954年以后,他的画不再有标题,而仅在画布背面标注创作日期。即便如此,保罗·克利独特而强烈的个人风格,让赵无极一时无法跳脱对其作品的表面模仿。

  直到1957年,赵无极的视野转向了美国,受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赵无极开始新一轮的转型和突破,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Pollock,1912--1956)、威廉·德·库宁(WillemDe Kooning,1904--1997)在色彩运用、挥洒的笔触等方面给了赵无极重大启发。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赵无极借助抽象表现主义元素,终于摆脱了对保罗·克利的表面模仿,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以黑、赭、褐等色彩为基调,笔触剧烈动荡、充满力度、极富动感,“山脊式”的构图中,隐藏着甲骨、象形文字等中国符号。

  到了60年代后期,赵无极进一步回归中国绘画“传统”,一种似是而非的中国山水风景,稀释的油彩通过洒、染、滴、擦、扫等反复涂抹,形成了丰富的色彩和肌理,画面看起来变化多端、情感充沛。

  而到了80年代中后期,赵无极的作品越发显得空灵和润泽,画面中尖锐的笔触、冲突的对比不复存在,构图也从“聚”走向“散”,故意偏移了中心,创造了一种中空的结构,从而实现从“实”走向“虚”,暗合了东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韵味。

  赵无极的历史地位

  评估赵无极在艺术史中的地位,还是要回到历史现场。赵无极抵达巴黎时,正逢法国作为世界艺术中心彻底衰落之时,即使巴黎还有晚年的毕加索(PabloRuiz Picasso,1881-1973)、阿尔贝托·贾科梅蒂(GiacomettiAlberto,1901-1966),也无法力挽狂澜、惨遭谢幕的历史命运。

  对于赵无极个人而言,幸或不幸都源自助其走向成功的深厚人脉。初到巴黎,即和现代主义大师级画家毕加索、米罗(JoanMiro,1893--1983)、马蒂斯(HenriMatisse,1869--1954)等成为朋友,并且在阿尔贝托·贾科梅蒂(GiacomettiAlberto,1901-1966)的指导下练习人体素描。正是和身边的现代主义大师交往甚密,从而导致赵无极一生的艺术生涯,都未能跳出现代主义的巢穴。

  二战以后,世界艺术中心转到纽约,风头正劲的是杰克逊·波洛克、威廉·德·库宁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艺术观念发生了巨变,审美性不再是艺术家要关注的问题。

  赵无极艺术风格的形成,恰是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中获得启发,但遗憾的是,触动赵无极的不是艺术界发生巨变的新观念,而是被新艺术坚决抛弃的“审美性、笔触、构图”等现代主义元素。赵无极如获至宝地把这些过时的元素,结合东方绘画传统,拼凑出一种唯美、诗意的“新现代主义抽象绘画”,这种表面“新”实则旧的绘画,让沉迷在法兰西现代主义大师光环下的艺术僵尸粉眼前一亮,立刻把赵无极尊为艺术新曙光。

  实际上,从世界艺术史的角度,对赵无极的书写很尴尬。赵无极没有理由被写进抽象表现主义一章,更没有艺术评论家把赵无极视为抽象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甚至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大本营美国,对赵无极知之甚少,而抽象表现主义恰恰又是梳理赵无极艺术价值的唯一学术接口。善长抖机灵的世界华人发明了一个新名词“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这个在商业文学语境中既华美又充溢想象的词汇,实际上没有任何学术参照的内涵。在世界艺术版图中,早已变成昨日黄花的法兰西欣然接受了这一不知所云的“桂冠”,并授予赵无极法国骑士勋章。

  实际上,赵无极可以当之无愧的接受法国“优秀画家”的称谓,在艺术史里描述为:深受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影响,极具东方绘画神韵,集法兰西浪漫、诗性于一身的华裔法国抽象画家。

  赵无极的市场价值

  从艺术价值、历史地位来梳理赵无极一生的创作脉络,即使我认为赵无极的艺术价值未能达到像艺术市场中吹嘘的那么高,但由于其出色的市场运作,依然能让赵无极在未来的艺术市场中继续稳中有升。同样,深入分析赵无极的市场轨迹,对诸多后来者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分三个阶段剖析赵无极60余年来,对其作品市场运作的高超技巧和把控能力:

  一、一级市场基础牢固,藏家分布广泛(1950--1985)

  赵无极初到巴黎,就和画商关系密切,比如巴黎画商皮埃尔·罗艾在1950年一次性购买12幅赵无极的画。通过诗人亨利·米修(HeniMichaux,1899--1984)的介绍,和巴黎勒伯画廊合作。1958年以后在美国和库兹画廊(Kootz)合作,在法国和法兰西画廊(TheGalerie de France Paris)合作。

  在整个1980年之前的30年间,赵无极制作了数量繁多的石版画,并在多个画廊展出和销售。合理的价格,唯美、诗性的画面,赵无极通过版画大大拓宽了收藏人群的广度。而法兰西画廊是赵无极提升声誉的最重要画廊,在法国和其他国家的美术馆举办的赵无极个展多是由该画廊推动,包括1975年在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TheGaleries nationals du Grand Palais)举办的赵无极个展。

  1980—1985年,是赵无极最初开始国际化的重要几年。1981年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开设赵无极专厅,随后又在法国、日本、香港和新加坡举办画展。1983年赵无极在台北台湾国家历史博物馆、北京中国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画展。

  从1980年代以降,赵无极开始对亚洲,特别是台湾华人收藏市场开始加倍关注,其一连串颇具影响力的推广为其打开台湾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此时的台湾艺术市场正处于黄金时期。

  二、稳步提升的二级市场,厚积而薄发(1985—2013年)

  早在1985年,赵无极就有作品上拍,从1985—1996年的十年间,市场表现一般,其间送拍的作品多为版画,所以价格也相对低廉。而到了1997年价格突然暴涨,当年共有15幅上拍,百分百成交,价格涨至76,231美元,成交价比1996年上涨2.6倍。但到了1998年的成交价则迅速回落,腰斩一半,仅为29,457美元,成交率为73%,此后几年成交价基本维持在54,000美元左右。

  1997年大升,1998年速降,都与当年的亚洲经济危机有关,而此时的台湾在经济上遭受重创,画廊业全面进入休眠状态。而此阶段赵无极的整个收藏市场恰恰是由海外华人,即以台湾藏家为主支撑的。

  随着台湾经济的式微,苏富比(1999年)将台湾业务并入香港。佳士得(2001年)将台湾西画拍卖移至香港,设立“20世纪华人艺术”板块,主打大陆和海外华人作品。从2000年以后,赵无极成为香港艺术市场华人艺术板块的重要成员,并催生了多个成交高价。

  2005年,赵无极大型三连屏油画《June-Octobre》(280×25000px),在香港佳士得春拍“20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拍出1804万港币的天价。当年赵无极送拍68件,成交率90%。

  2006--2008年之间,伴随着中国艺术品交易的日渐升温,赵无极的市场价格也持续上扬。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开始,全球艺术品市场骤然遇冷,赵无极的市场也受到影响,但成交价和2007年基本保持水平,仅下降5.14%。成交率大幅下降至60%,流拍量增大。需要指出的是流拍多集中在小幅作品和版画的范围。

  2009-2013年,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艺术品市场一枝独秀,2008年短暂调整后,再度暴涨,2011年又是一个高潮年。赵无极的作品在这一轮中表现仍然强劲,特别是其中涌现多只机构投资资金,成为2011年艺术市场值得研究的现象之一。

  中国的艺术基金对艺术品的把控能力并不成熟,特别是在“如何买”艺术品上显得十分幼稚,“三高”是众多艺术基金的购买策略:高知名度(名家)、高价格(名作)、高渠道(名拍卖行)。其中逻辑就是,名家作品抗跌性强,名家名作数量少升值快,从名拍卖行里拿货,以后出货也方便!然而这种逻辑是建立在艺术品市场持续翻倍普涨基础上的,首先此阶段对名家名作的每一次收货,都是高位溢价收盘的,没有捡漏的可能;其次是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经过拍卖行高额佣金的盘削,加上出货时的佣金和资金占用成本,一件名家名作捂上三年,翻一番出货也只能保个本钱。然而这样撞大运的好事想碰上和彩票中奖一样难。

  三、重返艺术史:面对质疑与重新书写(2013年以后)

  曾经声名显赫、位高权重的艺术家,都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如何在一个不断被重新书写的艺术史上,仍能保留一席之地?这方面的重新书写包括吴冠中(1919--2010)、赵无极、陈逸飞(1946--2005)、范增(1938-)等人!虽然我们今天的诸多理论梳理工作受到多方资本和政治的影响,甚至有些艺术史家已经沦为资本和政治的家丁和门客,然而这些因素仍然不会影响严肃的艺术史书写进程,不过需要些时间而已。

  这些生前极具操作能力的艺术家,自然会考虑到身后事,比如吴冠中,在身前将大量作品分别捐赠给上海美术馆和新加坡美术馆,就是为了避免政治格局、经济发展的波动,从而影响其历史地位。赵无极也同样,早在1979年就开始向法国国家博物馆捐赠80余幅版画,设立永久性陈列馆;并且和建筑师贝律铭(1917-)长期合作,在贝律铭设计、负责的诸多建筑中配套赵无极的作品;生前举办大规模回顾展……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方便以后确认其艺术史地位的辅助手段,然而这些运作都只是世俗浮名,而无法从本质上影响到艺术史的梳理,关于赵无极的艺术史地位,本文在第一部分已有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赵无极2013年及以后的市场表现,我想有两股力量会在数年乃至更长时间对赵无极的市场进行精心呵护,其中最“务实”的就是投资资金。在2010年、2011年,由于艺术基金、投资性质的热钱对赵无极的作品进行了囤货,造成这两年价格上涨迅猛,特别是2011年尤甚。2011年总成交额达到1.196亿美元,作品成交均价达到996,426美元,比2010年增加了43.96%。作品上拍量也是历年最高,达120件,成交率达94%。同时创造新的价格纪录,《10.1.68》(82×2925px),在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拍“20世纪中国艺术”中,以885万美金(6,898万港币)落槌。同样需要关注的是,超过千万港币(约150万美元)的有21件,在500-1000万港币之间有15件。

  所有的这些数据都昭示着赵无极的作品市场进入狂热暴涨阶段,然而就在2011年即将步入岁末之际,这件破纪录的《10.1.68》的买家是“山东泰山文交所”女商人任春霞,后因欠款而被香港苏富比起诉(详见2011年12月24日《华夏时报》“泰山文交所再爆黑幕,被疑空手套白狼”一文)。由此揭开2011年数额巨大的热钱席卷艺术市场的内幕,其中赵无极则为热钱炒作的重要标的。

  这一轮被国内基金、游资热钱或其它金融机构快速推高的行情,在两三年以后(国内基金、热钱捂盘一般2-3年),也就是在2013、2014年前后,这些短期投资性购买的作品会集中返回到市场中,这些当年高价位斩获的果实,再度送拍的时候能如愿溢价、翻个一番吗?至少在2012年,伴随着欧债危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市场信心已经无法再现2011年的火热行情。2013年4月,赵无极辞世,业界掀起一股追思画家的热潮,这些题材能让赵无极逆市而上吗?我们拭目以待!

  其二就是华人民族情结。“回流”这一名词在国内叫的非常火热,听的多了就变的顺耳,就不再反思其中的意思。然而历史是不断被修正重写的,那些遭遇各种坎坷命运的艺术品本身就传承着它自身的所有记忆,包括远走他乡,同样,这也是传播、融合多样文明的一部分。

  2013年赵无极辞世以后,国内出现所谓赵无极作品回流亚洲的说法。从艺术本身而言,我并不认为赵无极的艺术只属于中国,甚至他更属于法国,因为赵无极不仅加入了法国国籍,而且艺术探索的成熟期也是在法国完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赵无极作品回流,只是一个利用华人民族情结,进行的商业促销和炒作的由头,

  从2000年到2011年之间,对赵无极作品全部拍卖交易进行梳理,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从交易数量上看,法国位列第一,占据41.03%,香港14.06%,美国8.94%,德国7.68%,瑞士6.86%,英国6.72%,中国台湾3.96%,中国大陆2.8%,比利时2.03%,日本1.88%。单从这一组数据看,赵无极作品国际化分布非常完美。

  再从交易金额上看,香港56.17%,台湾14.93%,法国12.92%,中国大陆8.46%,英国4.09%,美国2.65%,瑞士0.31%,德国0.13%,加拿大0.08%,西班牙0.08%。把上述两组数据进行相互参照的时候,就会显露赵无极的真实市场情况:首先,赵无极的重要作品基本集中在华人手中,即使所有权在其他国籍人手中,买进卖出的通道依然被华人掌控;其二,所谓的国际收藏分布均匀,不过是在其它国家散落一些数量众多、价格低廉的版画作品,赵无极的重要作品分布非常集中;其三,在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美国、英国和瑞士等地,赵无极作品交易冷清;其四,赵无极作品已近不存在回流一说,而只是要从台湾、香港“回流”到大陆而已。

  如此深度分析赵无极的收藏市场,抛开花里胡哨的运作手法,放下东方不败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仍然忧伤地看到,那些处心积虑的“华人”最终还是要把赵无极“回流”给中国大陆,而现在的最后一棒,就是等待国内藏家了。

文章关键词: 赵无极 艺术品市场 意象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