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封斋的宗教文化

2014年07月16日17:28  时尚专栏  作者:王斌   我有话说

  在一般人看来,这只不过一个普通的对话,一次关于吃的问题的聊天而已,最初,我也作如是观。

  这一切缘自我的关于吃饭的一番议论,我说:

  近午了,又要进食了。您说造物主制造人这等有区于动物的高等灵长物,干嘛还要跟有别于人类的动物似地非进食哩?不能通过别的方式补充能量?比如 让阳光或月光照一下,立马齐活,能量!好吧,反正物业快把我吃崩溃了,怀念起兰州拉面,想起就馋,垂涎三尺,午餐就它了,去他的热不热,照死了吃。

  很快,我的这条微博有了回应。是一个女孩。她说:

  我们封斋,白天不进食不喝水,您要不试试?

  出于好奇,我问了一下她哪个所谓封斋是个什么意思?又如何能够做到白天不进食?于我,吃饭从来是个问题,而且我总会下意识地以为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吃饭上是一种欲望的犯罪。

  女孩又快速地回了我一条:

  方法就是在太阳出来前半个小时左右,把饭吃好,水喝够,然后就停止进食和饮水,直到太阳完全落下才可以吃喝。根据您的平时习惯和工作情况来看具 体情况,实在渴了喝点水,就保持不吃任何东西了。有应酬这个您自己看着办。我是穆斯林,就不能喝水吃东西啦,除非有急症发生,非喝水打针吃药不可。

  这一下让我感觉不靠谱了,不在于白天是否要进食,而在于一整个白天不喝水是有问题的,医生不是总在说,一个人要想健康,须白天大量喝水吗?如若不然,恐对身体是不利的。

  于是,我将我的态度坦率地回复了她。接下来是她的最后回复:

  天气太热出汗多的地方会比较煎熬,理解理解。忍耐了就好,无论是忍耐下一天三餐的肚腹之劳,还是一个白天的饥饿干渴,都是好的。我们通过封斋体 验贫苦人民的境况,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安稳的不易,更懂得对造物主感恩。谢谢您赏光回复,一点算不上建议的建议,您不必客气。

  读完女孩的最后一条留言,我突然有了一种说不上来的莫名感动。我当时没怎么细想,就起身出了门,去屋外觅食去了。外面下起了稀疏的小雨,我又返回拿了一把雨伞,换了一又鞋,重新出门。

  天气闷热极了,像桑拿天,因了空气中充满了湿气。我一边快步走着,一边淌着汗,可我的思维却一直在活跃着———那个穆斯林女孩的一番话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着:

  我们通过封斋体验贫苦人民的境况,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安稳的不易,更懂得对造物主感恩。

  我混沌的思维,突然因了这句话,像一道闪电掠过,照亮了我幽暗中的思想,我好像在恍惚中明白了一点什么。

  宗教。

  我对宗教一向怀有敬意,但我又从没想过要加入任何一种教。但世界三大宗教中,惟对伊斯兰教相距遥远,尤其在进入了本世纪后,世界上各种恐怖事件 似乎都与这个宗教发生着可怕的关系,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亦甚嚣尘上,即便是目今,穆斯林的极端组织依然在中东地区攻城略地,充满了肃杀的血腥之气。

  于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对于毫无了解的穆斯林(只有媒介上说的一些恐怖新闻而已)有了一些深植于潜意识中的偏见———它们是极端的、凶残的、而且对文明开化的世界视若仇敌。

  但这位不知名的女孩所言之的封斋,尤其是就到此一封斋的目的乃为: 我们通过封斋体验贫苦人民的境况,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安稳的不易,更懂得对造物主感恩。

  她的这番话,这就使得我在潜意识中固有的,有关伊斯兰教的先在的概念,与实际发生在现实中的穆斯林的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冲突,而且是泾渭分明之冲突。

  它们不仅不是暴力的、恐怖的,而且它们是固守和信仰和平的,同时,在这个由跨国资本垄断的时代,它们还坚守了一种贫苦人民的立场,以此作为对造物主的虔敬。

  封斋--作为一种宗教仪式,不再是一种形式化的东西了,一如我们的一些节假日,它也是一种仪式,但已然蜕变成了一种纯粹的形式,意义最已消失, 比如端午节,穆斯林不属此类,她们节欲,简食,是为了通过此一仪式化的克己、内视,转而体验他人的、贫苦人民的痛苦与承受,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使得她们不至于背离质朴真纯的属人的存在感。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了前几天偶然看到的,中国当代作家张承志在一座清真寺内的讲话。承志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有幸听过他 的一番关于神迹的聊天中,便已然知晓其坚定的宗教信仰。九十年代他的一部《心灵史》成为了中国穆斯林的另一部中国版的《古兰经》,与此同时,亦被文学界的 同行们视为逆类。而我始终尊敬他,不仅敬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汉子,同时我对其持有的坚贞不渝的理想主义立志深感钦佩。

  在清真寺的讲演中,张承志谈到了穆斯林的一个宗教教义,即拒绝利润,他举例:有穆斯林将在银行存了许多年的钱存出时,拒绝了银行支付的利息,只拿走属于他的本金,这让银行的工作人员感到了大惑。这是穆斯林的教规所在,一个信徒,当坚守必须敬奉的教义。

  这就让我想起了伊斯兰与基督教之间存在的,巨大的文化差异:当穆斯林拒绝了利润这一资本交换中的基本法则时,基督教文化中的西方世界正是靠着这 一利润的所在,创制了一个他们的文明世界,因为只有利润,才有可能投入再生产及发展,这显然是不言而喻的,而且,这是无可非议的资本伦理。

  而我们又知道,这一资本伦理的创造者,乃是穆斯林的天敌———犹太人,是他们,最先发现了金融和资本的运作,以及贷款这一新型的金融活动,也就是说,他们还是银行的发明者。

  我一知半解地了解到,其实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是同根同源的血亲,在犹太教中出现的始祖亚伯拉罕,乃同为他们两族的先祖,也就是说,犹太人与阿拉伯 人分别由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分支出来的,由是,基督教中的神,与古兰经中的神,其实是同一的神,只不过翻译过来我们称基督教的神为上帝,称古兰经的神用其 译音为阿拉而已————他都是同一个神。

  可历史给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从诸多的历史苦难中,犹太人被逐出了他们的土地,流离失所,从此,两个血亲之族因历史原因而结下了一发而不可了结的仇恨,乃至现在仍然战事频发。

  但我们都知道,西方的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与路德的宗教改革密切相关,他的改革理念一举解放了被宗教束缚的人,从此,为未来的资本主义发展预留了一个大门,历史走进了这道门,一路凯歌高奏,文明突飞猛进。

  而犹太人的血亲,阿拉伯穆斯林,在许多地区仍坚守他们原教旨,这里面或许就有张承志所言之的拒绝利润的遵奉。

  按照今天的经济学的思想,拒绝了利润,意味着拒绝了现代文明,也就是拒绝了发展,停留在了原始的土地上。

  这里面存在着显然不同的两种伦理———在基督教文化中的伦理观中,是潜在地含有金融这一概念的,只要取之有道;而在伊斯兰文化中,是否就根本不存在这一观念?它们之间存有的不共戴天之仇中,是否亦潜在地含纳着这样一种伦理性的冲突?

  我一点也不知道,但我很想知道,在此,我只是作为一个好奇的局外人,通过我的一丁点有限之知识,对于在两种文明所发生的冲突中,寻找一些可以让我自己释然的答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伊斯兰教 封斋 宗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热文排行